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6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耳鼻咽喉结核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耳鼻咽喉结核12例报告汪审清我科于1986~1992年间共遇耳鼻咽喉结核12例(门诊7例,住院5例),现摘要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19~65岁,平均44岁。病变部位、临床症状、检查所见及确诊方法见附表。附表临床资料12例中...  相似文献   
2.
咽旁间隙肿瘤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旁间隙肿瘤发病率较低,在头颈部肿瘤中不到0.5%。可发生多种类型的良性,恶性肿瘤。咽旁间隙有较多重要的血管、神经,解剖关系复杂。在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耳鼻咽喉科近10年收治27例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3.
β-防御素在慢性鼻-鼻窦炎和正常鼻黏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表明,鼻黏膜及黏膜下腺体中存在大量的免疫活性细胞并分泌大量的生物活性分子,如各类白介素、溶菌酶、抑菌肽等。研究这些生物活性分子对如何提高鼻腔黏膜的防御功能及慢性鼻-鼻窦炎的防治有重要意义。人类β-防御素(human β-defensins,hBD),包括hBD-1和hBD-2是近几年发现的广泛分布于口腔、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黏膜上皮及黏膜下腺体组织的重要蛋白质分子,  相似文献   
4.
Phdiatop检测在筛选变应性鼻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Phadiatop检测在变应性鼻炎筛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临床表现为变应性鼻炎症状及体征患者进行Phadiatop检测,同时采用5种常见过敏原作皮肤试验,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2例中Phdiatop阳性47例(65.28%),皮肤试验阳性42例(58.33%),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hadiatop阴性25例(34.72%),皮试阴性21例(29.17%),皮试可疑阳性9例,其中6例Phdiatop阳性.结论Phadiatop在变应性鼻炎的筛选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鼻腔、咽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腔、咽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 NHL)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1 986年~ 1 996年住院的 2 4例鼻腔、咽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缺乏特征性的表现。首次诊断 NHL6例 ,其余 1 8例初诊时诊断 :慢性鼻炎 8例 ,恶性肉芽肿3例 ,鼻息肉 2例 ,鼻中隔粘膜肥厚 2例 ,扁桃体炎 2例 ,慢性咽炎 1例。 2 4例均经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确诊。结论 :鼻腔、咽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 ,缺乏特征性 ,早期易误诊。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反复活检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有利于本病的确诊。  相似文献   
6.
咽部肌上皮瘤一例沈朋汪审清任国平患者女,42岁。半个月来咽异物感,自已照镜时发现口咽部有一肿物。平时无咯血,无咽痛,无吞咽及呼吸困难。检查见右侧腭咽弓处有一约2.5cm×3.0cm×1.0cm的椭圆形实质性肿块,基底宽。肿块上起软腭游离缘,下接近舌根...  相似文献   
7.
额窦及筛窦粘液囊肿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4~1995年收治额窦、筛窦粘液囊肿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17~79岁。平均47岁。左侧ZI例,右侧17例。粘液囊肿位于额窦11例,额筛窦12例,筛窦15例。症状以头痛、鼻塞多见,其次流涕、头昏、头胀、嗅觉减退。有症状者占52.6%(20/38)。鼻部检查多以鼻中甲肥大或息肉样变多见,或有中鼻道饱满,中鼻道息肉及嗅裂“赘生物”等。有体征者占55.3%(21/38)。眼部症状以突眼,内肌部肿胀为多见。有的伴视力减退、眼痛、流泪、复视、甚至失明。眼部症状占89.5%(10/38)。体征以眼球移位,内毗部们及肿块多见。此外,眼球…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血清学诊断与点刺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入物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atop)结合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表现疑似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变应性鼻炎组)和50例非变应性鼻炎患者(非变应性鼻炎组)进行Phadiatop检测,同时采用20种常见变应原作皮肤点刺试验,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组中Phadiatop检测、血清总IgE(TIgE)检测及点刺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72.0%、38.0%及65.0%;非变应性鼻炎组中Phadiatop检测、血清TIgE检测及点刺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40.0%、26.0%及8.0%。变应性鼻炎组中Phadiatop检测和点刺试验阳性符合率为92.3%(60/65),阴性符合率为80.0%(16/20),与TIgE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47.7%(31/65),阴性符合率为85.0%(17/20)。结论:在变应性鼻炎的筛选诊断中Phadiatop检测的灵敏度高于TIgE检测,前者更具价值;皮肤点刺试验特异性高,有助于确定变应原,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中期因子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喉鳞癌组织MK表达水平,并对其与喉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K在喉鳞癌组织中有表达,其中喉鳞癌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膜均见表达,28例标本中MK阳性表达者12例,阳性表达率为42.86%,强阳性表达者7例。MK阳性表达与喉鳞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组比中低分化组的喉鳞癌组织中MK阳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的阳性率与性别、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MK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表达,表达水平与其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