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后颅窝肿瘤的诊治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手术切除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儿童(15岁以下)后颅窝肿瘤30例,术前头颅CT及MRI确定肿瘤位置分别采用咬骨窗开颅(21例)和骨瓣开颅(9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全切除肿瘤20例,近全切除肿瘤10例。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证实:星形细胞瘤9例,髓母细胞瘤14例,室管膜瘤4例,恶性室管膜瘤3例。结论MRI能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部位、范围和界限,根据肿瘤不同部位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显微镜下暴露肿瘤最直视的部位分离肿瘤,可安全地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2.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颅脑损伤的继发性损害,在颅脑损伤中占1%。颅内血肿中占10%。我院经CT及手术证实的168例CSDH,误诊3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保守组38例行内科综合治疗,开颅组38例在保守组治疗的基础上升骨瓣或骨窗,清除血肿,微创组36例在保守组治疗的基础上行CT片定位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三组治疗的有效率、死亡率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和x^2检验比较。结果:保守组有效率42.1%,死亡率21.1%,开颅组有效率为55.3%,死亡率为10.5%,微创组有效率为91.7%,死亡率2.8%,微创组与开颅组和保守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于治疗后第l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见明显减少,而开颅组和保守组均于治疗后第14天才有明显减少,微创组与开颅组和保守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能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治疗婴幼儿重度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3例重度脑室出血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儿分为侧脑室持续引流治疗组和连续腰穿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Barley婴幼儿发育量表评分。结果侧脑室穿刺引流组的脑室通畅、意识转清、脑脊液转清、平均住院时间都少于连续腰穿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感染率、四肢运动障碍、再发性脑出血发生率都少于传统连续腰穿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婴幼儿在Barley婴幼儿发育量表评分上的智力评分上无统计学意义,但侧脑室穿刺引流组的运动评分总体显著优于传统连续腰穿治疗组(P0.05)。结论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对婴幼儿运动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6.
探讨亚低温下综合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疗效。方法,总结1996年9月-1998年9月亚低温下综合治疗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并以1995年1月-1996年6月常温下治疗的同类病人50例作为对照。分析比较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持续性植物状态猫血液中多巴胺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PVS猫血液中多巴胺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运用硬膜外水囊法制作猫脑外伤后PVS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PVS猫血液中多巴胺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PVS猫的血液中多巴胺含量(17.31±23.43)pg/ml较麻醉后多巴胺含量(95.34±20.36)pg/ml显著降低。结论多巴胺的减少可能是形成PVS猫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性激素动态变化与伤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性激素定量测定的方法.动态检测100例不同伤情的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性激素的含量,分析患者性激素含量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的关系。结果 各组伤后12h内血清雌二醇、孕酮和睾酮升高,而GCS≤12分(中、重型)组雌二醇伤后1d和3d内持续增高,GCS为3~8分(重型)组在受伤后3d睾酮降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忤激素含量与GOS呈正相关。结论 颅腑损伤患者性激素的定量测定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伤情与预后;早期雌二醇增高对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性激索减少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 (DD)含量与颅脑损伤病人伤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DD定量测定的方法 ,动态检测 90例不同伤情的颅脑损伤病人血浆中DD的含量 ,探讨DD含量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 (GCS)、格拉斯哥预后分级 (GOS)的关系。结果 患者组D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DD含量与GCS、GOS呈负相关 ,并随伤情演变同步升降。结论 血浆DD的定量测定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伤情与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对延髓脑片吸气神经元和双相呼气神经元活动的调节作用,以进一步探讨非NMDA受体参与基本呼吸节律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新生大鼠延髓脑片上同步记录舌下神经根和双相呼气神经元/吸气神经元单位的放电活动,并在灌流的改良Kreb‘s液中先后加以非NMDA受体的激动剂KA和拮抗剂DNQX,观察对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结果 使用非NMDA受体激动剂KA以后,双相呼气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峰频率都明显增大,吸气神经元中期放电的频率和峰频率也显著增大,而早期和晚期放电的频率无明显改变:用相应拮抗剂以后,上述效应明显被抑制。结论 非NMDA受体参与了双相呼气神经元之间的交互兴奋作用,同时也介导了吸气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