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24篇
  免费   1976篇
  国内免费   537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445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787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1598篇
内科学   2633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374篇
特种医学   193篇
外科学   923篇
综合类   370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945篇
眼科学   2707篇
药学   1882篇
  7篇
中国医学   2321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426篇
  2022年   453篇
  2021年   763篇
  2020年   785篇
  2019年   635篇
  2018年   635篇
  2017年   729篇
  2016年   780篇
  2015年   720篇
  2014年   1283篇
  2013年   1290篇
  2012年   1129篇
  2011年   1214篇
  2010年   889篇
  2009年   758篇
  2008年   744篇
  2007年   754篇
  2006年   646篇
  2005年   599篇
  2004年   479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329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0篇
  197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on impairment, MCI)是尚未达到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诊断标准且可逆转为正常脑老化状态的最佳窗口期。情志异常、肝失疏泄(肝失疏泄日久致肝郁)已被证实为MCI的重要情志病机,且“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致衰加速脑老化”的科学假说已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得到初步证实,疏肝法干预肝郁型MCI患者疗效显著,但以上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完全阐述。因此本研究系统总结了中医学对MCI的认识,长期情绪不调肝失疏泄对MC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疏肝解郁方药及其成分改善肝郁型MCI的可行性,并提出使用无束缚性设计的眼动技术以探索疏肝法改善肝郁型MCI的可行性,为MCI的中医药干预及其神经机制探讨提供新思路,为中医情志衰老学说增添新内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范围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7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5年,所有患者每年由专业眼科医师进行眼底散瞳检查。根据UACR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Q1组患者UACR<6.24 mg·g^(-1)(n=443);Q2组患者6.24 mg·g^(-1)≤UACR<10.21 mg·g^(-1)(n=446);Q3组患者10.21 mg·g^(-1)≤UACR<16.79 mg·g^(-1)(n=446);Q4组患者UACR≥16.79 mg·g^(-1)(n=445)。使用Cox回归分析评价正常范围内不同水平的UACR与DR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未校正还是校正模型中,随着UACR的升高,DR的发病率也随之显著升高(均为P_(趋势)<0.05)。以Q1组为对照,在未校正任何因素的情况下(模型1),Q4组发生DR的风险将升高44.3%;在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治疗方法后(模型2),Q4组发生DR的风险将升高46.9%;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预估肾小球滤过率(模型3),Q4组发生DR的风险将升高52.0%(均为P_(趋势)<0.05)。累积风险图显示:无论在未校正还是校正模型中,Q4组患者发生DR的累积风险一直保持最高,校正模型中Q4组患者DR发病累积风险高于Q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正常范围内的UACR的高值可能是DR发病的风险因素,当UACR达到16.79 mg·g^(-1)时,更应高度关注DR发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胱抑素C(CysC)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05/2021-05本院收治无DR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53例和DR患者83例,DR患者中包括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47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36例。另选取同期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48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受试者血清学指标,尿酸氧化酶法检测SUA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含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SUA、CysC与其他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血清SUA、CysC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UA、CysC对DR预测效能。

结果:T2DM组、NPDR组和PDR组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PDR组的SBP均明显高于T2DM组和NPDR组(均P<0.05),NPDR组和PDR组糖尿病病程均明显高于T2DM组(均P<0.05),PDR组糖尿病病程明显高于NPDR组(P<0.05)。对照组、T2DM组、NPDR组、PDR组纳入对象中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SUA、CysC水平呈逐渐明显升高趋势(均P<0.001),PDR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UA水平与FPG、HbA1c、TC、TG水平呈正相关(rs=0.564、0.631、0.513、0.408,P<0.001),与HDL-C、LDL-C无相关性(rs=-0.061、0.035,P>0.05); 血清 CysC水平与FPG、HbA1c、TC、TG水平呈正相关(rs=0.524、0.692、0.395、0.435,P<0.001),与HDL-C、LDL-C无相关性(rs=-0.012、0.049,P>0.05),FPG、HbA1c、TC、TG是血清SUA、CysC水平影响因素(P<0.001)。SUA、CysC联合检测时曲线下面积(AUC)(0.892,95%CI:0.840~0.944,敏感性71.1%,特异性94.3%)显著高于其单独检测AUC\〖SUA(0.807,95%CI:0.735~0.879,敏感性69.9%,特异性75.5%)、CysC(0.763,95%CI:0.684~0.841,敏感性69.9%,特异性75.5%)\〗(均P<0.05)。

结论:随着DR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血清SUA、CysC水平逐渐升高。血清SUA、CysC联合检测可提高DR诊断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5.
6.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工作年龄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根据国际糖尿病地图研究预测,204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1.74亿,DR正在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DR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作一阐述,从DR的流行病学推测疾病将来会波及的人群数量,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本病的预防。从糖尿病的病程发展推测可能的病因学,从氧化应激等反应来研究DR的发病机制,以便开发可靠和有力的手段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在视力丧失发生之前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8.
江旭  刘尚全 《临床荟萃》2020,35(1):54-5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3 404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眼科会诊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非DR组(A组/NDR组)2 562例,DR非增殖期组(B组/NPDR组)716例,DR增殖期组(C组/PDR组)126例。得出DR的患病率,比较3组患者之间临床资料及临床指标的异同,及其与DR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达24.7%,与甘油三酯(OR=1.110,P=0.000)、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087,P=0.000)、血尿酸(OR=1.003,P=0.000)、病程(OR=1.002,P=0.000)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为24.7%,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病程长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治疗糖尿病、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尿酸,对于减少DR的发生及延缓DR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萆苓祛痛方对糖尿病痛风大鼠骨骼肌组织去乙酰化酶3(SIRT3)蛋白表达及尿酸盐转运体1(URAT1) mRNA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大鼠4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予高脂饲料喂养并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溶液40 mg·kg-1腹腔注射1次,以血糖≥16. 7 mmol·L-1,为糖尿病模型。4 d后关节腔注射5%尿酸钠溶液1次,诱导痛风模型,模型成功后,分为萆苓祛痛方组(萆苓组,10 g·kg-1),吲哚美辛组(5 mg·kg-1),吡格列酮组(10 mg·kg-1),均连续给药21 d,正常组、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骨骼肌组织SIRT3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骨骼肌组织URAT1 mRNA表达,并进行病理检查,取血测定血糖(GLU),血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LU,UA及CRP明显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萆苓组、吡格列酮组血糖下降(P 0. 05);各药物组UA及CRP明显下降(P 0. 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骨骼肌SIRT3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萆苓组骨骼肌SIRT3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P 0. 01),与西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条带图的结果同样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表达亮度明显减弱,药物组表达亮度明显增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关节组织URAT1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URAT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 0. 01)。电泳图同样提示,正常组表达亮度减弱,模型组表达亮度显著增强,萆苓组、西药组表达亮度明显减弱。关节病理提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病理损伤严重,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增生,滑膜细胞变性、坏死。与模型组比较,萆苓祛痛方关节病变程度明显减低,见少量炎细胞浸润,滑膜上皮轻度增生。结论:具有泻浊解毒通络作用的萆苓祛痛方可显著提高糖尿病痛风大鼠骨骼肌组织SIRT3的蛋白表达量,下调URAT1 mRNA的表达量,减轻骨骼肌组织病理损伤,减低血清炎症因子CRP的含量,降低模型大鼠的血糖、血尿酸水平,有保护关节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预防糖尿病大鼠对比剂肾病的机制。方法SD大鼠8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对比剂肾病组(CIN组)、冬虫夏草低剂量组(L组)、冬虫夏草标准剂量组(M组)和冬虫夏草强化剂量组(H组)。L组、M组、H组大鼠分别给予冬虫夏草(2.0、2.5、3.0 g/kg)灌胃,C组、CIN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灌饲,连续7天。7天后检测SCr、BUN、尿蛋白排泄率(UAE)、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及IL-18。取左肾测病理和氧化应激指标;右肾用于Western Blot检测抗凋亡蛋白和促凋亡蛋白(包括:Bcl-2、Bax、Caspase-3、Caspase-9、p-Akt、p-mTOR、p-ERK、p-JNK、p-P70S6K)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CIN组SCr、BUN、UAE、MDA、NAGL、KIM-1、IL-18均明显升高,NO、T-SOD降低(P<0.05)。与CIN组比较,L组、M组、H组SCr、BUN、UAE、MDA均明显降低,NO、T-SOD升高(P<0.05);L组、H组NAGL、IL-18、降低(P<0.01),其中H组KIM-1均明显降低(P<0.01)。与L组、M组比较,H组SCr、BUN、UAE、MDA、NGAL、KIM-1、IL-18明显降低,NO、T-SOD升高(P<0.05)。与C组比较,CIN组Bcl-2、P-Akt、P-mTOR、P-P70S6K、P-ERK蛋白表达增加,Bax、P-JNK、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CIN组比较,Bcl-2、P-Akt、P-mTOR、P-P70S6K、P-ERK蛋白表达在L组、M组、H组逐渐增加,其中H组最高(P<0.05),Bax、P-JNK、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L组、M组、H组逐渐减少,H组表达量最少(P<0.05)。结论冬虫夏草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抗凋亡等途径对糖尿病大鼠对比剂肾病发挥较好的保护作用,冬虫夏草强化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