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临床资料
2005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的的173例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会议的TIA诊断标准,其中男94例,女46例;年龄12~88岁,平均69.5±11.4岁,≤60岁者30例,〉60岁者110例;排除局灶性癫痫、美尼尔病、阿斯综合征等发作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肢体功能障碍与局灶性癫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3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单侧肢体功能障碍者23例,观察癫痫患者MRI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判断单侧肢体功能障碍与癫痫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2例癫痫患者中23例患者发生单侧肢体功能障碍,占71.9%,在23例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左侧肢体功能障碍12例,而脑电图和MRI显示左侧大脑病变6例,占50.0%,右侧肢体功能障碍11例,脑电图和MRI显示右侧大脑病变3例,占27.3%.结论提前发生的单侧肢体功能障碍可能为癫痫的前驱症状,而功能障碍的肢体可能为癫痫灶部位的确定提供参考,规范的抗癫痫治疗可以改善肢体功能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波治疗猫功能区局灶性癫痫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建立青霉素诱发的猫运动区局灶性癫痫模型。根据换能器功率及治疗时间不同,分为2W/3s组,2W/5s组,3W/3s组及3W/5s组,通过行为学观察及脑电图(EEG)监测,比较各组在控制癫痫发作方面的效果;通过对治疗区脑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探讨聚焦超声波治疗功能区局灶性癫痫的机制。结果在控制癫痫发作方面,2W/5s组及3W/3s组治疗效果与2W/3s组及3W/5s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病理学改变均表现为皮质浅层神经细胞的缺血性改变甚至凝固性坏死,皮层损伤深度随着换能器功率和持续时间的改变而变化。结论适当功率及作用时间的聚焦超声波能有效地破坏和切断皮层的水平纤维联系,同时该皮质的正常功能仍可以保留。因此,聚焦超声波治疗功能区局灶性癫痫的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6例过度换气(HV)诱发试验阳性的局灶性癫痫患者,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其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对6例HV诱发试验阳性的局灶性癫痫患者进行临床和脑电生理随访研究。结果:6例HV诱发试验阳性患者,起病年龄为8~39岁;成人患者4例,儿童患者2例;男女比为4∶2;HV过程中发作类型为局灶演变为双侧强直-阵挛发作3例,局灶性知觉障碍、感觉性发作3例。结论:HV诱发试验阳性可见于局灶性癫痫的患者,尤其应注意额叶癫痫患者,应结合症状学及电生理特点,避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递增疗法治疗局灶性癫痫患儿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局灶性癫痫患儿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递增疗法,观察组给予左乙拉西坦递增疗法。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脑神经递质、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癫痫患儿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754,P<0.05)。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高于对照组,谷氨酸(Glu)、乙酰胆碱(Ach)低于对照组(P<0.05)。Ⅰ+Ⅱ期占比低于对照组,Ⅲ+Ⅳ期、快速眼动睡眠相(REM)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递增疗法有助于提高局灶性癫痫患儿临床疗效,改善认知功能,可能与调节脑神经递质水平、矫正睡眠结构紊乱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全头多磁道脑磁图在临床上的应用为癫痫病人的评价提供了简便、无创、高分辨力的手段.脑磁图既能准确定位癫痫灶,又能明确病灶与脑功能区的关系,对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或其他治疗方案十分重要.综述近年来脑磁图在局灶性癫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婴儿期局灶性癫痫对不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癫痫发作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该院神经内科诊断并治疗的婴儿期局灶性癫痫患儿25例,随访时间至少18个月,分析不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25例患儿均经发作期视频脑电图证实为局灶性起源癫痫.起病年龄中位数为6.38个月(1~15个月),男女比例为1.27∶1.00,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8.40个月(18~60个月).10例诊断为良性(非)家族性婴儿癫痫,13例诊断为癫痫脑病(包括2例婴儿痉挛症),另外2例为无法归类癫痫患者.发作期放电起源部位以颞区居多(36.00%),其次是枕区(20.00%)和额区(20.00%).整个队列一共使用了6种抗癫痫药物(AEDs),其中以左乙拉西坦(LEV)使用率最高(37.50%),其次为奥卡西平(OXC,17.86%)和丙戊酸钠(VPA,16.07%).首次单药治疗选择最多的AEDs为LEV.首次单药、二联用药或换用第二种AEDs、三联用药或换用第三种AEDs的抗癫痫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8.00%、52.17%和59.09%.VPA(n=4)和OXC(n=2)在良性(非)家族性婴儿癫痫中的应答率均很高(100%).癫痫脑病患儿中84.62%(11/13)使用了大于或等于3种AEDs仍有频繁发作,仅1例使用VPA联合LEV后发作控制.25例患儿无1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 婴儿期局灶性癫痫的药物治疗反应及临床转归与癫痫分类密切相关,VPA可作为一线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EEG-fMRI)在局灶性癫痫致痫灶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头MRl结构影像阴性的局灶性癫痫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头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及3.0T EEG-fMRI检查,3.0T EEG-fMRI检查以电脑图中癫痫样放电为事件,经过分析得出与放电相关的血氧水平依赖信号反应区。对所有患者血氧水平依赖信号激活反应区与电-临床症状定位的关系进行分析,以电-临床症状定位为指标,判断吻合程度。结果EEG-fMRI诊断颞叶癫痫51例,额叶癫痫24例,额颞叶癫痫15例,且所有患者血氧水平依赖信号均改变;RS-fMRI诊断显示56例患者血氧水平依赖信号改变,基本吻合电-临床症状学定位;EEG-fMRI诊断显示69例基本吻合电-临床症状学定位,21例为主要部分吻合;EEG-fMRI诊断符合率(100%)及血氧水平依赖信号检出率(100.00%)均高于RS-fMRI(71.11%、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G-fMRI及血氧水平依赖信号反应区可为局灶性癫痫致痫区的非侵入性定位提供有利帮助,且能在癫痫灶术前评估时提供有利的额外信息,定位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Rasmussen's脑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Rasmussen's脑炎(Rasmussen's encephalitis,RE)是一种儿童期起病、累及一侧大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难治性局灶性癫痫、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epilepsia partialis continua,EPC)、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偏瘫、偏盲、智力下降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神经心理评估探究局灶性癫痫患者可能产生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20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癫痫病患者53例,其中男25例,女28例,平均年龄(23.58±13.24)岁,平均病程(6.49±7.39)年,均符合2017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EA)局灶性癫痫的诊断标准,无进行性脑部疾病及脑部手术史。对入组患者进行相关的认知测评,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其各认知功能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同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认知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分析,明确与认知相关的因素是否可能为局灶性癫痫患者认知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局灶性癫痫患者总智商与教育水平、发病年龄、发作形式、发作总次数、抗癫痫药物(AEDs)和脑电图(EEG)间期放电侧别相关(P均<0.05);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所有认知相关的因素中,仅AEDs数量(P=0.003)和EEG间期放电(P=0.013)是造成局灶性癫痫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癫痫的临床治疗中要积极控制癫痫发作,但尽量减少药物的种类,当药物超过3种及3种以上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或其他非手术治疗。同时须定期复查EEG,以了解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