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 医源性面神经损伤是中耳乳突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面神经椎曲段成为当前最容易受损伤的部位,这些案例中,部分患者存在面神经椎段外凸畸形,使得在乳突切除过程中,面神经位置高于水平半规管平面,我们通过活体解剖观察和高分辨率颞骨CT检查,揭示汉族人群面神经椎段外凸畸形的发生率,为更安全地开展耳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 2005年4月-2011年4月在我科接受单侧面神经减压术的302名成年汉族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分析面神经椎段外凸畸形的情况。对比术前高分辨率CT检查,探讨CT在发现这种畸形的价值。 结果 14例患者术中发现有面神经椎曲段外凸畸形,占全部患者的4.6%。术前颞骨CT的轴位平扫只发现其中1例有这种畸形,而冠状位重建可以100%在术前诊断出这种畸形。 结论 汉族人群中面神经椎曲段外凸畸形并不罕见。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的冠状位重建能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这种畸形,应列为乳突手术前的常规检查。在乳突切除术中,以水平半规管平面作为安全解剖深度平面的这一传统技巧在汉族人群并不可靠,存在医源性面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女,32岁。半年前挖耳时自觉左外耳道内新生物,偶有刺痛感,无其他不适。半年来自觉肿物缓慢生长,伴听力下降。入院查体见左外耳道入口1cm处被一直径约0.9cm球形新生物占据,其基底位于外耳道后壁,与外耳道长轴平行,色暗红,表面粗糙呈桑椹状,未见溃烂及出血,无明显触痛,深部可见耵聍,鼓膜未见,局部未触及淋巴结。颞骨CT示左侧外耳道软组织占位,骨皮质无明显破坏,鼓膜内陷但形态好(图1)。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后,局麻下行耳内切口,直达软骨部和骨部交界,暴露肿瘤,见肿瘤生长呈外生性,表面凹凸不平,突入耳道,基底宽,占据外耳道软骨部全程(图2)。显微镜下留1mm安全缘在深层筋膜以上将肿瘤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清理耳道深部耵聍块、外耳道胆脂瘤及少量脓性分泌物,抗生素液体冲洗后显露鼓膜,完整、内陷。明胶海绵及抗生素油纱填塞外耳道,缝合耳部切口,加压包扎,术毕。术后病理(图3):真皮内可见大量呈巢状痣细胞,其内见较多黑素颗粒,细胞成熟未见核分裂相。诊断:皮内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患者的临床处理与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颞骨外伤致面瘫而行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术治疗的病例资 料,随访91例,分别按照年龄、起病快慢、外伤-手术时间、骨折部位分组,以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估标准,统计学方法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s矫正检验。结果 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61.5%恢复至HB II级以内;年龄、起病快慢及骨折部位分组在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伤后3个月内和受伤3个月后手术者,功能恢复至HB II级以上分别为70.6%和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309,P <0.05)。结论 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术对颞骨外伤性面瘫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满足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接受手术,伤后3个月内手术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4.
1定义 面神经血管瘤是起源于面神经膝状神经节附近的一种少见的血管性良性肿瘤。于1969年首次被报道[1],生长缓慢,至今未见该恶变和转移的相关报道[2~5]。主要表现为渐进性面瘫,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可能会引起患耳听力下降、头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