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6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高通滤波器滤除低频音对于听力正常人声调识别的影响。方法21名(33耳)听力正常人为测试对象,采用听觉障碍者听力言语康复训练评价系统对原始音和高通滤波后声音分别进行测试,强度从50dBSPL开始递减,记录滤波前后的声调识别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声调的识别率在滤波前后均符合正常言语听力图的S型曲线,经统计学分析,声调识别率在绝大部分测试强度滤波前后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通滤波器滤除低频后,听力正常人仍可对声调进行正确识别。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隔声耳塞和助听器耳塞的配戴效果,提供国人外耳道口内径的标准数据,我们用耳规测量器为北京某纺织厂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外耳道口内径的测量。测试对象1062例(2124耳),正常中国人,年龄分布在19~59岁之间,男性296例,女性766例。采用的测量器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自制的不同型号的有机玻璃圆形耳规(附图),直径分别为<8.0、8.5、9.0、9.5、10.0、10.5、11.0、11.5mm8种型号。根据  相似文献   
3.
为制定我国纯音测听标准手法,并验证ISO/DIS6189-2提出的上行法和括号法作为标准手法的可行性,作者选择了30名具有各种听力水平的受试者,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条件下分别用上行法(升5降10法)、括号法和我国有关部门曾推荐应用的下行法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测得的500~4000H,四个倍频程纯音气导听阈无显著差异,但括号法耗费的时间比其它两法几乎多一倍。因此建议优先采用上行法作为我国纯音气导听阈测试的标准手法。  相似文献   
4.
行为测听在患病新生儿听力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应用行为测听方法对230名患病新生儿进行了听力测试,观察到:(1)90名肺炎患儿全部通过75-80dBSPL(A),属听力正常范围;部分脑病、高疸及早产的新生儿未通过正常听力范围界限,共计11名,占测试总数4.8%。(2)行为测听与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行为测听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成人听力康复汉语计算机化训练及评价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听力语言残疾人数约为2 400万人,占各类残疾的首位。而用于耳聋患者进行康复的训练及评价系统极为匮乏。现介绍一种康复训练的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四所聋校1—7年级学生耳聋调查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促进聋校教育听力学的发展,听力学医师有责任定期监测聋校学生的听力和语言状况,逐步地,科学地推广助听器选配和口主教学,增强聋童的口语交往能力,使其中一部分聋生进入普通小学学习,摆脱聋哑状态,回归主流社会,我们将这几年聋校学生的听力和语言状况,分别在1982年和1988年进行了两次调查,现就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