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7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2.
3.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治疗下鼻甲肥厚的13种外科技术,并对各种技术的疗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检测鼻息肉组织及正常鼻腔黏膜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 (Fn)的表达及分布 ,以探讨Fn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来源32例鼻息肉组织来源于我院鼻息肉手术切除标本 (鼻息肉组 ) ,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 1 9~ 60岁。 8例正常中鼻甲黏膜取自因鼻中隔偏曲手术切除标本 (正常中鼻甲组 ) ,男 6例 ,女 8例 ;年龄 2 1~44岁 ;5例正常鼻中隔黏膜取自健康志愿者 (正常鼻中隔组 ) ,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2 4~ 47岁。正常中鼻甲组和正常鼻中隔组患者均无呼吸道疾病。1 .2   试剂及方法试剂 :鼠抗…  相似文献   
5.
鼻窦骨结构变异及其临床意义(鼻窦CT扫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鼻窦骨结构变异与鼻窦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09例临床疑为鼻窦炎患者进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结果:鼻窦粘膜异常改变者93例(85.3%),16例粘膜呈正常影像(14.7%)。在93例鼻窦粘膜异常改变者中,鼻窦骨结构变异为70例(75.3%),其中Haller气房出现率为31.2%,中鼻甲气化为31.2%,中鼻甲反和弯曲为10.8%,钩突气化为2.2%。结论:鼻窦骨结构变异可能是鼻窦炎致病因素之一,鼻窦炎患者骨结构变异情况应对每个患者进行具体分析,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它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6.
鼻窦炎患者鼻窦骨结构变异和鼻窦粘膜异常的CT扫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9例临床疑为鼻窦炎患者的CT冠状扫描结果进行了分析,鼻窦粘膜异常改变者93例(85.3%),16例粘膜呈正常影像(14.7%),93例鼻窦粘膜异常改变者中,发现鼻窦骨结构变异60例(64.5%)。通过对鼻窦骨结构变异和鼻窦炎情况的观察分析,认为鼻窦骨结构变异可能是鼻窦炎致病因素之一。鼻窦粘膜异常以前组筛窦和上颌窦发生率最高,同时伴有窦口鼻道复合体粘膜异常,支持了鼻窦口引流障碍可以继发鼻窦炎的观点。作者认为采用鼻窦CT冠状扫描对判断鼻窦炎的病因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 ,18岁。因鼻塞伴头痛 2年余 ,于 2 0 0 2年 12月12日以“蝶窦占位病变”收入院。 2年来 ,患者呈交替性鼻塞 ,伴头深部钝痛。无视力改变。入院前经鼻冠状位CT检查 ,发现蝶窦有占位病变 ,左侧窦腔明显扩大 ,间隔向右侧移位 ,蝶窦内密度大部分均匀一致 ,局部有钙化影 ,蝶窦骨壁清晰 ,变薄 ,无破坏 (图 1)。体检 :鼻腔黏膜充血 ,鼻中隔呈“S”偏曲 ,双下甲黏膜肥厚。窦口鼻道复合体未见异常。双眼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第 5天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下手术。手术按经鼻腔进入蝶窦途径施术 ,切除左侧中甲后端 ,暴露蝶筛隐窝 ,但术中发现蝶…  相似文献   
8.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及其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真菌性鼻窦炎的分型,其重要意义在于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和评估其预后。根据病人对真菌的免疫功能状态和不同的病理学改变,通常将真菌性鼻窦炎分为侵袭型和非侵袭型。Ferguson又进一步将其分为5型,即急性侵袭型、慢性侵袭型(含肉芽肿和非肉芽肿类型)、  相似文献   
9.
自1966年石坂氏开创性地发现IgE以来,人们对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的了解日趋明朗。进入鼻腔的变应原与预先结合在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表面的IgE抗体交联、激发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发生,结果导致包括组胺在内的多种化学介质的释放,这些介质作用于鼻粘膜中的血管、神经、腺体和微环境中的其它成份,产生了过敏性鼻炎的各种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此即为发生在鼻腔的Ⅰ型变态反应。近年来人们对Ⅰ型变态反应发生的各个环节的研究取得明显进展的莫过于对介质的了解。迄今为止,国外学者通过大量体外实验和晚近开展的对离体人肺组织、纯化的人肺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嗜碱细胞的研究已发现在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过程中释放的介质至少达50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它们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1983年以后,由于在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分泌物中也检测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0.
经鼻筛窦切除术筛窦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就筛窦及其毗邻的解剖进行叙述,用以指导手术,避免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