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主诉左眼角反复流脓半年,伴有内眦痛、眼痛及左侧头痛,无视物模糊,无眼球运动障碍。就诊当地医院眼科,考虑为泪囊炎,门诊给予泪道冲洗,冲洗通畅情况欠佳,头孢克肟抗感染治疗好转,停药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遂就诊我院眼科门诊,眼眶CT考虑左侧鼻窦炎,转诊耳鼻咽喉科门诊,给予鼻喷激素、鼻部促排剂、鼻腔冲洗治疗,症状有好转,停药后再次反复。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鼻炎患者3292例变应原谱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近4年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变应原谱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确诊为AR的3292例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研究各变应原阳性率4年来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前5位变应原在未成年人组、成年人组以及不同性别组的变化情况,以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粉尘螨、屋尘螨变应原阳性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分别由2009年的45.1%、42.0%上升至2012年的66.3%、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8.70、41.55,P值均<0.01);粉尘螨、屋尘螨在成年人组及男性组出现明显逐年上升趋势(x2值分别为75.85、69.93、274.25、42.62,P值均<0.01),而在未成年人组及女性组尽管有波动但未见明显的变化趋势;藜、艾蒿、葎草变应原阳性率在2009年至2011年出现明显的下降(x2值分别为22.08、11.64、203.19,P值均<0.01),但是2012年再次明显升高(x2值分别为21.55、29.38、12.40,P值均<0.01).结论 AR患者变应原种类有波动变化,可以为临床变应原点刺液种类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中隔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3年2 月至2009年10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7 例原发于鼻中隔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鼻内镜或鼻外径路或唇正中切口面部翻揭手术加放疗或化疗,并对生存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淋巴瘤1 例经病理证实术后予化疗和放疗,其余6 例包括腺样囊性癌3 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软骨肉瘤1 例、乳头状瘤恶变1 例。随访2~16年,2 例分别于术后2 年及3 年4 个月因复发或转移而死亡,其余5 例生存、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原发于鼻中隔的恶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淋巴瘤除外),关键是一次性彻底切除,术后应采取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并予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结构极为简单的无机小分子,也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生物自由基,是由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下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鼻炎患者黏膜上皮、腺体及血管也均见NOS表达,其中腺体表达明显增高,提示NO在鼻黏膜腺体功能上起重要作用,并且发现变应性鼻炎影响着NO的水平变化。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者对NO和变应性鼻炎之间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0岁,主因左眼胀痛4d,失明2h急诊于2012年4月30日由眼科急诊转入我科病房。患者1个月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开始左侧鼻腔流脓涕、发热、头痛并伴有嗅觉减退,自行口服抗生素治疗后,除胀涕仍反复外,其余症状均好转。  相似文献   
6.
鼻窦霉菌病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临床易与鼻窦炎混淆,个别病例临床表现及CT征象难与恶性肿瘤区别。我科近10年共收治48例,术后均经病理学确诊,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991年4月-2001年4月住院病人48例,其中男20例,女 28例。年龄 25~77岁,平均(41.25±12.17)岁。上颌窦36例,筛窦上颌窦9例,蝶窦2例,同时侵及蝶窦、筛窦及上颌窦者1例。本组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鼻塞、脓涕、涕中带血、嗅觉障碍等。其它伴有症状:面颊部肿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细胞瘤临床特点,为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1例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通过文献复习以往所报道病例,以是否复发分为两组,未复发组17例和复发组15例,未复发组系随访3年以上未复发者,观察和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未复发病例组男12例,女5例,年龄1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在鼻息肉中的分布特点及向上皮层移动的机制。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鼻息肉组织中MC的分布情况,观察CCL5、CCL11、CX3CL1、IL-8、IL-6等MC趋化因子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C在鼻息肉组织中向上皮层移动,CCL5、CCL11、CX3CL1、IL-8在鼻息肉组织上皮层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强;但在鼻息肉上皮层未见IL-6免疫阳性细胞,在间质的炎性细胞中偶见有免疫阳性细胞。结论:MC在鼻息肉中向上皮层移动,其移动的机制可能是上皮细胞受炎症因素刺激后CCL5、CCL11、CX3CL1、IL-8、IL-6等MC趋化因子的表达增加的原因。MC在鼻息肉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天津地区健康成年人鼻声反射、鼻阻力、鼻呼吸量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分析年龄、性别及侧别对其的影响,探讨各测量值间的相关性,为天津地区健康成年人鼻通气功能检查提供诊断数据.方法:利用A1鼻声反射仪测量天津地区466例健康成年人的鼻腔最小截面积(MCA)、鼻腔最小截面积距前鼻孔距离(DCAN)、鼻腔0~5 cm容积(V5)、2~5 cm容积(V2~5);利用NR6鼻阻力仪测量受试者经鼻压差为150 Pa、75 Pa下及用broms测量的鼻腔单侧吸气阻力(IR)、呼气阻力(ER);通过计算得出双侧吸气总阻力(TIR)、双侧鼻腔呼气总阻力(TER)及左右鼻腔阻力差异比(Rlr);利用NV1鼻呼吸量仪测量单侧鼻腔吸气量、呼气量,通过计算得出鼻呼吸量差异比(NPR,包括吸气量差异比NRPi和呼气量差异比NRPe).实际测量下鼻甲前端至前鼻孔的距离(L),并与DCAN比较.对3种检查不同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鼻声反射参数:MCA男为(0.45±0.16)cm2,女为(0.44±0.16)cm2;V2~5男为(3.52±1.38)cm3,女为(3.36±1.22)cm2;V5男为(5.10±1.47)cm3,女为(4.86±1.12)cm3;DCAN存在2个位置,男分别为(2.22±0.39)cm、(0.53±0.62)cm,女分别为(2.10±0.37)cm、(0.67±0.15)cm;L男为(2.48±0.36)cm,女为(2.1 5±0.26)cm.MCA、V5、V2~5在性别、侧别、年龄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AN在年龄、侧别上无差异,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阻力参数:经鼻压差在150 Pa、75 Pa、broms测量下IR、ER、TIR、TER在侧别及年龄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呼吸量参数:IC男为(2.06±1.10)L/20 s,女为(1.37±0.34)L/20 s;EC男为(2.15±1.23)L/20 s,女为(1.39±0.58)L/20 s;NPRi、NPRe分别为0.11[0.05,0.23]、0.11[0.05,0.19].IC、EC在侧别上无差异;在性别上有差异.NPR在性别、年龄上无差异.MCA与IR、ER呈负相关(r=-0.21、-0.22,均P<0.05),MCA与IC、EC间均存在正相关(r=0.12、0.17,均P<0.05),IR与IC、ER与EC间呈负相关(r=-0.10、-0.10,均P<0.05),Rlr与NPRi、NPRe均呈负相关(r=-0.19、-0.18,均P<0.05).结论:鼻声反射、鼻阻力、鼻呼吸量参数可以作为评估鼻通气功能的参考指标,三者结合参考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