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bFGF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30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PTTG、bFGF mRNA的表达,分析二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PTTG、mRNA表达、bFGF 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发生与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表达增高及其上调血管生成正调节因子bFGF并表达、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3.
尹海贵  许光涛  赵宗茂  蔡晓峰 《河北医药》2012,34(10):1530-1531
目前先进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CT、MRI能够精确、非侵袭地显示脑内结构和病变,但是即使是最先进的影像学检查也不能准确的判定占位性病变的性质,无法替代组织病理学诊断[1].立体定向活检定位精确、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做出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自1998年11月以来我科开展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手术10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内皮抑素(endostatin)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非侵袭性和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PTTG,endostatin和bF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侵袭性腺瘤较非侵袭性腺瘤PTTG和bFGF mRNA表达明显增高 (均P< 0.01)。侵袭性腺瘤较非侵袭性腺瘤endostatin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发生可能与PTTG和bFGF表达增高及endostatin表达下调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TTG高表达后改变了肿瘤血管的生成与抑制之间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本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术前意识状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血肿部位及术后生理对预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术前意识状态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小脑位于后颅窝内,后颅窝容积较小,前面紧邻脑干,小脑扁桃体靠近枕骨大孔,一旦小脑出血容易造成脑干受压甚至出现枕骨大孔疝,病情凶险,进展较快,死亡率高,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10年10月超早期三维定位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68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治疗急性期深部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8年10月始采用立体定向技术结合尿激酶注入溶解血凝块,治疗急性期深部脑出血患者1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45~61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基底节区8例,出血量23~30ml(1例破入脑室形成脑室铸型),丘脑2例(18ml、20ml),小脑2例(10ml、12ml),出血至手术时间:6h内2例,6~24h10例。1.2 临床及计算机体层摄影(CT)表现 1.2.1 临床表现 本组12例病人均为急性起病,7例为头痛伴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其后出现意识障碍,2例突发头痛随即进入昏迷状…  相似文献   
8.
自1989年12月以来,我院共收治了颏颈胸粘连患者102例,对其中89例患者行瘢痕松解,单纯全厚及中厚皮片移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 (SAH)的诊断价值以及造成假阳性、假阴性的原因。方法 所有的脑外伤患者均行CT检查 ,对凡是CT检查有SAH及临床上有脑膜刺激征而CT阴性的患者均进行了腰穿检查。结果 CT检查SAH5 7例患者中 ,腰穿证实有出血者 38例 ,19例无出血。结论 SAH5天内CT的假阳性率为 33 3%。  相似文献   
10.
目的:微创伤治疗脑出血以减轻对脑组织人为的损伤,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方法:根据CT引导立体定向三维坐标定位的原理,局麻下用颅锥穿刺置管结合尿激酶注入溶解凝血块,治疗 32例,其中基底节区 23例,皮质下9例。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23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恢复良好14例,重残6例,死亡3例,皮质下出血恢复良好8例,重残1例。总的良好率为68.7%,重残率21.9%,死亡率9.4%。结论:锥颅穿刺治疗脑出血手术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费用低、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