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山东沿海农村地区的新生儿听力筛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如何在农村地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调查2004年1-12月在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出生的3922例新生儿,2004年莱州市年鉴显示:农业人口约占79%。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快速筛查程序对出生后2~7d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在生后的4~6周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随访并做诊断性检查。结果3612例接受筛查占该院总出生人数的92.1%(3612/3922);其中6%贫困儿享受免费筛查。初筛通过2527例,占总筛查人数的69.96%;未通过1085例(30.4%)。未接受筛查310例(7.9%)。应复筛1085例,实际按时复筛633例(58.34%),未能复筛452例(41.66%)。其中高危新生儿163例,按时筛查114例(69.94%),放弃筛查49例(30.06%)。复筛未通过者共14例,11例接受了诊断性听性脑干反应检查,2例双耳中度听力损伤,2例双耳重度听力损伤,4例单耳轻度听力损伤,3例正常。结论在农村地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建议应该尽快地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让更多的贫困婴儿享受免费筛查,真正做到人人享有健康。  相似文献   
2.
北京城乡结合部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开展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UNHS)的现状,为制定合适的听力筛查、随访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对北京市上地医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分别于42天和/或2.5月复查,复筛未通过者使用听性脑干反应(ABR)、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ERP)和声导抗进行听力损失诊断。结果可接受听力筛查新生儿5809例,实际筛查5737例,初筛率98.76%(5737/5809),初筛通过率81.38%(4669/5737);应复筛1068例,实际复筛590例,复筛未通过104例,复筛未通过率17.63%(104/590),应转诊104例(1.82%,104/5737),实际转诊率7.1‰(41/5737),实际接受诊断性检查28例,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19例(28耳),其中轻度10例(10/5737,1.74‰)、中度2例(2/5737,0.35‰)、重度1例(1/5737,0.17‰)、极重度6例(6/5737,1.05‰)。该筛查群体中先天性听力损失(包括单耳和双耳)的检出率为3.31‰(19/5737),双耳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为1.57‰(9/5737)。结论在城乡结合部实施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是可行的,但复筛率及转诊率有待提高,因此制定适合流动人群特点的听力筛查模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高危新生儿TEOAE和AABR听力筛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ly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作用。方法运用TEOAE和AABR对NICU住院的178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可疑患儿通过ABR及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uditoryeventrelatedpotential,40Hz-AERP)进行确诊。结果已确诊的听力损伤患儿7例(8耳)中,TEOAE和AABR均未通过2耳,TEOAE通过AABR未通过4耳,AABR通过TEOAE未通过2耳。结论TEOAE和AABR联合运用于高危新生儿,更有利于听力损伤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4.
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方法。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 d左右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出生3个月左右进行听性脑干诱发反应(ABR)等诊断性听力检查,并跟踪随访。结果初筛覆盖率为86.10%,初筛未通过率34.20%,复筛未通过率6.5%,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婴幼儿占筛查总人数4.69‰。结论基层医院开展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正常新生儿声导抗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大样本的筛查了解新生儿鼓室导抗图特性,收集新生儿的外耳道容积、鼓室压力、声顺值等相关数据,对声导抗测试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226Hz探测音,对生后1~3天内的2617名(5234耳)正常新生儿进行声导抗测试。结果鼓室导抗图型分为单峰、双峰、平缓、负压四型,各型分别占16.22%、83.38%、0.29%、0.11%;新生儿声顺值的正常范围约为0.34~1.08ml;外耳道容积的正常范围约为0.3~1.0ml;鼓室压力的正常范围约为-121.12~ 82.36daPa。结论采用226Hz探测音测得的新生儿鼓室导抗图双峰的比例明显高于单峰,与成人和儿童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层地区医院内两步听力筛查模式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4月出生于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并接受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筛查的新生儿,医院内第一次初筛单耳或双耳未通过的新生儿于出院前进行第二次初筛或生后42天进行复筛.记录听力筛查时间及双耳筛查结果,按完成听力筛查的时间将新生儿分组,分析通过率与筛查时间的关系、医院内一次初筛和两次初筛后总的通过率,以及医院内第二次初筛与42天复筛两组人群的通过率.结果 (1)完成听力第一次初筛的新生儿共10 060例,总体通过率49.1% (4944/10 060),通过率随出生后筛查时间的延迟而提高.(2)未通过第一次初筛的新生儿中30.0% (1535/5116)出院前接受第二次初筛,通过率78.4%(1204/1535),两次初筛后总体通过率61.1% (6148/10 060),与一次初筛通过率(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1.3,P<0.001).(3)未通过医院内听力初筛的婴儿中39.1% (1531/3912)于42天接受复筛,通过率92.7%(1420/1531),与医院内第二次初筛通过率(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3,P<0.001).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是影响通过率的关键因素,随着出生后筛查时间的延迟,初筛通过率逐步提高;医院内两步筛查可提高初筛通过率,但医院内第二次初筛通过率低于42天复筛通过率.  相似文献   
7.
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可用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婴幼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结果与听觉及言语发育评估的相关性,探讨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在农村地区婴幼儿听力保健中的可用性。方法采用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和听性脑干反应对136例受试者(年龄3~18个月,平均5个月)进行测试,分析两种测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①ABR测试结果:136例中双耳听力正常76人,单耳听力损失27人,双耳听力损失33人(轻度13人,中度2人,重度13人,极重度5人)。②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结果: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的通过率亦不同,双耳昕力正常组、单耳听力损失组、双耳轻度听力损失组、双耳中度听力损失组、双耳重度听力损失组、双耳极重度听力损失组通过率分别为98。68%、92.59%、92.31%、50%、15.38%和0%。结论听力正常的婴幼儿能很好地做到与其月龄相对应的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中的项目,通过率高;随着听力损失程度的加重,通过率逐渐降低。在农村地区应用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作为听力监测的一种方法,可弥补现阶段听力筛查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部分农村地区双侧重度聋患儿干预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部分农村地区双侧重度聋患儿的听力干预、语训及言语发育状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6月~2008年7月在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及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双侧重度聋的61例患儿(年龄2~72个月,中位数为14个月)。设计调查问卷表.通过电话随访,对患儿是否选配助听器或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及听力言语训练、言语发育和交流能力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61例患儿中选配助听器者33例54.10%,33/61).其中助听后语训者10例(30.30%,10/33),助听后无语训者23例(69.70%,23/33);人工耳蜗植入者2例(3.28%,2/61);未选配助听器、未行人工耳蜗植入者26例(42.62%,26/61)。2例人工耳蜗植入者言语发育良好,33例配戴助听器的患儿中2例言语发育较好,3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26例末行助听器配戴及人工耳蜗植入者均为聋哑状态。结论在农村地区,重度聋患儿未接受听力干预和语训者比例高,言语障碍明显,加强对聋儿家长进行佩戴助听器和言语训练必要性的宣传和教育至天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听力学特点及原因。方法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40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 Hz AERP)、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鼓室声导抗及声反射方法,对126例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进行听力学诊断性检查,确认听力损失的程度及性质,并对听力损失婴幼儿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26例(252耳)婴幼儿中,感音神经性聋61例(48.41%),传导性聋48例(38.09%),ABR反应阈值正常范围17例(13.50%)。此组患儿既往病史有母孕期感染病史21例、先兆流产9例、高龄6例、延期妊娠7例、伴全身系统疾病10例;新生儿期黄疸13例、缺氧窒息18例、早产儿及低体重8例、伴其他新生儿疾病8例、有听力损失家族史5例,颅面畸形3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6例,第2胎9例。结论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听力评估后有不同的表现,本组感音神经性聋较传导性聋所占比例高,多数听力损失患儿伴有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城市流动人口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适合城市流动人口的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方案。方法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对北京市上地医院出生的5 484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采用"两步初筛+两步复筛"方案,即初筛未通过者出院前再筛查一次,1月龄复筛未通过者于2月龄时再复筛一次,仍未通过者于3月龄内转诊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学诊断和医学评估。结果 2009年4~12月北京市上地医院应筛查5 538人,实际接受初筛5484人,初筛覆盖率99.02%(5484/5538),其中外地户籍新生儿5368人,占筛查人数的97.88%(5368/5484)。初筛未通过1498人,未通过率27.32%(1498/5484);1498人中出院前接受二次筛查858人,通过511人,未通过347人。经过两次院内初筛后最终未通过987人(1498-511),未通过率18.00%(987/5484)。1月龄时实际复筛587人,复筛率59.47%(587/987),通过472人,未通过115人,转诊率为2.10%(115/5484);2月龄时实际复筛69人,复筛率60%(69/115),通过26人,未通过43人,最终转诊率为0.78%(43/5484)。首次初筛和二次初筛后的未通过率,以及一次复筛和二次复筛后的转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际接受听力诊断26人,确诊听力损失16人(19耳),其中双耳轻度3人,单耳轻度10人,单耳极重度3人,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为2.92‰(16/5484)。结论在城市流动人口中采用"两步初筛+两步复筛"方案进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可有效提高初筛覆盖率,降低初筛未通过率和转诊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筛查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