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鼻咽癌(NPC)治疗仍以放疗为首选,并已取得显著疗效。但因NPC具有广泛浸润特性,解剖部位又邻近重要结构,为了达到最大临床治愈机会,则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对肿瘤侵蚀的所有区域施行精确的最大可耐受剂量的放疗,因此,放疗具有诱发急性和远期并发症的危险性。除有资料记载的放射性脑病、中耳炎、骨及黏膜损伤之外,我们观察发现,临床上有86.8%的患者在放疗期和放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鼻塞、流涕、出血及头痛等鼻窦炎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面神经解剖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我科施行腮腺肿瘤切除术101例。面神经解剖86例(85.1%,86/101)。面神经总干解剖15例,面神经下颌缘支解剖71例。3例恶性肿瘤和12例小腺瘤未行面神经解剖。腮腺局部切除12例,腮腺浅叶切除74例,腮腺全切除15例。结果:全组术后随访9~33个月,无肿瘤复发病例。4例术后腮腺瘘,7~10d痊愈。1例永久性面瘫。无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面神经解剖有助于完整切除腮腺肿瘤和防止面神经医原性损伤。美蓝染色可在术中有效识别面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66例听力损失程度不同,病程长短不同的突聋患采用以凯时注射液为主药,以扩血管、神经营养药为辅药分级综合治疗突聋,治疗前后行听力学检查对照。结果 病程小于2周内的轻中重度耳聋患其有效率达97.67%(42/43);病程大于2周-3个月的其有效率为92.31(12/13):病程大于3个月以上的其有效率为50.00%(5/10,总有效率89.39%(59/66)。结论 根据突聋的病程长短和听力损失的程度来调节用药的剂量和联合用药方法治疗突聋,具有临床意义,它不但对起病短的突聋有效,而且对病程长的突聋亦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鼻腔癌放疗后继发肉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外科治疗及预防。方法:选取1985年1月~2005年1月鼻咽、鼻腔癌放疗后诱发肉瘤的15例患者,总结分析其发病率、潜伏期、好发部位及治疗情况。14例采用根治性扩大切除并接受术后放疗40~50Gy。1例因鼻咽肿瘤侵犯广泛而采用全身化疗+局部放疗(70Gy),2例下颌骨骨肉瘤患者接受颈淋巴结清扫。结果:本组放射诱发肿瘤的潜伏期为3~17年,同期发病率为0.24%(10/4057)。好发部位以鼻部为中心的颌面部。全组随访3年以上,1年、2年和3年以上存活率分别为80%(12/15)、40%(6/15)和20%(3/15),1例存活最长为7年。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鼻咽癌放疗后继发肉瘤是高度恶性的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选择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改良的小切口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多少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最终甲状腺腺瘤均完整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出现,全部治愈出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其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较快、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应被临床所推广。  相似文献   
6.
喉疣状癌的诊断与治疗(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喉疣状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 3例喉疣状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喉疣状癌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51 ~59岁, 平均年龄 56岁。喉疣状癌诊断较困难, 应反复多次活检才能确诊。其中 1例先后进行两次手术、1次放疗,终因肿瘤复发、组织间变、淋巴转移、肺感染、吞咽梗阻致全身衰竭死亡。2例行喉垂直部分切除术, 随访 5 ~6年无复发。结论 喉疣状癌容易误诊, 追踪观察肿瘤生长方式、外观形态和病理学检查可确诊。喉疣状癌以手术治疗为主, 切除力求彻底, 手术方式首选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放射治疗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辅助下,行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前,颈动脉压迫训练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CD为14例手术患者经颞窗检测,观察在阻断患侧颈动脉后双侧ACA(大脑前动脉),MCA(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变化和Willis环开放情况.结果:通过颈动脉压迫训练,DS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和TCD检测发现9例病人(64.3%,9/14)Willis环代偿能力不良,在接受颈动脉压迫训练2~6周后,TCD检测其开放状态和脑侧枝循环建立良好,患侧ACA、MCA血流速度基本达到阻断前水平,颈动脉压迫训练前、后患侧颈动脉阻断时TCD检测对照ACA t=19.278,P<0.05;MCA t=22.278,P<0.05,ACA和MCA训练前后颈动脉阻断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符合颈动脉切除术标准.14例随访1年以上未见肿瘤复发,无1例手术死亡或脑血管并发症.结论:TCD是-种无创伤,重复性好,安全可靠,易被接受的脑血流监测评估手段,对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喉部微创手术麻醉效果的相关问题,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喷雾法、滴药法和注射法3种麻醉方法,进行麻醉效果比较。结果表面麻醉法一次麻醉手术成功率为58.7%,二次麻醉手术成功率为33.6%,麻醉失败率为7.6%。局部麻醉法一次麻醉手术成功率80.7%,二次麻醉手术成功率19.3%,无麻醉失败病例。结论局部麻醉法符合喉部解剖学理论,麻醉效果显著,手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复发率低,适合于门诊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4例上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1例在局部麻醉下行上颌窦根治术,3例在全身麻醉下行鼻侧切开术。结果:术后随访13个月~2年均无复发。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力求彻底。术前DSA检查确认瘤体供血动脉并栓塞,对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手术及全身麻醉时间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鳃裂畸形是起源于胚胎时期各鳃器发育异常的颈侧先天性异常疾病,其病变表现为颈侧出现囊肿、窦道或瘘管,常在感染时被发现,故又称"先天性颈侧瘘管及囊肿",而临床又更多沿用"鳃裂瘘管及囊肿"一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