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美托洛尔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美托洛尔含量的UHPLC-MS/MS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RRHD PLUS C18色谱柱(2.1 mm×50 mm,1.8 μm),0.2%甲酸水溶液-乙腈(68∶32)为流动相。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检测离子为正离子,分别选择m/z 268/116、237/194作为美托洛尔和内标(卡马西平)的检测离子对。结果 血浆中美托洛尔在1.012~759.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高、中、低浓度美托洛尔的基质效应分别为105.9%,106.1%,106.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0%,99.3%,95.2%。批内精密度RSD≤3.22%,批间精密度RSD≤4.14%。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准确,适用于血浆中美托洛尔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联合双氧水冲洗在真菌性鼻-鼻窦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术中、术后使用双氧水冲洗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4年,未见复发。结论娴熟的鼻内镜手术联合双氧水冲洗能彻底清除病变,消除真菌赖以生存的低氧微环境,是微创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内窥镜术后黏膜转归过程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将174例Ⅱ型3期、Ⅲ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分成观察组(94例)及对照组(80例),先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观察组术后给予布地奈德喷鼻(128峭/每侧,每天一次),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分别对两组术后4周、12周鼻黏膜水肿情况、分泌物数量、窦口开放程度及术腔上皮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4周达到临床治愈或临床好转(Ⅰ级)观察组44例(46.8%),对照组24例(30.0%)(P〈0.05);术后4—12周完成延期治愈或迁延炎症(Ⅱ级)向Ⅰ级转变观察组45例(90.0%),对照组32例(57.1%)(P〈0.01);术后12周总体达到Ⅰ级观察组89例(94.7%),对照组56例(70.0%)(P〈0.01)。结论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可行的,布地奈德术后持续应用能明显减轻鼻腔黏膜水肿,减少术腔粘连,加快上皮化进程,防止息肉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鼻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资料,原发于鼻腔2例,上颌窦3例,筛窦1例,以上颌窦、筛窦为中心向周围膨胀侵犯4例,原发部位不明2例;单纯手术切除2例,手术加放疗加化疗8例,化疗加放疗2例;采用鼻内窥镜手术6例,鼻侧切开术4例,同期颈清扫5例。结果随访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9/12)、33.3%(4/12);7例1年内复发,其中5例行挽救性手术,2例放弃再次治疗。结论鼻部横纹肌肉瘤预后差,早期诊断、广泛手术切除、综合治疗能提高生存率;鼻内窥镜手术能减少手术创伤,对早期病例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对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技巧、手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防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临床应用15例,其中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3例,面神经解剖学保留13例,耳蜗神经解剖学保留6例。术后短期并发症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是安全的手术方法,对脑组织结构的创伤小,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并有效保护面神经和听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林炘  杨楚  李创伟  林明祥 《广东医学》2004,25(9):1083-1084
目的 总结小儿纤维蛋白性喉气管支气管炎采用机械通气配合支气管灌洗的治疗经验。方法  12例急性纤维蛋白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 (SIMV)与辅助通气 (A/C)或容量控制 (VCV) ,同时配合支气管灌洗 ,密切监测动脉血气及气管分泌物性状。结果 治疗期间PaO2 逐渐上升 ,PaCO2 72h后明显下降 ,气管内黏稠分泌物变稀变少 ,自主呼吸改善 ,所有病例均抢救成功 ,未见气压伤及心血管并发症。结论 机械通气配合支气管灌洗能及时解除气道阻塞 ,降低呼吸道阻力 ,维持有效肺泡通气 ,能有效减少小儿纤维蛋白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病死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 PA)、蛋白激酶C K 2β(protein kinase CK2β,CK2β)、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lα)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uper-Vision法检测49例鼻咽癌组织标本中HPA、CK2β及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 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PA的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呈显著正相关(Log Rank=11.737,P<0.05),CK2β、HIF-1α的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的预后亦呈正相关(Log Rank分别为5.538和6.524,P均<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治疗后有无复发或转移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HPA、CK2β、HIF-1α的表达均不是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HPA、CK2β和HIF-1α可作为评价鼻咽癌预后的参考指标,具有实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及行中央区颈廓清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46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肿瘤在甲状腺中所处的位置及病理类型确定手术方式,其中行甲状腺侧叶次全切除术2例,腺叶切除术6例,腺叶+峡部全切除术8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8例,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同期行VI区颈廓清术44例,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分期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规律。结果 46例患者术后随访3~5年,均未发现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性别、体重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病理类型分别与颈部VI区淋巴结转移相关(χ2=10.125,P<0.05;χ2=6.597,P<0.05;χ2=13.455,P<0.01)。结论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分期及其病理类型相关,根据肿瘤的大小、在甲状腺中的位置及病理类型明确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PA)、蛋白激酶CK2β(CK2β)、缺氧诱导因子-α(HIF-1α)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三者在NP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Super-Vision法检测49例NPC组织标本及15例慢性鼻咽炎(CNT)组织标本中HPA、CK2β及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HPA、CK2β与HIF-1α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CNT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HPA、CK2β与HIF-β的表达与NPC临床分期、治疗后有无复发或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无关(P〉0.05);HIF-1α的表达水平与NPC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P%0.01),而HPA、CK2β的表达水平则与NPC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HPA、CK2β与HIF-1α任意两者间在NPC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P〈O.05)。结论:HPA、CK2β和HIF-1α参与了NPC的发生和发展、浸润及转移;在NP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HPA、CK2β和HIF-1α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喉显微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我科于2004年1月开始,应用鼻内镜取代显微镜开展喉显微手术,至今完成手术218例,取得良好效果。结果218例均一次手术成功,临床治愈,无明显并发症。除18例喉乳头状瘤外.其余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在喉显微手术中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便、精确度高、创伤性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