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7篇 |
免费 | 63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62篇 |
妇产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59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34篇 |
内科学 | 327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39篇 |
外科学 | 75篇 |
综合类 | 558篇 |
预防医学 | 244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292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508篇 |
肿瘤学 | 6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388篇 |
2021年 | 360篇 |
2020年 | 285篇 |
2019年 | 209篇 |
2018年 | 93篇 |
2017年 | 168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122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动态变化以及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纳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27例,A组63例,B组64例,同期纳入健康者18例作为对照。A组口服金双歧.B组采用金双歧+乳果糖,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第5、10、15以及20d,分别检测对照组和患者大便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量以及内毒素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P〈0.001),肠球菌及内毒素增加(P〈0.001)。内毒素与双歧杆菌呈负相关性(r=-0.296,P=0.042),与肠球菌呈正相关性(r=0.331,P〈0.021)。②治疗10d时A组肠道双歧杆菌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内毒素下降(P=0.021),两者间呈负相关性(r=-0.228,P=0.033)。治疗20d时双歧杆菌以及内毒素较治疗10d时无变化(P分别为0.318和0.484)。③B组肠球菌、酵母菌及内毒素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肠球菌在第5d、酵母菌和内毒素在第10d下降到最低值(P值分别为0.048、0.033和〈0.001)。之后三者均快速上升,在第20d均超过治疗前水平(P值分别为0.017、〈0.001和〈0.001)。内毒素与肠球菌(r=0.251,P=0.037)及酵母菌(r=0.353,P=0.018)之间呈正相关。④治疗第10dB组内毒素低于A组(P〈0.001)。继续治疗10d,A组内毒素无明显变化,而B组内毒素上升。治疗20d时B组内毒素显著高于A组(P〈0.001)。结论①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和高内毒素血症,肠道菌群与内毒素血症相关性存在动态变化。②单用金双歧可轻微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血浆内毒素。金双歧联合乳果糖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但持续使用可能会加重菌群失调和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是人体胃肠道系统内一个数目庞大的微生物有机群体.近年发现,肠道菌群参与人体心血管、内分泌与代谢等系统生理功能的调节.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重要调节器官.碘离子是甲状腺激素分子结构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同时,微量元素硒在甲状腺激素T4向L的转化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异常,不仅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免疫调节,而且影响甲状腺激素相关物质如外源性甲状腺素、碘以及硒元素的吸收和代谢,进而影响甲状腺稳态.目前,对于肠道菌群与甲状腺稳态的关系,相关研究仅呈现冰山一角,更多、更深入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短链脂肪酸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链脂肪酸(SCFA)是由肠道菌群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代谢产物,饮食结构变化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影响SCFA的产生.近来研究发现,SCFA通过调节胃肠道激素分泌、胰岛素敏感性及糖、脂代谢,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对SCFA的深入研究,为阐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4.
5.
最近,美国医学会正式确认肥胖是一种疾病,此举不仅可能促使医生更加重视肥胖问题.而且会促使更多的保险公司支付肥胖的治疗费用。一个对此进行过研究的委员会建议不要把肥胖定义为疾病但在芝加哥举办的美国医学会年会上,代表们否决了该项建议,做出了这项决定。美国医学会理事派特里斯哈里斯博士(PatriceHarris)在一份声明中说,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肠道菌群的培养与定量测定方法,利用4种选择性培养基,对本院大二学生及老年教师主要正常肠道菌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二学生各类菌群均值(Log10n/克便)分别是:双歧杆菌:10.98±0.26;乳杆菌:8.27±0.57;肠杆菌:7.89±0.66;肠球菌:6.59±0.43.老年教师各类菌群均值(Log10n/克便)分别是:双歧杆菌:9.42±0.8;乳杆菌:8.02±0.59;肠杆菌:8.49±0.42;肠球菌:7.94±0.13.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17岁,因左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d入院。查体:腹平软,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一),肠呜音正常,肝区及肾区叩痛(一)。辅助检查:尿淀粉酶1775U/L,血淀粉酶185U/L,血尿常规正常;上腹部增强CT示胰周围渗出及胰尾囊实性占位。考虑急性胰腺炎及胰腺占位,予以禁食、抑酶、抗感染、护胃、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后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8.
人体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包括口腔、胃肠道、泌尿系统、皮肤四个生态领域,其中对胃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历史最为悠久,资料最为丰富。人体胃肠道中有大量细菌,包括革兰氏隐性杆菌、球菌及厌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重度寻常痤疮患者和健康人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 门诊确诊的重度寻常痤疮患者10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10例,分别收集粪便标本,提取细菌DNA,行16S rRNA测序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并进行菌群差异分析.结果 两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未发现显著差异,仅在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上发现个别具有显著差异的菌.两组标本主要由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组成.比较两组在门、属水平上菌群相对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种水平上,Blautia producta、Coprococcus eutactus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度寻常痤疮患者和健康人相比,菌群多样性指数未见明显差异.但某些细菌菌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