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154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5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269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233篇
  3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1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晚期多发骨转移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89 Sr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恶性肿瘤晚期多发骨转移患者,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唑来膦酸静脉滴注)与观察组(唑来膦酸静脉滴注联合89 Sr静脉注射),各45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临床有效率为8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89 Sr治疗恶性肿瘤晚期多发骨转移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不会增加治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值得深入研究以利于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骨转移癌的治疗提供临床借鉴.方法 选择60例骨转移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共治疗3个周期,第4个治疗周期作为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KPS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数例患者发生发热、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给以非甾体类消炎药等常规处理后缓解,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室指标监测未发现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异常改变(原有异常者未加重).结论 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患者,不仅可以增强免疫、抗肿瘤,而且可以促进骨转移的愈合,减轻疼痛,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吉西他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肺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2例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的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一线化疗GP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治疗,3周为一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治疗前、治疗3个周期后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健康状况、骨转移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RS评分分别为(3.32±0.84)分和(4.92±1.13)分,均明显低于各组治疗前的(6.03±1.26)分和(6.12±1.54)分,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分别为(71.29±12.47)分和(65.82±11.29)分,均明显高于各组治疗前的(54.07±9.46)分和(53.22±10.84)分,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与吉西他滨联合应用可能产生协同作用,治疗NSCLC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浓度(10-6 mol/L)唑来膦酸(zoledronate acid,ZA)对体外大鼠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分别培养大鼠来源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将两种细胞各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及低浓度(10-6 mol/L)ZA组。应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图像分析计算骨吸收陷窝面积,检测破骨细胞形态及骨吸收情况。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染色、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了解成骨细胞的形态及增殖情况。结果培养1周后破骨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并在骨片上形成了吸收陷窝;ZA组与对照组相比,破骨细胞数量及生成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细胞有典型的梭形、ALP染色阳性特征,培养至第7天ZA组成骨细胞光吸收值(3.37±0.11)高于对照组(2.87±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10-6 mol/L)的ZA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和活性,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选择恰当给药方式和剂量能够在抑制破骨的同时促进成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作用和途径.方法: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株,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唑来膦酸进行处理,MTT、Annexin V-PI双染法进行生长抑制和凋亡情况的检测和分析,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唑来膦酸作用于MCF-7细胞后,MTT、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发现药物对细胞呈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当作用时间为48h时抑制作用最为明显.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使用唑来膦酸后,Bcl-2、Bcl-XL和Survivin 3个凋亡抑制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未处理组(NM)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明显升高.同时,Caspase-3和Caspase-9相较于未处理组,表达水平也有明显的升高,并都呈现剂量相关性.结论:唑来膦酸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分别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5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7)和治疗组(n=24).治疗组口服阿那曲唑(1 mg/d)联合唑来膦酸4 mg静滴;对照组口服阿那曲唑(1 mg/d)联合帕米膦酸二钠60 mg静滴,28 d为1个周期.观察两组骨痛缓解情况、骨转移灶清退情况、无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d,SRE)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4 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6 d后对照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为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骨转移灶清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中位无SRE生存时间为17.4个月和22.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8个月和35.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肌肉及骨酸痛等,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邓文郁  谢功华  陈昌前 《全科护理》2014,(31):2923-292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多见于老年人群、绝经后的女性与长期服用激素的病人,目前治疗主要以口服维生素 D与钙剂,双膦酸盐类药物为主。唑来膦酸是药理活性较强的第3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具有用药剂量小、次数少、作用时间长、疗效可靠稳定的特点[2],每年给药1次(5 mg),作为新一代抗骨质疏松药物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临床,但是唑来膦酸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且比较严重[3],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轻病人的不良反应。现将我科使用唑来膦酸预防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的药理及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瑶  刘治军  傅得兴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1):1058-1060
唑来膦酸是异环型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它能抑制骨吸收而减少骨基质生长因子的释放,抑制癌细胞黏附于骨基质,降低癌症患者的骨转移发生率.临床上用于辅助治疗发生骨转移的癌症患者,以减少发生高钙血症、骨痛和骨折的危险;还可用于预防恶性肿瘤引起的骨骼相关疾病,延缓骨转移的发生,短期用药,长期显效.现综述唑来膦酸的药理作用、药动学和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9.
唑来膦酸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新药审批“急性毒性试验”的要求与方法 ,用昆明小鼠以灌胃、静脉注射两种给药途径进行了唑来膦酸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 ,昆明小鼠口服给药受试物 LD50 为 713 .5 ( 667.8~ 763 .2 ) mg/kg;静脉给药 LD50 为 13 .8± 0 .8( 12 .6~ 14 .3 ) mg/kg。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术后疗效。方法分析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行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136例接受手术治疗并纳入研究,118例获得随访(87%),分成唑来膦酸组(A组,59例)和对照组(B组,59例)。唑来膦酸组平均年龄(73.09±5.04)岁,男12例,女47例,术后2~7 d使用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并常规补充钙剂和骨化三醇;对照组平均年龄(73.25±6.96)岁,男14例,女45例,术后2~7 d使用针剂密盖息抗骨质疏松治疗,出院后继续使用密盖息鼻喷剂至术后3个月,常规补充钙剂和骨化三醇,术后4周、3个月随访骨折愈合的情况及术后1年复查骨密度的情况。结果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药物后骨折愈合无明显影响且腕关节功能改善,术后1年骨密度较前增加。结论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使用唑来膦酸药物后骨质疏松治疗效果好,同时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愈合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