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一书统计,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占3.76%。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腹部标本时,发现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后路第2骶椎螺钉进钉方法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为临床应用第2骶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骶部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在60块干燥骶骨上,对第2骶椎及其相关结构进行观测;2.在25具尸体标本上观测骶前和骶管内神经血管.3.在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的S2椎体中部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置入角度和深度.结果1.第2骶骨椎体、侧突、侧块具有足够的空间.背侧有内、外两个区域适于进针.2.第2骶椎前、后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只在椎体前有出钉安全区.3.经外侧区向S2椎体置钉,进针角度为(40±4)°,深度为(35.8±4.0) mm,经内侧区向S2侧块置钉进钉角度为(28±3)°,深度为(45.4±4.1) mm.结论第2骶椎行常规直径的螺钉(4.5~6.5 mm) 固定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进钉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同时宜采用相应的加强螺钉稳固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巨微解剖、全身动脉放射显影及电脑图像分析技术 ,解剖观察了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与分布情况。结果 :腓肠外侧皮神经于腓骨头上方 ( 7.1± 1.3 )cm ,中线外侧 ( 1.8± 0 .6)cm起自腓总神经 ,分支分布于小腿后外侧上 2 /3部 ,末端与腓肠内侧皮神经相吻合。其营养动脉主要为窝外侧皮动脉 ,于腓骨头水平面上方 ( 4 .6± 2 .3 )cm处发自动脉 ,并于腓骨头上 ( 4 .6± 1.2 )cm ,中线外侧 ( 2 .1± 0 .5 )cm处开始伴行腓肠外侧皮神经下降 ,下端主要与腓动脉穿支吻合 ,形成一营养血管链。结论 :以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链为蒂可以设计近端或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  相似文献   
4.
前臂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前臂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上肢标本18侧,显微剥离表皮组织,观察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及各自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情况;新鲜整尸标本5具,动脉灌注显影剂,剥离体被组织于X光下摄影,分析皮动脉的分布及其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前支与贵要静脉伴行,两者周围分布着外径大于0.5 mm的营养动脉,平均3.4支,它们分别来自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和尺动脉,营养动脉彼此吻合,形成动脉血管链。其中第一支位于肘横纹上21.25±6.33 mm,血管外径1.03±0.24 mm。结论可以在前臂内侧部切取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供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下鼻甲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下鼻甲手术提供局部解剖学数据。方法 在1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测了鼻后外侧动脉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蝶腭动脉大多(90%)在蝶腭孔处已分为鼻后外侧动脉和鼻后中隔动脉,二者在蝶腭孔处外径分别为0.84mm和0.98mm。鼻后外侧动脉发出下鼻甲动脉和中鼻甲动脉,其外径分别为0.70mm和0.63mm。下鼻甲动脉在中鼻甲后端附着处下方约3mm处起始后垂直下行,经中鼻道粘膜下进入下鼻甲后方,在下鼻甲近内侧面与上面交界处的粘膜下前行,沿途分支分布于下鼻甲及下鼻道,且有分支与中鼻甲动脉吻合。结论 鼻后外侧动脉是鼻腔外侧壁血供的主要来源,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应注意保护下鼻甲动脉,以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临床行垂体瘤切除术微创手术入路 ,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方法 :甲醛固定成年头颈正中矢状切上肢标本 90例 (男 5 2例、女 38例 ) ,进行定位、测量 ,然后在尸体整头标本上模拟手术。结果 :测得鼻前棘至腭正中缝后端的距离 :男性 (5 .0 7± 0 .18) cm,女性 (4 .85± 0 .17) cm ;腭正中缝后端至交叉前沟后缘中点的连线 :男性 (4 .2 1±0 .18) cm,女性 (3.93± 0 .14 ) cm;腭正中缝后端至鞍背前缘中点的连线 :男性 (4 .5 0± 0 .17) cm,女性 (4 .17± 0 .16 ) cm;腭正中缝后端至交叉前沟后缘中点连线与腭正中缝后端至鞍背前缘中点的连线之间角 :男性 (16 .1± 0 .8)°,女性 (15 .2± 0 .7)°。结论 :腭正中缝后端至交叉前沟后缘中点 ,腭正中缝后端至鞍背前缘中点及腭正中缝后端至垂体窝最低点 ,从此区行垂体瘤切除术 ,作为微创手术入路及手术区域 ,从解剖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婴儿单侧唇裂鼻畸形一次整复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单侧唇裂鼻畸形婴儿期一次整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0-3岁正常儿童和唇裂患者的头部标本做显微解剖及铸形和透明标本。结果:正常儿童上唇剖动脉主要来源于上唇动脉,大多左右侧上唇动脉吻合成动脉弓,上唇动脉有分支分布下鼻端,分布于外鼻的动脉主要有鼻背动脉、鼻外侧动脉、鼻翼动脉和鼻翼下缘动脉,且形成非常丰富的吻合。单侧完全唇裂患者的上唇动脉沿唇红缘和裂缝走行,终止于鼻翼基部(患侧)和鼻小柱基部(健侧),外鼻的动脉来源及分布与正常儿童相同。结论:本文结果对成功地施行婴儿单侧唇裂鼻畸形一次整复的手术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教学具有内容多、概念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学生难以全面掌握,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人体血管3D可视化,结合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最新成果,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的人体血管各个层次的计算机模型,展示人体微血管与器官周围诸结构相互关系,为解剖学教学提供形象生动的三维立体模型,从而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病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5具经双侧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头颈部标本。结果(1)颞浅动脉从腮腺上缘穿出上行,距外眦平面上方1.18±0.12 cm处分为额、顶2支,额支起始处外径为1.63±0.12 mm,主干长4.70±1.42 cm,顶支向后上走行,分布于颞区和顶区,起始处外径为1.44±0.14 mm。颞浅静脉伴行在颞浅动脉的后方。(2)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下三角内,其大小为:长3.06±0.57 cm,宽1.80±0.21 cm,厚1.51±0.43 cm。在下颌下腺内侧面的前端有下颌下腺导管穿出,其上方有舌神经,下方有舌下神经与之并行;滋养下颌下腺的动脉来自面动脉、颏下动脉、舌动脉等。其中最主要的血供来源为面动脉。面静脉是下颌下腺静脉回流的主要血管。结论成功施行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病的手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咽鼓管区是位于鼻咽侧壁上的咽鼓管及其毗邻结构的总称。鼻咽部(region of nasopharynx)位于蝶骨体和枕骨基底部下方,前经鼻后孔与鼻腔相通,向下与口咽相续。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 or eustachian tube)及其毗邻是鼻咽侧壁上的重要结构。鼻咽部与颞下窝及咽旁间隙相毗邻,位置较深,结构复杂,有许多重要血管和神经穿行此区。鼻咽部病变常侵犯邻近区域,对该区域内解剖结构进行详细观测,有助于提高鼻咽部病变的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鼻咽侧壁的咽鼓管区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