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鼻窦CT在内镜鼻窦手术前前颅底解剖变异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2019年8月~2022年8月间收治的鼻内镜手术患者150例(300侧)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测量筛板和筛孔中心之间外侧板的长度(LLCP长度)并进行Keros分型,测量筛前动脉(anterior ethmoidal artery,AEA)至颅底的距离并进行分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AEA悬空与Keros分型的相关性,测量LLCP与筛板向外侧的延长线所形成的夹角(LLCP-CP角),根据LLCP-CP角进行医源性损伤风险分型(Gera分型),观察钩突上附着点(superior attachment of uncinate process,SAUP)的解剖位置并进行分型,分析SAUP分型与钩突内引流、外引流以及额窦炎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150例患者嗅凹深度(5.82±1.16)mm,AEA至颅底距离(3.78±1.09)mm,AEA至额嘴长度(13.97±2.45)mm,LLCP长度0.5~13(5.60±1.24)mm,LLCP-CP角69.22°±12.85°;A...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5岁.1年前因"左侧鼻腔鼻塞、出血"以"肿瘤"行左鼻侧切开术,病理诊断为"圆柱状细胞瘤".10 d前,患者因"左鼻腔出血伴左面部疼痛"再次就诊,以"肿瘤复发"再次行左鼻侧切开术,病理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3.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严重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分类、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从中获得启示。方法对随访资料完整的1102例(1769侧)慢性鼻一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内镜手术发生21例次严重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1例次严重并发症包括:眶内血肿3例次、眼内直肌损伤2例次、视力丧失1例次、颅内血肿1例次、脑脊液鼻漏3例次、鼻泪管阻塞3例次、鼻中隔穿孔2例次、大出血2例次、下肢血栓形成2例次、术后哮喘发作2例次。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1%(21/1102),其中眼部并发症(0.54%)和颅内并发症(0.36%)发生率较高。患者的病变范围、前期手术史和术者的手术经验及技巧是影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因素。结论导致鼻内镜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因素众多,然而主观因素比客观因素起更大的影响作用,其中以术者的手术经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微创技术治疗舌根增生症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80例,男25例,女55例;年龄28~76岁,平均51岁。病程6个月~10年,患者均有咽干、异物感、阻塞感、刺激性咳嗽,部分患者咽痒、咽痛、发憋、睡眠打鼾。患者治疗前均行纤维喉镜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迟发性鼻出血与假性动脉瘤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创伤性迟发性鼻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提出创伤性颌面部中小动脉假性动脉瘤性鼻出血的概念.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了1990年3月-2005年3月期间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表现为创伤性迟发性鼻出血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治疗的53例患者的有关资料.结果 该53例患者中,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8例,其中7例行血管栓塞治疗,6例痊愈,1例死亡;另1例未行栓塞,在行建立侧支循环功能训练时出血死亡;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0例,均使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成功;颌面部中小动脉出血25例,21例为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分支出血,使用明胶海绵颗粒结合弹簧圈行血管栓塞治疗,4例筛前动脉出血者行筛前动脉结扎术.随访6~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年.除1例上颌动脉栓塞者再次鼻出血外,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再出血,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颌面部中小动脉假性动脉瘤性鼻出血是导致创伤性迟发性鼻出血主要原因,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明确诊断并进行血管内栓塞或动脉结扎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6.
脑脊液鼻漏经鼻内镜及其与额部联合进路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总结脑脊液鼻漏的漏口诊断与经鼻内镜及其额部联合进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58例确诊脑脊液鼻漏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均行CT检查寻找漏口.56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鼻内镜修补45例,对漏口位于额窦后壁及额眶部位的11例进行了经鼻内镜和额部联合进路修补;2例未行手术.56例手术患者中,普通CT扫描31例,其中25例术中证实正确显示漏口;另外25例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方法 ,其中23例正确显示;8例术前CT未能显示漏口者均经术中探查明确部位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6个月至5年,中位随访时间3年.53例1次治愈,一次成功率94.6%,1例2次修补成功,1例先后行5次手术治愈;1例因术后颅内并发症死亡;2例因故未行手术出院失访.结论 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的三维重建可使脑脊液鼻漏漏口的定位更准确;对发生于额部的脑脊液鼻漏,经鼻内镜和额部联合进路可弥补内镜下操作困难和不足,有助于提高修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及微创外科相关技术的提高,鼻外科手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且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已延伸到鼻眼相关及鼻颅相关等领域,但这也使得手术难度和风险随之加大,主要表现在:鼻腔及其邻近区域结构复杂,特别是颅底血管神经丰富,手术定位和操作比较困难;腔镜具有多种角度的视角变换,术者操作时很难适应;操作过程中的手感和触觉难以在前期训练中体现.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诸多方案,其中研究最多的就是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手术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福莱导尿管在后鼻孔出血中的止血优势。方法对11例难治性鼻出血行福莱导尿管后鼻孔填塞加凡士林纱条前鼻孔填塞止血的分析总结。结果11例均成功止血。结论福莱导尿管后鼻孔填塞加凡士林纱条前鼻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经济、方便、痛苦小、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及微创外科相关技术的提高,鼻外科手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且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已延伸到鼻眼相关及鼻颅相关等领域,但这也使得手术难度和风险随之加大,主要表现在:鼻腔及其邻近区域结构复杂,特别是颅底血管神经丰富,手术定位和操作比较困难;腔镜具有多种角度的视角变换,术者操作时很难适应;操作过程中的手感和触觉难以在前期训练中体现。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诸多方案,其中研究最多的就是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手术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的疗效,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69例(70眼)确诊为TON并行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联合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将入院时视力分为无光感、光感、眼前手动、眼前指数和能见标准视力表(0.02以上)5个级别,分别计为Ⅰ~Ⅴ级.入院视力Ⅰ级(无光感)者40眼,18眼因CT证实严重视神经管骨折,急诊行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22眼入院后先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入院视力I级以上者30眼,CT显示视神经管骨折的16眼行急诊手术;14眼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3 d后行手术治疗.随访3~12个月,观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入院视力有光感者疗效显著优于入院视力无光感者(90.0%比27.5%),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8,P<0.001).入院视力Ⅰ级患眼,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视力提高者手术疗效(80.0%)优于无改变者(5.9%),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P<0.001).结论 对于无光感的患者,经药物冲击治疗后视力仍无改善者,手术疗效较差;治疗前视力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影像学检查有无视神经管骨折,不应作为是否手术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