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 ,是造成听力损失的原因。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胶耳、变态反应性中耳炎等 ,大多数情况下渗出物的组成是浆液和粘液 ,但仍不能全面地反映本病的实质。笔者采用分泌性中耳炎一词是基于目前国内外文献多数作者习惯用词。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症状为耳聋、耳痛、耳鸣、耳内闷胀感。笔者提出以局部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门诊病例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1462岁 ,病程最长半年 ,最短 1周。1.2 治疗方法1.2 .1 鼓膜穿刺抽液 方法 :外耳…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与体征的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现临床上大多采用药物、鼓室穿刺注药、鼓膜置管等治疗,但后两者又有继发感染,鼓膜及鼓室硬化等并发症,故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口服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我科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鼻喷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中切口选择及处理对于减少黏膜及软骨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25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选择不同部位的切口并对切口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果除1例因感染出现鼻中隔穿孔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依偏曲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切口,并对切口行相应的处理,可以减少黏膜和软骨的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进展.方法:选取鼻中隔偏曲为局限于有一骨棘或骨嵴的患者,选择改良切口.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无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改良切口行鼻中隔矫正术,有利于节省手术时同,减轻患者痛苦,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改良切口选择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方法:选择鼻中隔偏曲部位位于中后端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选择传统切口和改良切口,然后对两组病人术中情况、术后症状及并发症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结果:改良切口组在手术时间、患者术中术后症状及术后恢复上明显优于传统切口组.结论:改良切口行鼻中隔矫正术对于局限性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严重者大量鼻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鼻腔前端出血视野好,治疗较容易,而隐蔽性鼻出血部位深在,临床处理非常棘手,暂归为难治性鼻出血。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近年来我科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烧灼治疗鼻出血取得了满意效果。2005-2009年共收治此类患者14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