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7篇
  1篇
中国医学   9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对十年来针灸治疗抽动障碍的文献进行了综述的分析,旨在研究抽动障碍的概念诊断和疗效评估及其病因病机对指导针灸临床的意义,并分类总结了针灸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并对针灸治疗的障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韩斐教授多年诊治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总结其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宝贵遗产,运用心主神明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的思路和经验。同时对抽动障碍属于中医心系疾病的概念和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心理治疗对儿童青少年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儿童青少年抽动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阿立哌唑联合认知治疗)和对照组(单用阿立哌唑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时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认知治疗对儿童青少年抽动障碍疗效优于单用阿立哌唑组。  相似文献   
4.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不仅只表现为抽动而且有多种心理行为问题,常导致自身心理困扰并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抽动障碍的自愈倾向较低,其诊断和治疗易出现延误,近年来难治性病例有增多趋势。现就抽动障碍的分型与特点、流行病学资料、病因与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抽动障碍是一种重复的、无目的的肌肉快速收缩,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一般起病在7~13 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逐渐减少,但在焦虑或面对应激时会一过性加重.儿童抽动症比较常见,近年有增加趋势.据估计,大约有15%的儿童在某一阶段会出现这种问题[1].少儿抽动症是儿童心理门诊的一种常见疾病,单以常规药物治疗疗效不好.本文对少儿抽动症患儿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进行探讨,旨在了解引起少儿抽动症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为少儿抽动症的病因探讨及综合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儿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症状缓解程度及脑电的变化,对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19例短暂性抽动症、20例慢性抽动症、15例Tourette综合征患儿,进行40次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和脑电θ/β、θ/SMR功率比值的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①经40次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短暂性抽动症显效17例,有效2例;慢性抽动症显效14例,有效6例;Tourette综合征显效2例,有效12例,无效1例;3组抽动障碍患儿总有效率达93.33%.②短暂性抽动[前(10.32 ±0.82)分,后(5.91 ±5.74)分]、慢性抽动[前(12.35±1.50)分,后(4.00 ±2.22)分]、Tourette综合征[前(25.33 ±2.80)分,后(13.73 ±4.22)分]治疗后YGTSS总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短暂性抽动治疗后θ/β功率比值[前(2.52 ±0.38),后(2.33±0.32)]、慢性抽动[前(2.43±0.39),后(2.21 ±0.30)]、Tourette综合征[前(2.64±0.35),后(2.39±0.26)]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短暂性抽动治疗后θ/SMR功率比值、慢性抽动、Tourette综合征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三个亚型抽动障碍患儿均有效,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大脑的SMR波和改善脑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TD)儿童基底节结构异常特点及其与病程、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9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TD标准的首发未用药6~14岁TD儿童,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对TD儿童进行临床评估,同时收集9例8~10岁健康儿童,对受试者进行脑结构磁共振扫描,采用感兴趣区法对基底节及其亚区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分别进行测量,比较两组上述脑区的原始体积、相对体积(原始体积/颅内总体积)、左右不对称性指数(Al)的差异,分析基底节及其各亚区体积与患者病程、YGTSS总分之间相关性.结果:患儿组右侧苍白球原始体积[(1.4±0.2)mL vs.(1.1±0.1)mL]及其相对体积[(0.9±0.1)×10-3 vs.(0.7±0.2)×10-3]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其他各结构原始体积及其相对体积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组尾状核体积[(4.9±0.4)mL vs.(4.7±0.5)mL]和对照组尾状核体积两组组内左右侧比较[(4.7±0.5)mL vs.(4.5±0.5)mL],结果显示左侧均高于右侧(均P<0.05);其他各结构组内左右侧体积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基底节及其各亚区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各结构相对体积与YGTSS总分(r=-0.08 ~0.63)和病程(r=-0.09 ~0.59)均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抽动障碍儿童脑右侧苍白球体积明显大于健康儿童,可能为该症的异常脑结构之一;抽动障碍儿童基底节及各亚区结构体积大小与病程、疾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67例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安坦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止痉方,标本兼治。治疗4周后统计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5.6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86例瞬目过频儿童病因及诊断。方法对患儿进行眼表疾病、屈光状态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结果单纯眼部疾病引起瞬目过频117例(40.9%),眼部疾病加抽动障碍共138例(48.3%),单纯抽动障碍31例(10.8%)。结论出现瞬目过频患儿检查眼部疾病同时应考虑到神经精神疾病,及时会诊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因、临床特征及发病特点,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 以西安市儿童医院儿保门诊1997年1月至2002年1月已确诊抽动障碍的176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辅助视频脑电图、血清微量元素、注意力测试等相关辅助检查.结果 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各年龄组临床特征不同;血微量元素缺乏37例,占21%;抽动障碍伴多动18例,占10.2%;测脑电图者41例,其中正常者占78.1%,轻度异常占21.9%,但无特异性改变.结论 儿童抽动障碍发病与性别、年龄有关;部分儿童补铁治疗有效.抽动伴多动者,优先治疗抽动后多动症状可缓解,采取综合治疗,早期进行干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