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非癌病变的诊治体会张锋黄晓明邓满泉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在鼻咽腔或邻近器官形成的非癌性病变(多数为炎性肿块),常被误诊为癌复发,由于采用抗癌治疗给患者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提高对非癌病变的认识,给予及时诊断、及早治疗,对于提高鼻咽癌治疗水...  相似文献   
2.
在广州地区鼻咽癌(NPC)普查中,共对5030例正常人进行EDAb检测,发现EDAb阳性(抗酶率≥30%)者224例,其中高滴度阳性者77例。经52个月追踪观察发现NPC患者14例,其中普查时EDAb阴性者1例,EDAb阳性者13例(包括EDAb高滴度阳性NPC患者例数)及EDAb高滴度阳性者9例。3组人的NPC相对风险(RR)为1:279:562,差异显著。收集鼻咽活检阴性就诊者98例,按EDAb检测结果分为两组,EDAb阳性组44例,经3个月追踪及多次活检后确诊为NPC者34例,占77·s%。EDAb阴性组54例,确诊为NPC者5 例,占9·3%。EDAb阳性组检出NPC的机率为阴性组的8.3倍。两组结果显示EDAb检测在NPC早期发现中有较强的提示性。  相似文献   
3.
内镜微波术治疗鼻咽癌鼻咽腔内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内镜微波技术治疗鼻咽癌鼻咽腔内复发的疗效和实用价值。方法:在鼻咽内窥镜引导下,先将鼻咽局部肿瘤尽量摘除,再引入微波手术器,将微波针状辐射天线插入肿瘤组织四周,连同其周围部分正常组强进行凝固治疗。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放疗后颅底放射性骨坏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颅底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f the skull base,ORN)的临床特征,提高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2例确诊的鼻咽癌ORN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单程放疗者发生颅底ORN的潜伏期为3年-15年,而再程放疗者潜伏期为7月-2年,颅底ORN特征性CT表现:骨破坏广泛而对称或局限;骨体的表面裸露在气腔中;有死骨形成;软组织见小气泡,内窥镜表现为鼻咽或耳道骨坏死,可见骨质裸露或死骨形成。而鼻咽复发者则不会看到这些表现。6例局限性ORN手术治疗,1例死于衰竭;6例广泛性ORN保守治疗,3例死于鼻咽大出血,1例死于衰竭。结论:颅底ORN根据CT及内窥镜特征可诊断;手术治疗效果最佳。广泛ORN或伴放射性颅神经损伤者预后较差,鼻咽大出血及衰竭为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鼻咽癌放疗过程中血清VEGF水平的动态变化,为放射治疗联合靶向VEGF治疗鼻咽癌提供理论依据,对33例鼻咽癌初治患者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每周抽血检测血清中VEGF一次,采用ELISA酶连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VEGF浓度.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的血清VEGF值分别为(308.63±203.04)、(483.36±245.11)和(381.41±249.95)ng/L.放疗前VEGF浓度与放疗中、放疗后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8,而放疗中与放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9;放疗期间血清VEGF最高值以放疗第3~5周为主,占血清VEGF最高值周数的63.7%.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血清VEG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放射治疗联合靶向VEGF治疗鼻咽癌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与诱导化疗+放疗在T3~4N0~1M0和T1~4N2~3M0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002-2005年间收治的92分期为Ⅲ、Ⅳa期的40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组和诱导化疗+放疗组,其中对T3~4N0~1M0(197例)和T1~4N2~3M0(203例)期分别进行亚组分析.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方案,化疗采用氟尿嘧啶脱氧核苷+卡铂.结果 中位随访3.9年,随访率96.2%.T3~4N0~1M0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组(104例)和诱导化疗+放疗组(93例)的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4.0%和85.9%(χ2=0.08,P=0.780)、77.0%和72.0%(χ2=0.44,P=0.510)、89.5%和92.3%(χ2=0.65,P=0.420)、84.9%和77.0%(χ2=1.59,P=0.210);T1~4 N2~3 M0期(97例和106例)的分别为67.4%和82.2%(χ2=3.48,P=0.060)、61.5%和68.0%(χ2=1.86,P=0.170)、86.2%和87.0%(χ2=0.57,P=0.450)、66.2%和75.6%(χ2=2.07,P=0.150).急性毒副反应只有白细胞减少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比诱导化疗+放疗严重,其余相似.结论 采用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方案未能较诱导化疗+放疗进一步提高T3~4N0~1M0、T1~4N2~3M0期鼻咽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影响因素探索耳聋的处理方法.方法:观察22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发生情况,对耳聋者鼓室行穿刺抽液.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鼻咽肿瘤T分期、侧壁侵犯、放疗前分泌性中耳炎等因素与放疗后出现耳聋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发生率为46.82%,放疗后6个月内发生率为52.42%.患者性别、年龄、鼻咽肿瘤T分期等因素对放疗后耳聋的发生无显著性影响(P>0.05),肿瘤侵犯鼻咽侧壁和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与放疗后耳聋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结论:肿瘤侵犯鼻咽侧壁和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是放疗后耳聋的危险因素.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处理目前比较好的是重复鼓室穿刺抽液配合适时倒佩戴助听器.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Epstein-Barr病毒VCA/IgA抗体(serum immunoglobulin Aagainst Epstein-Barr vires capsid antigen,EBV—VCA/IgA)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鼻咽癌诊断指标之一,但它对鼻咽癌预后判断的意义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VCA/IgA抗体水平与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关系,为确立VCA/IgA能否作为鼻咽癌独立的预后指标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四会市肿瘤发病与死亡登记资料,选择1990至2003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的全部317例四会籍初诊鼻咽癌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治疗前血清VCA/IgA抗体不同水平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在临床分期中Ⅲ、Ⅳ期的抗体水平率较Ⅰ、Ⅱ期为高,P=0.01。抗体滴度越高的患者生存时间越短,低水平组(〈1:160)的患者(n=170)与高水平组(≥1:160)患者(n=147)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5.0%和43.0%,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临床分期、性别、治疗年代和EBV-VCA/IgA水平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VCA/IgA抗体水平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晚期鼻咽癌59例分别采用日本化药公司生产的顺氯氨铂(DDP)水溶液注射剂及匹来霉素(PEP),即DP方案及云南生产的DDP及氟尿嘧啶,即DF方案治疗。结果表明DP组39例中26例(66.7%)获部分缓期(PR),另有9例(23%)稍有效(MR);DF组20例中6例(30%)获PR,另9例(45%)MR。统计学处理表明DP组疗效比DF组为优(P<0.02)。胃肠道反应为最常见副作用。白血球减少不严重。DP组可见发熱(28.2%)、皮诊(7.7%)及较多的脱发反应(36%);DF组可见静脉炎(4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对PF方案耐药复发、转移晚期鼻咽癌的初步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探讨治疗鼻咽癌的二线化疗方案.方法:诊断明确的转移、放疗后复发且对PF方案耐药的晚期鼻咽癌患者45例,奈达铂80 mg/m2,静脉滴入,d1;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入,d2,每3周重复.化疗2个周期后根据WHO制定的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和抗癌药物毒性分级(0~Ⅳ)标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5例患者共完成142个周期化疗,每例患者化疗周期数2~6个,中位化疗周期数为3个.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4例,稳定(SD)13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为57.8%(26/45).1年生存率为66.7%(30/45).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脱发,粒细胞和血小板、血色素中轻度减少,其余毒副反应较少.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对PF方案耐药的晚期鼻咽癌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是治疗晚期鼻咽癌较好的二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