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68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353篇
预防医学   123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60篇
  45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鱼藤素(De)诱导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的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法考察不同浓度(10、20、40、60、80、100 mol/L)鱼藤素作用24、48 h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细胞毒性;将SGC-7901胃癌细胞分为对照组及20、40 mol/L鱼藤素药物组,给药作用24 h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AKTThr308、叉头框蛋白O1(FoxO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运用蛋白激酶B(AKT)基因转染使SGC-7901胃癌细胞中AKT过表达,然后给予20、40 mol/L鱼藤素给药作用24 h,以未用AKT基因转染的SGC-7901胃癌细胞作为对照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AKTThr308、FoxO1、Bcl-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FoxO1、Bcl-2、Bax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鱼藤素对SGC-7901胃癌细胞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20、40 mol/L鱼藤素给药作用24 h能够显著降低SGC-7901胃癌细胞中p-AKTThr308、Bcl-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FoxO1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AKT基因转染后,SGC-7901胃癌细胞中p-AKTThr308、Bcl-2等蛋白表达水平升高,FoxO1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20、40 mol/L鱼藤素给药作用后能够降低p-AKTThr308、Bcl-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Bcl-2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FoxO1及Bax的表达水平。结论:鱼藤素能够通过作用于AKT/FoxO1信号通路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常态化防控下反弹期的卒中多学科协助、适宜性绿色通道建设以及脑心健康管理等工作,以达到提高卒中救治效率及效果。方法通过加强防控知识学习,细化卒中质量体系建设并严格考核标准,充分建立适宜的绿色通道建设,张弛有度的缓冲病区管理模式以及深化脑心健康管理师在卒中管理中的作用为出发点,建立完善的脑卒中全流程管理模式。结果通过有效管理,疫情反弹状态下的卒中绿色通道时间把控基本达到疫前水平,COVID-19核酸检测时间在 30 min~2 h,防控知识和卒中知识显著提高。结论通过改善方法,脑卒中病人能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能有效避免人群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前棘的形态特点及其骨折发生率,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医师对其认识,减少漏诊。方法:对258例外伤后行颌面部高分辨率CT扫描患者的图像进行三维重组,通过重组图像分析鼻前棘的形态特点及其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并统计骨折发生率、漏诊率及与鼻骨骨折的关系。结果:258例中,鼻前棘为双杆型(Ⅰ型)109例,单杆型(Ⅱ型)39例,三角型(Ⅲ型)74例及不规则型(Ⅳ型)36例。共检出鼻前棘骨折40例,发生率约15.5%(40/258);其中Ⅰ型77.5%(31/40),Ⅱ型15.0%(6/40),Ⅲ型2.5%(1/40),Ⅳ型5.0%(2/40)。87.5%(35/40)的鼻前棘骨折合并鼻骨骨折。结论:颌面部外伤患者可伴鼻前棘骨折,影像医师要加强认识,减少漏诊,借助MSCT高分辨扫描联合三维重组可明确诊断,为面部整形外科学及法医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余永豪 《现代肿瘤医学》2021,(18):3251-325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5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归纳临床特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男女性别比为1.17∶1,年龄分布以40岁以上人群为主(84.07%)。首发症状以消化道出血(37.98%)、腹痛及腹胀(32.01%)、消化道症状(14.85%)为主,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4.44%)。肿瘤发生部位以小肠(20.06%)和胃部(58.35%)为主。581例(88.97%)患者行根治性切除,72例(11.03%)患者行姑息性切除。根治性手术患者中,137例(20.98%)患者行联合脏器切除。112例(17.15%)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清扫数平均为(23.45±6.12)枚。63例患者术后采用伊马替尼(400 mg/d)口服治疗。371例(56.81%)患者核分裂象≤5个/50 HPF,282例(43.18%)患者核分裂象>5个/50 HPF。CD117阳性581例(88.97%),S-100阳性61例(9.34%),CD34阳性568例(86.98%)。患者1年、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为96.71%、76.52%和61.83%。单因素分析发现核分裂象、肿瘤最大径、手术根治性及改良NIH危险度分级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5年生存率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以上因素是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主要分布在40岁以上人群,但临床症状不典型,可通过核分裂象、肿瘤最大径、手术根治性及改良NIH危险度分级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5.
曾媛  孙建海 《癌症进展》2021,19(8):828-832
目的 观察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联合两类不同的辅助镇痛药对骨转移中重度神经病理性癌痛(MN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17例骨转移癌合并中重度MNP的患者按双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羟考酮+唑来膦酸)、B组(度洛西汀+羟考酮+唑来膦酸)、C组(普瑞巴林+羟考酮+唑来膦酸),每组39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羟考酮人均日剂量、爆发痛人均日发作次数、生活质量(QO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个月B组和C组羟考酮人均日剂量均低于A组,爆发痛人均日发作次数均少于A组,QOL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NRS、HAMD和HAMA评分在治疗后均随时间逐渐下降(P﹤0.05);治疗后1周、2周、1个月时A组患者NRS评分均高于B组和C组,C组患者NRS评分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联用度洛西汀比联用普瑞巴林能更有效地降低骨转移中重度MNP患者的疼痛评分,并能有效减少爆发痛次数、羟考酮用量,改善抑郁、焦虑、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校院合作模式下护生个人防护安全强化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实习的66名2017级护生为对照组,2021年实习的62名同院校2018级护生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CIPP模型构建的护生个人防护技能强化培训持续提升方案,并运用BOPPPS教学法完成闭环式培训与临床实践。比较2组防护理论知识、技能考核成绩、主观培训效果。结果 观察组理论知识、技能考核成绩及主观培训效果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IPP模型联合BOPPPS教学法构建的护生个人防护强化培训方法,能全面考虑教学现况、临床要求和学生个体能力,并能持续提升培训效果,引导护生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有效保障个人防护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联合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辛伐他汀,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麝香保心丸,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1)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2)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化指标[IL-18、VEGF、T-SOD、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DHL)、低密度脂蛋白(LDL)、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心绞痛改善情况,(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67%,62/75)和心电图总有效率(89.33%,67/7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4.67%(41/75)、69.33%(52/75)](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各生化指标水平、血浆黏度、心绞痛积分、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IL-8、LDL、TG、TC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浆黏度值、心绞痛积分、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VEGF、T-SOD、HDL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IL-8水平、LDL、TG、TC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浆黏度值、心绞痛积分、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VEGF、T-SOD、H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00%,3/75)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33%(4/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和心血管相关指标水平,减小患者心绞痛积分、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52岁。因结肠镜检查提示息肉行内镜息肉切除术。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在炎性病变背景中散在分布, 形成束状、层叠状。肿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 有丰富的胞质, 轻度嗜酸, 细胞境界清楚, 细胞核长形, 染色质絮状或颗粒状, 小而清晰的核仁, 核膜薄, 细胞学特征温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CD21、CD23、CD35和D2-40均阳性, 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RNA肿瘤细胞阳性。病理诊断为结肠EB阳性的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一种精密型结石过滤装置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泌尿外科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利用精密型过滤装置进行居家排石监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尿液沉淀过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尿路结石标本收集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尿路结石标本收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密型结石过滤装置使用方便卫生,便于患者自我监测排石效果,并获取尿路结石标本,适合在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的患者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