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离子转运蛋白抑制-听觉功能实验,探讨NKCC1和Na,K-ATPase在内耳K 循环及听觉中的作用,并验证耳蜗K 循环模式与听觉的关系。方法应用NKCC1抑制剂呋塞米(Furosemide)和Na,K-ATPase抑制剂乌巴因(Ouabain),对CBA/CaJ和Castel两种鼠系进行离子转运蛋白抑制-听觉实验,检测小鼠的听觉脑干反应(ABR)阈值。结果Furosemide 0.2 mg/g注射30 min后,小鼠的ABR阈值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Ouabain 0.003μg/(g.d)连续注射5 d后,小鼠的ABR阈值也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先后注射Ouabain和Furosemide,ABR阈值虽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但低于单独注射Ouabain组(P<0.05)和明显低于单独注射Furosemide组(P<0.01)。停药3 d后,小鼠的ABR阈值均恢复到接近正常对照组的阈值(均P>0.05)。结论在小鼠实体中验证了NKCC1和Na,K-ATPase是耳蜗K 循环的关键离子转运蛋白,其中任一功能失衡均可影响听觉功能。  相似文献   
2.
Na-K-2C1联合转运子-1(Na-K-2Cl cotransporter-1,NKCC1)是动物细胞中广泛分布的一类膜转运蛋白,其作用是将Na^+、K^+、Cl-按1:1:2的比例呈电中性跨膜转运。听觉信号的传导依赖于内耳的离子传递,而NKCCl被认为是由耳蜗血管纹的边缘细胞转运分泌K^+的主要转运蛋白,NKCCl对维持耳蜗内淋巴的高K^+状态和内耳的K^+循环起着重要作用。NKCCl的缺乏不仅可以导致内淋巴高K^+环境的改变,同时也可能导致内耳发育障碍和组织畸形,因此,NKCCl对内耳发育也起重要作用。NKCCl基因敲除小鼠(NKCCl^-/-,纯合子)和NKCCl基因半拷贝小鼠(NKCCl^+/-,杂合子)均为NKCCl基因缺陷小鼠,是目前研究离子通道病的重要模型,由于各个NKCCl基因型小鼠的基因不同程度的缺陷而可能对内耳组织发育造成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利用NKCCl的基因缺陷小鼠模型,对其内耳组织形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NKCCl基因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缺陷对小鼠内耳形态发育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期减少漏诊误诊,提高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不典型学龄前期儿童RMS的详细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以眼部症状为主诉收入院,1例罕见以反复鼻腔出血并睡觉打鼾为主诉收入院,相关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多已广泛侵犯破坏周围结构,行相关手术病理确诊,均为胚胎性RMS。免疫组化显示3例患者Myogenin均为阳性,Ki 67(LIt分别约为90%、80%、70%),其中2例VIM阳性,2例DES(部分或者局灶性)阳性,2例CD99阳性。后转入肿瘤科规律治疗。结论儿童RMS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呈现多样化,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进展快等特点,需要根据临床特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培育杂合子NKCC1+/一和野生型NKCC1+/+小鼠,观察携带不同拷贝基因的NKCC1小鼠的年龄相关性听力表现,研究NKCC1基因及其离子通道在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agerelated hearing loss,AHL)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发生的机制。方法运用NKCC1+/一杂合子小鼠和NKCC1+/+野生型小鼠为平台,于小鼠生长过程中的各个年龄段分别检测小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耳蜗内电位(endocochlear potential,EP);同时采用扫描电镜进行耳蜗形态学观察和免疫印迹杂交检测不同鼠龄小鼠耳蜗的NKCC1通道蛋白的含量。结果NKCC1+/一杂合子小鼠与NKCC1+/+野生型小鼠相比较,其ABR检测短声阈值在每一年龄组的各测试频率均升高,各年龄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KCC1+/一杂合子半拷贝基因鼠的听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与低龄鼠相比,老龄鼠的ABR阈值显著性升高(P值均〈0.05)。NKCC1+/-小鼠的EP也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老龄小鼠的EP值与其低龄鼠相比明显降低(P〈0.05)。老龄小鼠的耳蜗NKCC1蛋白含量低于低龄鼠。与老龄NKCC1+/+鼠相比较,老龄NKCC1+/-鼠的耳蜗底回外毛细胞出现散在的点状缺失。结论当NKCC1基因呈现半拷贝复制时小鼠可呈现AHL,NKCC1基因可能在AHL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AHL的发病可能与NKCC1通道蛋白的遗传特性及功能有关,还可能与NKCC1+/-鼠出现的耳蜗底回外毛细胞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Na-K-2Cl联合转运子1(NKCC1)在小鼠耳蜗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并探讨其与耳蜗听觉功能的关系。方法选用健康正常CBA/CaJ小鼠为实验组,NKCC1-/-(突变纯合子,全基因敲除)小鼠为对照组,利用听性脑干反应检测两组动物的听觉功能,取各组小鼠的耳蜗行冰冻切片,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Na-K-2Cl联合转运子1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的耳蜗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实验组小鼠的ABR反应阈值为18±3.50dBSPL、对照组小鼠在100dBSPL刺激时无反应。NKCC1阳性反应呈棕黄色,主要分布于实验组小鼠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和螺旋韧带下部,在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和螺旋韧带下部的纤维细胞、纹上区也有适度表达,而在对照组未见阳性表达。图像分析显示,两组灰度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正常小鼠耳蜗,Na-K-2Cl联合转运子1主要在血管纹边缘细胞及螺旋韧带下部分布表达,并与耳蜗听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Zoom-stereo microscope)的一种特殊的暗视野照明方法在内耳显微解剖中的应用。方法在小鼠耳蜗解剖中,采用纤维导光束(也称万向冷光源)从玻璃平皿侧面照射(侧射式),使光线从侧面进入,经标本反射后进入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光学系统而成像;并与常规的两种照明方法(落射式和透射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侧射式照明效果明显比落射式和透射式好,其背景光线的干扰显著降低,达到暗视野成像效果。结论采用侧射式照明,可以提高内耳显微解剖技术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悬雍垂低温等离子去黏膜化翻转缝合悬吊术在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具体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基础上对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中度OSAHS患者进行手术方式改良,采取低温等离子去黏膜化并悬雍垂翻转“8”字缝合悬吊固定手术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16例患者为对照组(开展常规H UPPP手术),16例患者为实验组(低温等离子行悬雍垂去黏膜化,悬雍垂翻转“8”字缝合悬吊固定术),所有患者术前行药物诱导睡眠内镜(DISE)检查评估患者上气道阻塞情况,根据 ESS评分、鼾声量表评分对所有患者主观症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前后比较,术后ESS 评分、鼾声量表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方式ESS 评分、鼾声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咽部异物感、咽部干燥、咽部绷紧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永久性腭咽关闭不全患者;术后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呼吸困难,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术后拔管困难。结论结合低温等离子技术的悬雍垂去黏膜化并翻转缝合悬吊术是针对以腭咽平面、口咽侧壁平面为主要责任平面狭窄及左右狭窄为显著特征的中度OSAHS患者治疗有效的改良手术方法,具有术后反应和主观症状较轻、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特点,短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的围生期结局。方法对173例HD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的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35岁组HDCP发病率为12.69%(92/725),占同期HDCP的53.18%(92/173),20~34岁组HDCP发病率为5.42%(81/1 494),占同期HDCP的46.82%(81/1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5岁组早产率为16.30%(15/92),胎儿生长受限(FGR)为11.96%(11/92),产后出血为10.87%(10/92),新生儿窒息为10.87%(10/92),胎盘早剥为4.35%(4/92);20~34岁组分别为6.17%(5/81)、11.11%(9/81)、7.41%(6/81)、6.17%(5/81)和2.47%(2/81),两组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5岁组和20~34岁组不同程度HDC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岁高龄患者轻度、重度子痫期及早产所占比例高于20~34岁患者,应加强围生期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具有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age-related hearing loss,AHL)特点的不同周龄C57BL/6J鼠和钾钠氯化合物协同联合转运子-1(Na-K-2Cl cotransporter-1,NKCC1)基因敲除鼠年龄相关性听力改变与耳蜗血管纹NKCC1表达的情况,并检测不同龄的NKCC1^+/-杂合子小鼠耳蜗NKCC1蛋白表达及耳蜗扫描电镜形态变化,研究血管纹NKCC1在老年性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听性脑于反应(ABR)分别检测4、8、16、32、48、60周龄组C57BL/6J小鼠和两种基因型NKCC1小鼠的听力,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其血管纹NKCC1表达的变化,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周龄小鼠耳蜗的NKCC1蛋白的含量,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周龄小鼠的耳蜗基底膜结构。结果 C57BL/6J小鼠随鼠龄增加而出现听力下降,自16周龄时ABR阈值出现显著性增高(P〈0.05);血管纹NKCC1蛋白表达也呈现随鼠龄增加而逐步减低,其灰度值自16周龄时显著增高(P〈0.01)。NKCC1^+/-杂合子鼠的听力随鼠龄增长而逐渐下降,老龄小鼠的ABR阈值与其低龄时相比,阈值显著性升高(P〈0.05)。老龄小鼠的耳蜗NKCC1蛋白含量低于低龄小鼠,老龄NKCC1^+/-小鼠的耳蜗底回外毛细胞(OHC)出现散在性点状缺失。结论 AHL小鼠血管纹NKCC1蛋白表达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显示与AHL相关,老年性聋的发病可能与血管纹NKCC1通道蛋白的遗传特性及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耳聋相关基因的定位、分离、克隆及其基因的突变得到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经确立的和耳聋相关的基因超过120个,据预测耳聋相关基因可能有大约300个或占总基因数的1%,其中有部分离子通道编码基因,多数涉及Corti器内钾离子的循环通路。目前研究表明位于染色体21q22.1—22.211p11.5存在一种编码KCNQ1离子通道的KCNQ1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