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3篇
  免费   1036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327篇
口腔科学   82篇
临床医学   800篇
内科学   507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161篇
外科学   410篇
综合类   3818篇
预防医学   896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732篇
  69篇
中国医学   1153篇
肿瘤学   24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9篇
  2022年   430篇
  2021年   483篇
  2020年   652篇
  2019年   876篇
  2018年   881篇
  2017年   616篇
  2016年   714篇
  2015年   861篇
  2014年   1522篇
  2013年   1505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冠心病是全球第一的死亡原因,其主要特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冠心病与脂质调节异常、慢性炎症、内皮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目前用于诊断冠心病的心肌酶和高、低密度脂蛋白等只能部分解释冠心病的风险。尚不能有效地检测冠心病患者早期的高危因素,迫切需要新的技术发现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疾病标志物。脂质分子是心肌细胞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脏功能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脂质组学是高通量研究脂质组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脂质组学研究显示,特定种类的脂类,如神经酰胺、鞘氨醇、溶血磷脂酸、氧化脂质等,与冠心病的临床分型及特征相关。此外动物模型中心脏、脂肪、肝脏等相关组织样本脂质组学研究成果也为脂质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信息,脂质组学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评估冠心病的风险等相关研究。本文对利用脂质组学技术探究冠心病脂质小分子标志物以及相关治疗靶点、药物研发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南药学》2022,(1):99-103
目的研究介质pH值对帕瑞昔布钠(PCX)溶液化学稳定性、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的影响,为PCX鼻腔给药新剂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PCX的HPLC分析方法,研究不同pH条件下药物溶液化学稳定性、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pH<6.0时,PCX溶液的化学稳定性较差,当pH≥6.0时,PCX溶液的化学稳定性良好;PCX的溶解度随着介质pH值的增大而增大,在碱性pH下其溶解度较好;PCX的油水分配系数随着pH值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酸性pH下,油水分配系数较大,而在碱性pH下,油水分配系数很小。结论 PCX溶液化学稳定性、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具有明显的pH值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结肠癌细胞中与裸角质层同源蛋白1(naked cuticle homolog 1,NKD1)相互结合的蛋白质,从而进一步了解NKD1。方法:以结肠癌细胞SW480的cDNA为模板,克隆NKD1基因,并将其成功构建在pGBKT7诱饵载体上。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结肠癌SW480细胞文库进行筛选。结果:初步筛选获得13个阳性克隆菌株。经测序,在数据库中BLAST比对后,共确定为8种不同基因编码的蛋白片段。回转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8种不同基因编码的蛋白均能够激活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His3、Ade2和LacZ报告基因。这8种不同基因中的4种基因编码的蛋白片段为YWHA蛋白家族成员,其中2种都是编码YWHAE蛋白片段。在结肠癌HCT116细胞中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NKD1与YWHAE在结肠癌细胞中可以相互结合。结论:结肠癌细胞中,证实YWHAE是NKD1结合蛋白质,通过调控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调控结肠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 修订玄膝荣筋散的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川芎、穿山龙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测定制剂中桂皮醛的含量。采用KR100-5C18 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检测波长为290 nm。结果 TLC法能定性鉴别川芎、穿山龙。桂皮醛在0.0489~0.32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71%(RSD=1.78%)。结论 该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操作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任超  易发现  张莉 《现代肿瘤医学》2022,(15):2775-2778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淋巴漏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5年0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年龄、BMI、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术前术后白蛋白、清扫淋巴结数、阳性淋巴结数、术中是否Hem-o-lock夹闭淋巴管资料,采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漏发生因素。结果:45例患者中,淋巴漏组18例,非淋巴漏组27例,t检验显示阳性淋巴结数与术后淋巴漏发生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使用Hem-o-lock夹闭淋巴管及阳性淋巴结数与术后淋巴漏发生密切相关。经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抗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10~20天淋巴漏均治愈。结论:阳性淋巴结数及清扫术后是否夹闭淋巴管是淋巴漏发生的高危因素,术后贫血严重患者更易发生淋巴漏。加强营养,纠正贫血,补充白蛋白,术中精准操作,使用Hem-o-lock确切结扎可减少淋巴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不同阻滞阶段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相关的调控因子及其调控途径,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获得GSE45885的基因表达谱矩阵,筛选其中的正常样本以及不同阻滞阶段NOA样本,包括4例正常生精样本和20例NOA患者样本,20例NOA患者中有2例患者处于减数分裂前期阻滞阶段(PRE),7例处于减数分裂期阻滞阶段(MEI),11例处于减数分裂后期阻滞阶段(POST)。将正常生精样本设置为对照组(CON),使用GEO2R在线工具鉴定正常生精样本与不同阻滞阶段NOA样本之间的差异基因,对GEO芯片中不同阻滞阶段的NOA数据整合归一化并进行矫正后取交集。对差异表达的基因以及其靶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获取关键通路;基于在线工具(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然后利用Cytoscape中的CytoHubba插件对枢纽基因进行筛选。结果:在PRE中筛选出463个上调基因,12个下调基因;在MEI和POST中分别发现2个和3个下调基因,无上调基因。PRE中上调基因通过一些重要途径,如精子发生、精子细胞发育、精子的运动、纤毛运动和微管形成等功能来调控生精过程。在上述的3个阻滞阶段NOA中筛选出2个共同差异基因,均为微小RNA(miRNA),2个miRNA有58个共同靶基因。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STRING成功构建PRE中上调基因的PPI网络图,并使用Cytoscape筛选出网络中前10个枢纽基因,包括DNAI1、DNAI2、PGK2、ROPN1LARMC4、DRC1、DNAAF3、CABYRZMYND10和CCDC65。结论:识别枢纽基因和共同差异基因及其通路为后续研究NOA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DRC1、ARMC4、MIR15A和MIR509-3可作为后续NOA发病机制研究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建立蒙药绿松石的质量标准。方法 收集不同产地绿松石,共10批。观察绿松石样品和粉末的性状并进行理化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绿松石样品中水分、浸出物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绿松石样品铜元素含量。结果 绿松石为不规则、周围带有黑石的块状物,表面蓝绿色,体重,质硬脆,难砸碎,断面呈贝壳状,蜡样光泽,粉末呈灰绿色,无臭,味淡;理化鉴别结果显示,呈铜盐反应;10批次样品中水分含量为0.41%-3.94%(SD=1.37%),浸出物含量为0.21%-0.81%(SD=0.21%),铜元素含量为3.03%-4.63%(SD=0.63%)。结论 初步拟定绿松石中水分含量不得超多5.0%、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0.10%,铜元素含量应为2.60%-4.84%,制定的标准可用于蒙药材绿松石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肿瘤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转基因细胞杀伤三种前列腺癌细胞株的效率,鉴定其用于后期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已经构建的二代PSMA-CAR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CIK细胞,构建PSMA-CAR-CIK转基因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CIK细胞及PSMA-CAR-CIK转基因细胞杀伤三种前列腺癌细胞株PC3、LNCaP、DU145的效率及效靶比。结果:转基因PSMA-CAR-CIK细胞构建成功;3 h~3.5 h为检测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细胞毒活性时与CCK8试剂孵育的最佳时间;两种效应细胞均在效靶比为10∶1、15∶1、20∶1时,杀伤率逐步增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效应细胞对于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只要效靶比达到10∶1的比例,就能起到一个较好的杀瘤效果,并且随着效应细胞的增加,其抗肿瘤能力逐步加强;转基因PSMA-CAR-CIK细胞的构建为CAR技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