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85年以来,应用山莨菪碱与维生素C(简称山-C组)治疗25例过敏性紫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男14例,女11例,年龄5~13岁。激素治疗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4~13  相似文献   
2.
长春新碱治疗紫癜性肾炎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加用长春新碱治疗紫癜性肾炎30例,并就其疾病类型、临床观察指标等与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经治疗2~8周后,22例痊愈,7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提示长春新碱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明显,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是儿科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日益受到重视。今将我科所见的42例患儿的临床和病理所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医乃仁术"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倪征 《医学与社会》2000,13(2):53-54
“医乃仁术”是中国传统医德宝贵财富中的精华.它揭示了医学的核心和特质。探寻其内涵和现代价值,对于弘扬国粹,继承优秀传统,提高当今中国医学道德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医乃仁术”的内涵 “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至今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在《尚书·商书》中就已出现,《周书》中几次提到。春秋时期,“仁”的思想得到极大发展。而作为“仁”之学说的集大成者则是孔子。 “仁术”一词首见于《孟子·梁惠玉上》,但与医学相关联,将医学称为“仁术”则在北宋以后。由于医学蕴含有博爱济众的特征,加之理学中人对仁爱思想的…  相似文献   
5.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4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全身型40例的临床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4年6月住院的40例JIA全身型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及关节炎症状,部分出现皮疹或内脏损害。治疗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为主,必要时加慢作用抗风湿药或激素,预后较好。结论对于长期反复发热,有内脏损伤,关节炎症状明显,或需大剂量激素才能缓解症状者,应尽早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有利于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炎是小儿感染后引起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为良性自限过程,但在急性期,若发生严重情况,仍可导致死亡。近两年来,笔者在常规治疗下加用中成药肾舒冲剂协治,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促进其恢复、帮助安全渡过极期等方面均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利益观呈现出多元化取向的特定时期,需要在医德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医学生利益观的教育,通过利益观的认知教育,使社会的负面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PGN)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治疗,并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相比较。方法对2002年6月~2004年8月入住我院的6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致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6例患儿的临床特点为蛋白尿持续时间长,程度重,其中伴肉眼血尿者3例,氮质血症5例;②病理特点为在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的基础上有细胞新月体形成,可见IgG、C3的颗粒状沉积物沿毛细血管襻连续排列,且发现“不典型驼峰”和部分足突融合。结论①根据本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易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相区别;②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关系密切,伴新月体者肉眼血尿时问较长,足突融合者蛋白尿程度重,持续时问长;③明确诊断后应用足量激素,未能在4周内达到完全缓解者,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取得较好疗效.但长期预后,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羊水量异常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致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治疗。 方法2002-06—2004-08,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致肾病综合征6例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1)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均为肾炎型肾病综合征;(2)其病理特点为:在毛细血管内增生的基础上有细胞新月体形成,可见IgG、C3的颗粒状沉积物沿毛细血管袢连续排列,且发现“不典型驼峰”和部分足突融合;(3)治疗:6例均予激素治疗。其中2例治疗4周内完全缓解;4例未能在4周内达到完全缓解者,2例加用环磷酰胺,2例予雷公藤,均缓解。 结论(1)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关系密切,伴新月体者肉眼血尿时间较长,伴足突融合者蛋白尿程度重,持续时间长;(2)给予足量激素,或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取得较好疗效,但长期预后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分析18例小儿特发性高钙尿症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其防治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