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92篇
  免费   1236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381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4034篇
内科学   2728篇
皮肤病学   52篇
神经病学   405篇
特种医学   7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264篇
综合类   8995篇
预防医学   2462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4845篇
  110篇
中国医学   1953篇
肿瘤学   40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64篇
  2021年   658篇
  2020年   1002篇
  2019年   621篇
  2018年   391篇
  2017年   1053篇
  2016年   1139篇
  2015年   1250篇
  2014年   2585篇
  2013年   2516篇
  2012年   2752篇
  2011年   2950篇
  2010年   2472篇
  2009年   2140篇
  2008年   2240篇
  2007年   1226篇
  2006年   905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付莎  徐安平  梁佩芬  曾玉纯 《新医学》2014,(11):763-766
目的分析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9例规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收集各项临床指标、血压参数、UCG等,计算老年组腹膜透析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并与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相关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血浆白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较非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明显降低(P均〈0.05)。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左心室肥厚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腹膜透析患者(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LVMI与收缩压、脉压、血管超负荷指数(VOI)呈正相关,与残余尿量、前白蛋白、KT/V呈负相关(P均〈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LVMI与脉压(β=0.782,P〈0.01)、VOI(β=0.517,P〈0.05)呈正相关;与KT/V呈负相关(β=-0.632,P〈0.05)。结论与非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相比,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及腹膜炎,其左心室肥厚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升高,其脉压、血管超负荷指数及KT/V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老年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BiPAP治疗,研究组加用噻托溴铵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 w。比较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和气道阻塞、呼吸困难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4 w后,对照组在PaO2、PaCO2、FEV1/FVC、PEF、功能性呼吸困难量表(MRS)评分等方面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研究组在pH值、PaO2、PaCO2、FEV1、FVC、FEV1/FVC、PEF和MRS评分等方面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BiPAP治疗老年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不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还能减轻患者的气道阻塞程度和呼吸困难程度。  相似文献   
3.
邹春华  黄涛金  谢勇久  林争  王绎  明华 《武警医学》2014,(12):1225-1227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及化学药物疗法(简称化疗)对其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1至2014-02确诊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398例,并选择400例体检老年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测定。将激素水平正常,KPS(Karnofsky)评分〉60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肿瘤治疗组132例,肿瘤对照组129例。两组年龄、KP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肿瘤治疗组患者进行相应化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TH和TSH水平,肿瘤对照组仅给予对症治疗,同期比较两组TH和TSH水平,分析化疗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结果 398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TH、TSH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治疗组患者的TH、TSH与肿瘤对照组相比,TSH的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治疗组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比例为7.58%,亚临床型甲减的比例为23.48%。肿瘤对照组中甲减的比例为5.65%,亚临床甲减的比例为5.65%。两组比较,亚临床型甲减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与健康群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化疗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应用肿瘤型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3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26例,平均81.6岁,均接受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术后3 d开始进行床上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开始随访。随访时根据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0 ml。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6(6~24)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根据Harris评分,优17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88.6%。结论应用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效果满意,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3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再行透视下经皮克氏针固定骨折。结果:36例均获随访,时间2~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按照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优20例,良13例,一般3例,优良率91.7%。 Cooney评分系统:优19例,良12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86.1%。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再经皮穿针固定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式,创伤小,花费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用于老年高危患者的优越性.方法 50例行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传统液体治疗组(C组)和目标导向治疗组(GDT组),每组25例.C组以MAP和CVP为指导进行围术期液体管理,GDT组以每搏量(SV)和氧供指数(DO2 I)最大化进行围术期液体管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液体出入量、MAP、HR、SV和CI等参数.结果 GDT组总输液量、 晶体液和胶体液的输注总量均高于C组(P<0.05);GDT组各时点MAP、HR、SV和CI高于C组(P<0.05),与基础值比较,GDT组无变化,而C组在麻醉后和应用骨水泥后,MAP、HR、SV和CI一过性下降(P<0.05).结论 与传统围术期液体管理方案相比,以SV和DO2 I最大化为目标的GDT方案用于高危病人全髋置换手术,能使心脏前负荷处于更理想的充盈状态,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能有效预防骨水泥引起的循环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崔耿  徐华 《海南医学》2016,(13):2138-214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肺复苏(CPR)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中山巿古镇人民医院急诊科80例实施院前或院内CPR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成功组与失败组性别、年龄、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肾上腺素用量的差异,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老年患者中CPR成功25例,失败55例。成功组患者心脏按压开始时间(≤5 min)、气管插管时间(≤2 min)、电除颤开始时间(≤5 min)、肾上腺素(1 mg)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失败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脏按压开始时间(≤5 min)、气管插管时间(≤2 min)、电除颤开始时间(≤5 min)、肾上腺素(1 mg)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较多,早期进行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电除颤并使用常规剂量肾上腺素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1日~ 2014年4月1日因肺部感染入院的、患者年龄≥65岁、卧床时间>3个月的患者,共58例,分为低龄老年组(≤80岁)及高龄老年组(> 80岁),比较组间临床及实验室等特点的差异;并对肺部感染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58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为34∶24,患者平均年龄80±8岁,卧床时间中位数为12个月,病死率13.8% (8/58).100%的患者有新发咳嗽咳痰或原有咳嗽咳痰加重,临床起病以低热为主(30例,55.6%),入院1周内谵妄、显性呛咳比例分别为53.4% (31/58)及58.6% (34/58).入院后首次化验显示高龄组CRP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高于低龄组,而血肌酐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及高于正常范围的比例均高于低龄组.影像学以双侧渗出为主(37例,63.8%).致病细菌中,G-杆菌感染居首位(46例,79.3%),G+球菌次之(11例,19%).真菌感染31例(53.4%),白假丝酵母菌最常见(19例,61.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有COPD病史、入院前已留置导尿、入院后血肌酐水平高于正常、首次动脉血pH> 7.446、首次动脉血氧分压(PaO2)<79mmHg、入院后需肠外营养支持、合并真菌感染及双肺受累是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继发肺部感染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高,加之临床特点不典型容易漏诊或延迟诊断,临床医师应尽可能做到及早发现、严密监测并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和氯氮平四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的影响。方法将北京市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利培酮组(n=20)、奥氮平组(n=20)、喹硫平组(n=20)和氯氮平组(n=20),接受单一药物治疗,随访1年。基线和治疗每月末分别检查心电图和血清钾钠氯水平。结果治疗12个月末,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喹硫平组和氯氮平组QTc间期分别延长了21.5、15.5、27.5、13.5 ms,四组QTc间期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8,P=0.097)。治疗1年内,四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未达到QTc间期延长的诊断标准(男性〉470 ms,女性〉480 ms),无任何患者QTc间期在原基础上增加超过60 ms。结论利培酮、奥氮平、奎刘平和氯氮平均具有延长QTc间期的作用,并且程度不同,但它们总体对QTc间期的影响有限,比较适合在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部队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现状。方法选择部队老年住院患者203例,采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情况。结果 203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总发生率较低为29.56%(60/203),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9.90%(81/203),高年龄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于低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营养支持率为38.92%,营养状况良好组的营养支持率为19.36%。结论 MNA-SF适合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部队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营养支持不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