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15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329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84篇
中国医学   26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制作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疼痛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取5只Wistar雄性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前列腺组织,按双缩脲法测定蛋白含量,以生理盐水稀释至40 mg/ml,再加等量完全弗氏佐剂乳化.将正常40只动物分为2组,每组20只.麻醉后打开大鼠腹腔,在前列腺的背叶注射乳化后的抗原液0.1 ml.2周后在大鼠腹侧2点及背侧2点各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0.1ml.8周后取前列腺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形态.结果 8周后模型组前列腺间质及腺体中可见大量弥散的淋巴细胞浸润.模型组血清COX-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35.6±0.9) U/L vs.(23.4±0.8) U/L,P<0.01],模型组组织COX-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34.4±3.9) U/Lvs.(29.3±2.1) U/L,P<0.01].模型组造模成功率为80%,大鼠前列腺病理炎症得分水平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856±0.026) vs.(0.217±0.145),P<0.01].结论 联合应用弗氏完全佐剂和不完全佐剂,可形成稳定广泛的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症,这种变化在造成疼痛的免疫指标上符合人类慢性前列腺炎的变化,理论上,可作为疼痛免疫模型.  相似文献   
2.
王彦江  谢席胜  冯胜刚  龙琼先 《西部医学》2014,26(11):1433-1437
目的 探讨感染对糖尿病(DM)大鼠模型病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10只,实验组90只,实验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 65mg/kg一次腹腔注射方式建立DM大鼠模型,注射STZ后选取达到成模标准的大鼠作为DM模型组.12周时留取各组大鼠的肾脏、肺及血液标本,处死前一天,分别监测各组大鼠的进食量、饮水量、尿量、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肾脏肥大指数(kidney hypertrophy index,KHI)、肾脏损伤分数.对收取的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根据肺脏及肾脏病理和尿常规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对剔除感染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M的成模率为58.89%,死亡率为43.33%.正常对照组大鼠无感染的发生,DM组大鼠感染的发生率为35.7%,其中感染大鼠的死亡率为8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的进食量、尿量、饮水量、FPG水平、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尿常规中的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KHI、系膜增生程度以及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评分均显著增加,体重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剔除感染前组相比,剔除感染后DM组大鼠的进食量较高,KHI、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尿常规中的红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系膜增生程度评分以及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评分均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剔除感染前组相比,剔除感染后DM组大鼠的FPG水平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较低,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可影响DM大鼠模型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改变的程度,为正确解读DM大鼠肾脏病变,在研究中需要剔除感染大鼠.  相似文献   
3.
陈清江  李逊  雷鸣  何永忠 《海南医学》2014,(14):2036-2038
目的:建立肠源性高草酸尿的大鼠模型。方法随机选取30只雌性SD大鼠置于大鼠代谢笼中适应性喂养7 d之后收集24 h尿,记录尿量,采用离子色谱仪测定其草酸浓度,计算正常大鼠在该条件下24 h尿草酸排泄量。菠菜汁灌胃处理大鼠,再测定灌胃后24 h尿草酸排泄量。对比灌胃菠菜汁前后,大鼠24 h尿草酸排泄量的差别;分组对照实验,随机选取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A组和B组,B组灌胃菠菜汁,A组灌胃等量纯净水,其他条件相同,比较两组24 h尿草酸排泄量。结果反复测定,正常大鼠灌胃菠菜汁前24 h尿草酸排泄量为(0.53±0.18) mg,灌胃菠菜汁后第1天为(1.93±0.36) mg,第3天为(1.85±0.38) mg,第7天为(2.03±0.39) mg;A组(0.44±0.12) mg,B组(1.68±0.38) mg。结论大鼠在灌胃菠菜汁之后其尿液24 h草酸排泄量明显增加,大概增加3~4倍,说明每天对大鼠进行定量定浓度的菠菜汁灌胃,可以使其保持长期的高草酸尿状态,该方法建立的肠源性高草酸尿大鼠模型简便可行,可广泛用于其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糖尿病SD大鼠模型骨密度、骨组织学及生化指标的改变,探讨血糖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次大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用雄性SD大鼠制备糖尿病SD大鼠模型,以正常血糖雄性SD大鼠作为阴性对照,12周后,抽取大鼠心脏血测定血糖、血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采用双能X光衍射仪测定大鼠右侧胫骨和股骨离体骨的骨密度,取左侧股骨上段制作病理标本.结果 糖尿病组SD大鼠体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STZ 48 h后血糖明显升高并持续存在.糖尿病组SD大鼠骨质疏松明显,股骨及胫骨BMD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组SD大鼠的AKP、LDL-C显著升高(P<0.05),而血钙、HDL-C显著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组SD大鼠表现为骨密度减少,不仅出现血生化的异常,且出现明显的骨组织形态结构异常,提示高血糖导致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青蒿琥酯低剂量(10mg/kg·d)组、中剂量(50mg/kg·d)组和高剂量(100mg/kg·d)组,采用灌胃法连续给药15d,观察青蒿琥酯干预前后大鼠异位病灶体积的变化、用药组大鼠外周血VEGF、MMP-9的表达及不同药物剂量对两者在大鼠血清中表达的影响。结果:(1)各给药组的种植物体积较用药前缩小,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2)各用药组大鼠血清中VEGF、MMP-9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随着剂量的增加,各组种植物体积、VEGF和MMP-9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青蒿琥酯具有调节VEGF及MMP-9作用,抑制异位病灶血管生成及侵袭,从而起到抑制异位病灶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并评价大鼠急性放射性皮炎/溃疡模型。方法:将48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8组,采用直线加速器发射高能X线建立模型,分别以0、5、15、30、35、38、43、50 Gy的剂量单次局部照射各组大鼠双后肢,筛选确定大鼠急性放射性皮炎和急性放射性溃疡的最佳照射剂量,再将46只同样大鼠随机分成模型1组(38 Gy,20只)、模型2组(43 Gy,20只)和空白对照组(6只),分别于照射后第18、60天观察两组模型照射区域皮肤变化情况、存活情况等,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其皮肤病理学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当照射剂量为38 Gy时,大鼠皮肤见显著充血及水肿性红斑;光镜下观察表皮结构完整,真皮间质水肿,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电镜下观察细胞核异染色质增多,有核固缩现象。当照射剂量为43 Gy时,其皮肤见红斑、糜烂及较多溃疡;光镜下观察其表皮部分坏死,真皮浅层高度水肿,毛细血管管壁变性坏死;电镜下细胞核固缩明显,细胞器明显变性,血管壁变性坏死。结论:直线加速器单次局部照射38 Gy和43 Gy,可分别成功诱导大鼠双后肢发生急性放射性皮炎和急性放射性溃疡。该两种模型能分别反映大鼠急性放射性皮炎和溃疡模型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可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cranial and circumaxillary sutures react differently to maxillary expansion (ME) and alternate maxillary expansions and constrictions (Alt-MEC) in a rat model. Twenty-two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6 weeks old) were us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n ME group (n=9), an expander was activated for 5 days. In Alt-MEC group (9 animals), an al- ternate expansion and constriction protocol (5-day expansion and 5-day constriction for one cycle) was conducted for 2.5 cycles (25 days total). The control group comprised 4 animals with no appliances used, each of two sacrificed on day 5 and day 25 respectively. Midpalatal suture expansion or constriction levels were assess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by bite-wing X-rays and cast models. Distances between two central incisors and two maxillary first molars were measured on cast models after each activation. Circumaxillary sutures (midpalatal, maxillopalatine, premaxillary, zygomaticotemporal and frontonasal suture) in each group were characterized histologically. Results showed that midpalatal suture was wid- ened and restored after each expansion and constriction. At the end of activation, the widths between both central incisors and first molars in Alt-ME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ose in ME group (P〈0.05). Histologically, all five circumaxillary sutures studied were widened in multiple zones in Alt- MEC group. However, only midpalatal suture was expanded with cellular fibrous tissue filling in ME group. Significant osteoclast hyperplasia was observed in all circumaxillary sutures after alternate expan- sions and constrictions, but osteoclast count increase was only observed in midpalatal suture in ME group.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ranial and circumaxillary sutures were actively reconstructed after Alt-MEC, while only midpalatal suture had active reaction after ME.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石斛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血脂、血糖、脂肪组织因子的影响. 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石斛合剂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二甲双胍治疗组、玉泉丸治疗组,以高脂饲料饲养,低剂量链脲佐菌素造模.用石斛合剂灌胃治疗14 d后,观察大鼠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胰岛素、胰高血糖素、C肽、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瘦素等指标. 结果 石斛合剂3个剂量组可使血胰高血糖素降至正常水平(P>0.05),作用强于玉泉丸组(P<0.01).在对游离脂肪酸影响方面,石斛合剂量组的疗效与二甲双胍组相当(P>0.05),强于玉泉丸组(P<0.01);各药物治疗组在对TNF-α、血清瘦素、血清脂联素影响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但均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 结论 石斛合剂可以调节DM大鼠脂肪因子水平,这可能是该方纠正模型大鼠脂代谢紊乱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模型的血液学指标的改变,并与人类患者血液学指标改变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首先构建模型;进行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的症状观察和病理分析;血常规检测;检测大鼠、兔及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TNF-α,白细胞表面标记分子CD3、CD4、CD8等,免疫球蛋白IgA,IgE,IgG及补体C3,C4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和兔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皮肤,胃肠道,关节及肾脏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模型大鼠、兔及患者急性期血常规均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WBC)升高,淋巴细胞(LYM)及百分比(LYM%)下降,中性粒细胞(UEN)及百分比(UEN%)升高,血小板(TLP)正常;血清CD4+T细胞减少,CD4/CD8比值下降,IL-4及TNF-α水平升高;IgA升高,C3、C4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这些指标改变的程度不同,血清IL-2、IgG、IgE水平改变不完全一致。结论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模型大部分血液学指标改变与人类相似,可为深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腺嘌呤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不同剂量腺嘌呤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的比较,选出具备多种并发症的理想慢性肾衰模型。方法模型组大鼠分为M1、M2两组,M1以腺嘌呤150 mg/(kg.d)灌胃12周,M2以腺嘌呤300 mg/(kg.d)灌胃3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每周检测血压。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尿指标,并对肾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 M1于实验第4周时血肌酐、尿素氮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呈进行性升高;第4周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陆续出现钙磷代谢紊乱、贫血、高血压等慢性肾衰并发症。M2血肌酐、尿素氮进行性升高,未出现贫血、高血压等并发症。两组大鼠肾脏病理学检查均以肾小管间质损害为主。M1于第4周时可见肾间质胶原纤维增多,纤维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呈进行性增加。M2第3周时肾间质纤维化指数明显升高。结论腺嘌呤150 mg/(kg.d)灌胃12周可成功构建具备多种并发症的慢性肾衰大鼠模型,是慢性肾衰进展机制及其并发症防治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