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基于DNA甲基化状态的亚型在177例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样本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 HNSCC的甲基化芯片数据、临床数据及转录组数据,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出与预后显著相关的甲基化位点,然后利用基因组注释将这些甲基化位点注释为其相对应的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同时基于一致性聚类,用上述甲基化位点将HNSCC样本分成若干亚组,并计算得出每个亚组相比其他亚组的差异甲基化位点,最后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亚组来构建Cox比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共筛选出613个预后显著相关的甲基化位点,GO分析显著基因主要富集于钾离子跨膜转运活性和减数分裂细胞周期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著富集在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Rap1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613个甲基化位点通过一致性聚类确定了7个亚组,最后基于亚组3的6个特异甲基化位点构建了一个最优的Cox比例风险预测模型。结论 基于DNA甲基化的分子分型构建的由6个特异甲基化位点组成的模型可以预测HNSCC患者的生存结局,并有助于推进HNSCC患者的精准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通路介导的程序性坏死在水杨酸钠诱导大鼠螺旋神经节(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以及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对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筛选出ABR阈值<40 dB SPL的48只成年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左耳经圆窗注入外淋巴液,腹腔注入生理盐水)、人工外淋巴液(artificial perilymph,APL)(左耳经圆窗注入含Nec-1人工外淋巴液)组、水杨酸钠(sodium salicylate,SS)组(腹腔注射水杨酸钠350 mg·kg-1·d-1)和Nec-1组(左耳经圆窗注入Nec-1后经腹腔注射水杨酸钠),每组12只。各组连续给药7天后检测ABR,然后,通过HE染色观察螺旋神经节细胞形态变化并计算细胞坏死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大鼠螺旋神经节RIPK1、RIPK3、MLKL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螺旋神经节RIPK1、RIPK3、MLKL蛋白表达。结果给药后水杨酸钠组ABR反应阈较对照组及APL组升高,Nec-1组ABR阈值较水杨酸钠组降低;HE染色示与对照组、APL组相比,水杨酸钠组SGN细胞变圆,细胞质肿胀,细胞界限不清;坏死细胞计数(47.8%±2.387%)最高(P<0.0001),Nec-1组SNG中坏死细胞计数(30.6%±1.14%)较水杨酸钠组降低(P<0.0001)。qRT-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水杨酸钠组SGN中RIPK1、RIPK3和MLKL高表达,Nec-1组SGN中RIPK1、RIPK3和MLKL表达较水杨酸钠组降低。结论在水杨酸钠致大鼠SGN损伤中存在RIPK1/RIPK3/MLKL介导的程序性坏死,Nec-1抑制程序性坏死,对SGN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在醛固酮调控豚鼠耳蜗上皮钠通道(ENaC)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42只花色豚鼠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醛固酮组(Ald组)和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NF-κB活化拮抗剂)组。对照组腹腔注射50uL生理盐水,Ald组腹腔注射0.1mg/kg醛固酮,PDTC组腹腔注射100mg/kg PDTC 1h后腹腔注射0.1mg/kg醛固酮。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各组豚鼠耳蜗组织中αENaC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豚鼠耳蜗组织中αENa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ld组αENa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PDTC组与对照组表达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TC组αENa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醛固酮对耳蜗αENaC的早期调控作用与NF-κB活性相关,醛固酮引起膜迷路积水也可能与NF-κB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38MAPK是否通过调控AQP2参与内淋巴积水的形成。方法筛选合格豚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6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积水组(12只):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抑制剂组(12只):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15min后,腹腔注射SB203580。所有组别豚鼠连续给药10天,在停止给药7天后行ABR和DPOAE检测,并在检测后同时取材,HE染色观察各组豚鼠内淋巴积水程度,免疫组化和qRT-PCR分别检测PP38MAPK、AQP2蛋白和mRNA在各组豚鼠耳蜗表达情况。结果1、行为学观察及听力检测:各组无明显差异。2、形态学观察:空白对照组积水率为0%;积水组积水率为75%;抑制剂组积水率为33%。3、免疫组化:P-P38MAPK:在各组豚鼠耳蜗中均有表达,积水组>抑制剂组>空白对照组(P<0.01)。AQP2:在各组豚鼠耳蜗中均有表达,除螺旋神经节外,积水组>抑制剂组>空白对照组(P<0.01)。4、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P38MAPK、AQP2:积水组>抑制剂组>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P38MAPK通过调控AQP2参与内淋巴积水的形成;P38MAPK抑制剂可减轻内淋巴积水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取银杏叶提取物活性成分,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银杏叶提取物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及突发性耳聋相关的靶点.经String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数据.应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利用插件ClueGO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获得银杏叶提取物中27种活性成分,223种活性成分靶点和744个疾病靶点,其中含24个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潜在靶点.GO分析主要涉及细胞稳态,自噬的负调控,脂肪酸氧化,激素分泌的负调节,调节单加氧酶、一氧化氮合酶与端粒酶活性和调节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卡波西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细胞凋亡、p53信号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等.结论 KCNH2、BDNF、NOS3、ADIPOQ、CASP3等靶点可能是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中听力监测的应用及术后听力保留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16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成年患者,分为两组,术中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m,ECochG)联合监测为监测组(8例),未监测者为未监测组(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听力保留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分析影响听力保留的可能因素,包括:年龄、病程、肿瘤大小、术前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术中是否行ABR和ECochG联合监测、内听道是否扩大、肿瘤和神经是否粘连等。结果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提示16例患者肿瘤来源于前庭上神经,监测组中6例术中及术毕ABR波Ⅰ、Ⅴ和复合动作电位(CAP)持续存在,术后听力保留;1例术中ABR波Ⅰ、Ⅴ和ECochG CAP持续存在,但术后无可用听力;1例术中切除肿瘤时ECochG与基线重复性良好,ABR波V消失,手术结束波V仍未恢复;监测组术后听力保留率为75.0%(6/8),未监测组术后无一例保留听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肿瘤大小、术前纯音听阈以及内听道扩大与术后听力保留率无关(P>0.05),术前言语识别率、术中ABR和ECochG联合监测、肿瘤和神经粘连与否与术后听力保留率相关(P<0.05)。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中ABR和ECochG连续监测对指导手术和提高术后听力保留率有重要意义,肿瘤与神经粘连是术后听力保留的重要影响因素,手术技巧、术前听力、肿瘤大小、内听道扩大等是否是术后听力保留的影响因素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进一步探究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HNSCC基因芯片数据集,通过GEO2R鉴定HNSCC与正常样本间的DEGs,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分析,应用Cytoscape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构建,最后通过UALCAN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筛选出143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50个,下调基因93个。GO分析显著富集在胶原分解代谢过程、细胞粘附及蛋白水解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著富集在药物代谢、核因子 κB(muclear factor κB,NF κB)信号通路、ECM 受体相互作用、补体和凝血级联等通路。PPI网络构建筛选出15个HNSCC相关核心基因,其中PLAU、SPP1、TIMP1被鉴定为临床相关基因。结论SPP1是抗癌治疗的良好靶标,也是指导放射治疗的标志物。PLAU和TIMP1可能是HNSCC的关键基因,有望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PLAU和SPP1可能通过NF κB信号通路调节HNSCC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