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469篇 |
免费 | 253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3篇 |
儿科学 | 100篇 |
妇产科学 | 212篇 |
基础医学 | 878篇 |
口腔科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6185篇 |
内科学 | 9011篇 |
皮肤病学 | 34篇 |
神经病学 | 938篇 |
特种医学 | 81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918篇 |
综合类 | 15672篇 |
预防医学 | 7532篇 |
眼科学 | 70篇 |
药学 | 8927篇 |
94篇 | |
中国医学 | 4479篇 |
肿瘤学 | 6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533篇 |
2021年 | 752篇 |
2020年 | 1160篇 |
2019年 | 803篇 |
2018年 | 492篇 |
2017年 | 1438篇 |
2016年 | 1562篇 |
2015年 | 2078篇 |
2014年 | 4379篇 |
2013年 | 4335篇 |
2012年 | 5530篇 |
2011年 | 5512篇 |
2010年 | 4832篇 |
2009年 | 4201篇 |
2008年 | 4408篇 |
2007年 | 2837篇 |
2006年 | 2463篇 |
2005年 | 1432篇 |
2004年 | 1370篇 |
2003年 | 718篇 |
2002年 | 852篇 |
2001年 | 575篇 |
2000年 | 583篇 |
1999年 | 699篇 |
1998年 | 464篇 |
1997年 | 389篇 |
1996年 | 338篇 |
1995年 | 229篇 |
1994年 | 265篇 |
1993年 | 150篇 |
1992年 | 97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96篇 |
1988年 | 69篇 |
1987年 | 47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24 h动态血压患者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年龄分为<40岁组、40 ~ 49岁组、50 ~59岁组和≥60岁组,分析不同年龄及性别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型及清晨血压的影响.结果 312例中杓形、非杓形、反杓形和超杓形血压者分别为45.19%、41.35%、7.37%和6.09%.杓形血压在<40岁的青年组比例最高(65.00%),反杓形血压在≥60岁的老年组比例最高(18.92%).性别对血压类型无明显影响,仅反杓形血压比例男性低于女性(P<0.01),其他血压类型男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2例患者清晨高血压比例高达96.5%.年龄对清晨高血压比例无明显影响,而性别对清晨高血压比例有影响:男性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 老年患者血压节律异常比例较高,男性患者更易发生清晨高血压,应根据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制定个体化降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德阳市区老年人h型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选择德阳市区内≥60岁的常驻居民2100人进行问卷调查、血压测量及实验室检查,了解h型高血压发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德阳市区老年人H型高血压患病率为32.71%(687/2100),男性、女性h型高血压患者在吸烟率、饮酒率、嗜荤率、空腹血糖(FPG)、尿酸(UA)、肌酐(Cr)上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人H型高血压发生与高血压病程、吸烟、嗜盐、嗜荤、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嗜荤、高hcy血症是老年h型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德阳市区≥60岁老年人H型高血压的检出率较高,与吸烟、嗜荤、高hcy血症密切相关,是疾病发生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影响血压达标的因素.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入选260例CKD患者,按照《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K/DOQI指南)对入选患者进行血压干预,随访1年,然后评价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结果 CKD患者血压的降低与蛋白尿的降低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尿蛋白含量≥1.0g/24 h、基线收缩压高和基线舒张压高是血压未达标组的独立影响因子;文化水平高是血压达标组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CKD患者的血压经过肾病学专家的调理有望得到改善.高的基线血压和尿蛋白水平(≥1.0g/24 h)是影响血压达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在进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过程中高血压发生率及处理方式,研究影响患者高血压发生的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患者180例,按性别分成2组.抗肿瘤血管生成常见治疗药物:和化疗联合的贝伐单抗,进行单药治疗的索拉非尼、依维莫司、阿昔替尼、舒尼替尼.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高血压发生情况,使用NCI-CTC AE 3.0,把它作为评估患者高血压程度的依据,根据不同级别采取相应的降压治疗措施.最后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高血压发生的因素.结果 18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行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为30%,Ⅲ级发生率为46%.经相应的降压治疗措施后血压均恢复稳定,避免了高压危象的出现.经记录发现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首次中位时间最早为5.0天,发生重度高血压的中位时间最早为12.0天.既往有高血压史患者及肾癌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要远远高于无既往高血压患者及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致恶性肿瘤患者高血压的出现率较高.对中度高血压,采用降压药物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拔牙患者手术前、后的血压变化,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电监护拔牙的安全性.方法:将649例老年拔牙患者分为高血压病组和非高血压病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全程监测并记录血压数值.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刺激下均出现血压升高.高血压病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压波动更加明显.当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时,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压波动无显著差异.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病患者,手术前、后血压上升幅度最小.结论:控制老年患者的术前血压,是降低患者心电监护拔牙手术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将13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9周。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和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应用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启东市乙肝干预研究队列随访人群体重指数、血压水平的分布特征,探讨两者间的关联,为慢性病预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2013年1~10月对启东市乙肝干预研究队列研究对象分层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收集健康体检数据,分析研究对象的性别、体重指数及烟酒嗜好与血压间的关联。结果 本次调查抽样人群8269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7.90%和5.74%,高血压发生率为14.60%。男性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高血压发生率随体重指数的增加而上升,趋势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者与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高于不吸烟者和不饮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调查结果,应加强对启东市乙肝干预研究队列青年群体健康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生活习惯,积极控制超重与肥胖,减少高血压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70例患者住院病历,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为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在硝苯地平控释片基础上采用缬沙坦药物治疗,分别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患者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同型半胱氨酸(Hcy)、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查结果,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统计发现治疗后患者DBP、SBP、UAER、Hcy、mALB等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明显较对照组治疗后低,差距显著(P<0.05).且对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无明显差距(P>0.05).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效果显著,大幅度改善了高患者血压和肾功能情况,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有头晕头痛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予穴位敷贴,3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内观察两组的疗效.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6.7%.结论:穴位贴敷对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症状有明显改善,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氨氯地平组40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厄贝沙坦组40例,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的血压、肾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结果:2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24 h尿蛋白排泄率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一氧化氮、内皮舒张功能均明显高于氨氯地平组,内皮素水平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P<0.01);2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均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血压,但在改善肾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厄贝沙坦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