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鼓膜成形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鼓膜成形术(myringoplasty)又称鼓膜修补术,是通过组织移植技术修复穿孔,重建一个完整而活动的鼓膜,其目的是提高听力及防止经鼓膜穿孔所致的中耳感染。鼓膜成形术始于1878年,最早由Berthold提出,迄今临床应用已有百年。至上世纪50年代,随着手术显微镜的应用,移植技术的提高和各种新型抗生素的问世,鼓膜成形术的技术逐渐成熟,鼓膜穿孔的愈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亚型GluR2和突触小泡蛋白(SYP)在不同年龄大鼠蜗核中的表达,探讨GluR2的表达规律及与突触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2、3、4、6、8和10周SD大鼠,应用免疫荧光组化方法观察各年龄大鼠GluR2及SYP在蜗核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结果GluR2在不同年龄大鼠蜗核神经元中均有表达,生后2、3周时表达较弱,4周时逐渐增强,6周达高峰,之后急剧下降,10周表达最弱。GluR2在大鼠耳蜗背侧核颗粒细胞层表达较强,在分子层和多极细胞层表达较弱。SYP在不同年龄大鼠蜗核神经元中均有表达,生后2周表达最弱,4周显著增强,6周为高峰,8周时骤然降低并稳定表达。结论大鼠生后发育过程中蜗核GluR2及SYP的表达呈现基本一致的年龄依赖性规律,GluR2在蜗核的表达可能与蜗核突触成熟及功能发育有关,其年龄依赖性表达现象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功能发育及可塑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不同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和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的比较,分析不同手术入路的优势及不足。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行腔镜下经口、经全乳晕、经腋下入路及传统开放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基本情况、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3种入路腔镜组患者平均年龄均小于传统组,淋巴结阳性率和转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入路腔镜组手术时间均较传统组长,但各腔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入路住院时间及引流管放置时间均较传统组长,但各腔镜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经口组术后第1天疼痛最为明显,术后1个月疼痛改善明显,4种手术入路1个月后疼痛无明显差异。术后切口满意度以经口组最高,经腋组次之,全乳晕组和传统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疗效优于传统开放手术,虽然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但患者术后切口满意度较高,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鼓膜成形术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鼓膜成形术(myringoplasty)又称鼓膜修补术,是通过组织移植技术修复鼓膜穿孔,重建一个完整而活动的鼓膜,其目的是提高听力及防止鼓膜穿孔所致的中耳感染。鼓膜成形术始于1878年,最早由Berthold提出,迄今临床应用已有百年。至20世纪50年代,随着手术显微镜的应用,移植技术的提高和各种新型抗生素的问世,鼓膜成形术的技术逐渐成熟,鼓膜穿孔的愈合率得到提高,达93%以上,成为鼓室成形术的重要基础。鼓膜成形术的前提是保存中耳腔及中耳黏膜、听骨链无活动性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亚型GluR2和突触小泡蛋白(SYP)在不同年龄大鼠蜗核中的表达,探讨GluR2的表达规律及与突触发育的关系.方法 选取2、3、4、6、8和10周SD大鼠,应用免疫荧光组化方法观察各年龄大鼠GluR2及SYP在蜗核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GluR2在不同年龄大鼠蜗核神经元中均有表达,生后2、3周时表达较弱,4周时逐渐增强,6周达高峰,之后急剧下降,10周表达最弱.GluR2在大鼠耳蜗背侧核颗粒细胞层表达较强,在分子层和多极细胞层表达较弱.SYP在不同年龄大鼠蜗核神经元中均有表达,生后2周表达最弱,4周显著增强,6周为高峰,8周时骤然降低并稳定表达.结论 大鼠生后发育过程中蜗核GluR2及SYP的表达呈现基本一致的年龄依赖性规律,GluR2在蜗核的表达可能与蜗核突触成熟及功能发育有关,其年龄依赖性表达现象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功能发育及可塑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患者,女,27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自觉颈前区肿块,无疼痛感,无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苦难,病程中肿块缓慢生长,患者遂至我院就诊。查体可触及颈前区舌骨水平位一4cm×3cm无痛性肿块,光滑,界清,有波动感,随吞咽上下活动。双侧甲状腺区未触及明显肿块,双侧颈部也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患者否认有颈部放射史或颈部手术史。行颈部超声检查示颈部正中舌骨水平混合回声团块,大小为38 mm×24 mm。双侧甲状腺、甲状旁腺区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CT平扫增强检查示舌骨前方囊实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亚型GluR2及突触小泡蛋白(SYP)在不同年龄大鼠下丘中的表达,了解GluR2的年龄依赖性表达规律及其与突触发育的时间关系,以求对中枢神经系统听觉功能发育及可塑性的分子机制提供可能的实验依据。方法:用双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大鼠生后发育过程中,GluR2及SYP在下丘中的表达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①GluR2在各周龄组大鼠下丘神经元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生后2周表达较弱,3、4周表达渐强,6周时达高峰,与其他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之后表达急剧下降,8、10周表达最弱,与其他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GluR2在大鼠下丘不同核团表达程度不同,中央核表达较强,外侧核和背侧核中表达较弱。③SYP在不同年龄大鼠下丘神经元中均有胞膜表达,2、3周表达较弱,4周时表达较强,6周为表达高峰,之后表达下降。6周与其他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8、10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大鼠生后下丘神经元中AMPA受体亚型GluR2的表达变化与突触小泡的数量改变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大鼠生后发育过程中下丘GluR2及SYP的表达呈现基本一致的年龄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 ,32岁 ,因“咳嗽、咯血、气短、心悸、左侧胸痛 1月 ,加重伴发热 2天”于 2 0 0 1年 2月 3日入院。起病后曾在当地以“肺部感染、心肌炎”给予抗感染、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 ,但症状进行性加重 ,并于入院前 2日出现发热、多汗 ,遂转入我院。既往 2 0年前因“外伤性左髋关节脱位”行手术复位治疗。此后 ,每遇活动量加大均感左下肢酸胀。查体 :体温 36 5℃ ,脉搏 132次 /min ,呼吸 30次 /min ,血压 10 0 / 6 0mmHg (1mmHg =0 133kPa)。面色苍白 ,表情惊恐 ,半卧位 ,睑结膜轻度苍白 ,口唇无紫绀 ,颈静脉无怒张 ,心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