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7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业工人健康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从事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业人群的健康状况,探讨电子废弃物对人体可能的危害.方法 选择汕头市贵屿镇5个从事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业的自然村作为调查点,对226名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业工人(拆解业组)及172名非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人员(对照组)进行健康调查.结果 拆解业组人员头痛头晕(47.7%)、皮疹瘙痒(15.0%)、恶心(11.1%)、失眠(9.7%)、记忆力下降(5.3%)、鼻塞(5.3%)、结膜充血(4.8%)等症状与体征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有工种差异.电路板回收处理组中,失眠发生率随工作年限的增长有上升的趋势(r=0.998).结论 不科学的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方式对从业人员健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鼻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资料,原发于鼻腔2例,上颌窦3例,筛窦1例,以上颌窦、筛窦为中心向周围膨胀侵犯4例,原发部位不明2例;单纯手术切除2例,手术加放疗加化疗8例,化疗加放疗2例;采用鼻内窥镜手术6例,鼻侧切开术4例,同期颈清扫5例。结果随访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9/12)、33.3%(4/12);7例1年内复发,其中5例行挽救性手术,2例放弃再次治疗。结论鼻部横纹肌肉瘤预后差,早期诊断、广泛手术切除、综合治疗能提高生存率;鼻内窥镜手术能减少手术创伤,对早期病例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 PA)、蛋白激酶C K 2β(protein kinase CK2β,CK2β)、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lα)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uper-Vision法检测49例鼻咽癌组织标本中HPA、CK2β及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 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PA的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呈显著正相关(Log Rank=11.737,P<0.05),CK2β、HIF-1α的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的预后亦呈正相关(Log Rank分别为5.538和6.524,P均<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治疗后有无复发或转移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HPA、CK2β、HIF-1α的表达均不是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HPA、CK2β和HIF-1α可作为评价鼻咽癌预后的参考指标,具有实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及行中央区颈廓清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46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肿瘤在甲状腺中所处的位置及病理类型确定手术方式,其中行甲状腺侧叶次全切除术2例,腺叶切除术6例,腺叶+峡部全切除术8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8例,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同期行VI区颈廓清术44例,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分期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规律。结果 46例患者术后随访3~5年,均未发现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性别、体重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病理类型分别与颈部VI区淋巴结转移相关(χ2=10.125,P<0.05;χ2=6.597,P<0.05;χ2=13.455,P<0.01)。结论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分期及其病理类型相关,根据肿瘤的大小、在甲状腺中的位置及病理类型明确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PA)、蛋白激酶CK2β(CK2β)、缺氧诱导因子-α(HIF-1α)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三者在NP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Super-Vision法检测49例NPC组织标本及15例慢性鼻咽炎(CNT)组织标本中HPA、CK2β及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HPA、CK2β与HIF-1α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CNT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HPA、CK2β与HIF-β的表达与NPC临床分期、治疗后有无复发或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无关(P〉0.05);HIF-1α的表达水平与NPC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P%0.01),而HPA、CK2β的表达水平则与NPC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HPA、CK2β与HIF-1α任意两者间在NPC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P〈O.05)。结论:HPA、CK2β和HIF-1α参与了NPC的发生和发展、浸润及转移;在NP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HPA、CK2β和HIF-1α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喉显微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我科于2004年1月开始,应用鼻内镜取代显微镜开展喉显微手术,至今完成手术218例,取得良好效果。结果218例均一次手术成功,临床治愈,无明显并发症。除18例喉乳头状瘤外.其余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在喉显微手术中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便、精确度高、创伤性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累及喉返神经的处理方法。方法根据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侵犯喉返神经情况分为包绕、黏连、压迫3组,术中根据喉返神经与肿瘤的关系结合术前声带运动情况综合考虑是否保留喉返神经。包绕组无论声带活动情况如何,喉返神经均予切除。黏连组如伴完全声带麻痹,切除喉返神经;否则喉返神经予以保留。压迫组喉返神经均予保留。观察所有患者声带术后活动情况、评估疗效。结果42例患者中甲状腺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术19例,随访1年术后均未复发。包绕组患者均行喉返神经切除,术后声带完全麻痹;粘连组中,3例声带完全麻痹者切除喉返神经、术后声带完全麻痹,9例术前不完全声带麻痹均予以保留喉返神经,2例术后出现声带完全麻痹,3例声带不完全麻痹,4例声带运动恢复正常;压迫组无声带完全麻痹,完整保留喉返神经,术后声带运动均恢复正常。结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侵犯喉返神经的处理,应结合术前声带运动情况及术中喉返神经与肿瘤关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鼻咽异位垂体腺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7岁,因双侧鼻塞伴右侧流涕6年于2009年8月4日入院.患者6年来双侧持续性鼻塞,右侧较重,伴右侧流涕,涕白色、黏稠,无臭味,无鼻出血及涕中带血,无头晕头痛.体检:鼻中隔右偏明显,右鼻腔狭窄,收缩后鼻内镜下见右后鼻孔为肿物所堵塞,肿物表面黏膜光滑呈灰白色.间接鼻咽镜下见右侧鼻咽类圆形肿物坠入右侧后鼻孔.CT示:右侧鼻咽部结节状软组织影,基底部与右侧咽壁分界不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鼻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资料,原发于鼻腔2例,上颌窦3例,筛窦1例,以上颌窦、筛窦为中心向周围膨胀侵犯4例,原发部位不明2例;单纯手术切除2例,手术加放疗加化疗8例,化疗加放疗2例;采用鼻内窥镜手术6例,鼻侧切开术4例,同期颈清扫5例。 结果 随访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9/12)、33.3%(4/12);7例1年内复发,其中5例行挽救性手术,2例放弃再次治疗。结论 鼻部横纹肌肉瘤预后差,早期诊断、广泛手术切除、综合治疗能提高生存率;鼻内窥镜手术能减少手术创伤,对早期病例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在鼻息肉组织中的浸润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在鼻息肉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探讨DC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手术摘除鼻息肉3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鼻息肉组织中S-100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标记(CD1a/CD40)及低照度荧光显微镜图像分析检测方法,观察DC在鼻息肉组织及正常下鼻甲黏膜中的分布情况,并初步探讨鼻息肉组织中DC与T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鼻息肉组织中S-100阳性细胞及CD1a/CD40双阳性细胞数量较下鼻甲黏膜明显增多,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鼻息肉组织与下鼻甲黏膜中DC的密度分别为(7125±2575)个/cm^2和(589±456)个/cm^2,两者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鼻息肉组织中DC主要分布在黏膜下层,有从外向内递减的趋势,并且DC表面CD40分子为阳性。结论鼻息肉组织中DC浸润显著,DC可通过CD40/CD40L共刺激因子与T细胞产生相互作用,在鼻息肉发病及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DC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会拓宽鼻息肉的研究视野,为鼻息肉的防治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