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药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建立HPLC测定人血浆中吡仑帕奈浓度的方法并考察其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05%磷酸(pH 3.5)-乙腈(56∶44),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90 nm。测定癫痫患儿的吡仑帕奈浓度并考察影响血药浓度的风险因素。结果 吡仑帕奈在75~2 500 μg·L–1内线性良好,定量限为75 μg·L–1,准确度不超过标示值的±10%,精密度的变异系数均≤5%,回收率为97.6%~101.0%,在实验涉及的各种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利用该方法测定了51例癫痫患儿的吡仑帕奈血浆谷浓度,所得浓度结果为91.6~1 681.9 μg·L–1;年龄影响吡仑帕奈浓度,<5岁患者的吡仑帕奈谷浓度显著低于5~12岁患者,但与≥12岁患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能满足吡仑帕奈治疗药物监测的分析要求,年龄对吡仑帕奈的谷浓度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癫痫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迄今为止,在所有的抗癫痫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癫痫患者的基石。目前,已有20多种抗癫痫药可供临床医师选择,但只有约70%的癫痫患者可以通过抗癫痫药治疗,使癫痫发作得到充分控制。吡仑帕奈(PER)作为第三代新型抗癫痫药带来了新的作用机制和更优的药代动力学,且已在多个国家上市并投入临床使用。目前PER多用于癫痫患者的添加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而PER在单药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同样值得我们关注。该文对PER的药物特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进行阐述,并着重对吡仑帕奈作为添加治疗和单药治疗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及近期真实世界应用现状进行汇总,为实际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6): 70-76]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在空腹、餐后条件下健康受试者口服吡仑帕奈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体内吡仑帕奈的血药浓度和药动学参数,评价吡仑帕奈片的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健康受试者在空腹、餐后的单中心、单剂量、两制剂、随机、开放、两周期、自身交叉对照试验设计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空腹和餐后组健康受试者分别口服4 mg吡仑帕奈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采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吡仑帕奈的浓度,药动学使用Phoenix WinNonlin 8.1软件的非房室模型计算各受试者的药动学参数,使用SAS 9.4软件进行临床安全性统计分析。结果 空腹、餐后试验吡仑帕奈片受试试剂和参比试剂的最大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181.20±46.14)、(168.60±47.98),(130.44±28.59)、(139.15±39.99)ng/mL,药时曲线面积(AUC0-t)分别为(7 587.46±2 975.40)、(7 485.88±2 910.03),(7 820.54±3 229.68)、(7 528.88±2 325.94)h·ng/mL。两组吡仑帕奈片两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几何均值均在生物等效性80.00%~125.00%。空腹试验组和餐后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6.70%、50.00%,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吡仑帕奈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单次服用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癫痫杂志》2020,(2):157-165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通常定义为长时间持续的癫痫发作或反复发作且发作间期未完全恢复。SE是一种急症,通常与严重的残疾、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尽管受临床的影响,但从自限性癫痫发作过渡到持续的、难治性的癫痫发作的潜在机制仍尚不完全明确。在SE中,约40%的患者对抗癫痫药物(AEDs)(一线治疗)无效;因此,需要更有效的药物。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着重于目前对于α-氨基-3-羟基-5-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lpha-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AMPA)受体在SE中作用的了解,以及其拮抗剂的临床前功效和当前发表的涉及具有这种作用机制的药物的临床研究。我们对关于AMPA受体、AMPA受体拮抗剂和SE的实验性和临床研究文章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检索。近年来,AMPA受体在SE发作期间和发作后的作用变得逐渐清晰,现在已被广泛接受的是其早期变化发生在初始阶段,这可能有导致SE的维持及其对治疗的抵抗性。AMPA受体拮抗剂已在几种SE动物模型中被证实可终止发作,这些研究支持着抑制AMPA受体的治疗潜力。迄今为止,人体研究的相关数据很有限,但前景广阔,它们支持在SE患者中使用AMPA受体拮抗剂。当二线药物首次尝试失败后,AMPA受体拮抗剂可能成为确定的SE患者的新治疗选择,特别是在苯二氮卓作为二线治疗失败后,甚至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5.
2012年10月23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吡仑帕奈(perampanel)用于12岁及以上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的辅助治疗,无论患者是否伴有继发性全身发作。吡仑帕奈为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受体(AMPAR)拮抗药,通过抑制突触后AMPA受体谷氨酸活性,减少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发挥抗癫痫作用。这是FDA批准的首个具有该作用机理的抗癫痫药物。本文就其药理学、药动学、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试验结果综述如下。1药理学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递质,涉及一系列过度兴奋的神经系统疾病。谷氨酸受体分为两类:一类为离子型受体,包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海人藻酸受体(KAR)和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受体(AMPAR),它们与离子通道偶联,形成受体通道复合物,介导快信号传递;另一类属于代谢型受体(mGluRs),它与膜内G-蛋白偶联,这些受体被激活后通过G-蛋白效应酶、脑内第二信使  相似文献   
6.
吡仑帕奈是第三代新型抗癫痫药物(AEDs),也是首个治疗癫痫的高度选择性非竞争性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喃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现已在许多国家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癫痫,并取得较好疗效。文章对吡仑帕奈在癫痫治疗方面的临床用法、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作一综述,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全面地了解吡仑帕奈临床特点,利于癫痫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杜玲玲  徐佳骏  崔岚 《中国药师》2013,16(8):1245-1247
全世界目前约有五千万癫痫患者[1],尽管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癫痫药已有数十种,但仍有1/3左右的患者因为耐药而出现癫痫无法控制[2],亟需新作用机制抗癫痫药物予以治疗.吡仑帕奈(perampanel)是由卫材制药(EISAI INC)开发的世界首例非竞争性α-氨基-3-羟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AMPA)受体拮抗药(图1),2012年7月和10月分别被欧洲EMA和美国FDA批准,用于对12岁以上、伴有或不伴有继发性全身大发作的部分发作癫痫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本文对吡仑帕奈的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吡仑帕奈是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受体拮抗剂,为一种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抗癫痫药,临床上用于伴有或不伴有继发性强直的12岁以上患者癫痫部分发作的辅助治疗。本文对吡仑帕奈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和安全性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吡仑帕奈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吡仑帕奈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7年2月,采用RevMan 5.0软件对各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项研究,计1 5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吡仑帕奈组癫痫完全不发作率[OR=3.75,95%CI (1.77,7.93),P=0.000 6]、发作频率减少≥ 50%的患者百分率[OR=2.08,95%CI (1.69,2.56),P<0.001]均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吡仑帕奈主要不良反应有眩晕、困倦、头痛、共济失调、鼻咽炎等;吡仑帕奈8 mg和12 mg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仑帕奈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能有效减少癫痫发作频率,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基本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