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124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72篇
  1篇
中国医学   17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以"品管圈"质量管理理念为基础,探析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外科手消毒流程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为提升外科手消毒流程规范性及正确性,从医源因素上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的手术室外科手消毒管理情况进行研究,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将2017年分为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和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两段时间,在2017年7月至12月期间内实行精细化管理,以"品管圈"管理理念为基础,分析以往手术医生外科手消毒状况,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据外科手消毒最新标准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精细化管理对策,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善措施。结果:精细化管理后手术医生外科手消毒合格率及消毒流程正确率均优于管理前(P 0.05)。结论:在手术室外科手消毒流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显著提升手消毒质量,进而降低院感发生率,起到了良好的管理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古代资料,结合近现代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木通及通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本草考证,厘清古今关系,为涉及该类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与依据。唐代之前历代本草中仅有"通草"之名,唐代出现"木通"别名,其药材基原均为木通科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宋代木通、通草名实发生混淆,民间多以五加科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Hook.)K. Koch.作通草用,而将前代本草中的通草唤作"木通",来源为木通科、毛茛科等植物。元代正式将木通与通草分称。明代木通药材主流来源为木通科植物,通草来源则为五加科通脱木,陈嘉谟、李时珍等曾试图对两者名实进行纠正。清代本草中木通、通草分类逐渐清晰,木通基原多为毛茛科植物,木通科木通的使用逐渐减少。近代出现关木通、川木通、小通草等药材,而关木通自马兜铃事件后被禁用。自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起收载木通、川木通2类,而通草亦分成通草与小通草2类。据记载,木通药材古代以江淮为道地产区,现代以江西、湖北资丘产者为最,农历正月、二月采枝、阴干,切粗片或剉细用,品质以色黄白而细者为佳。通草产地记载多为江南地区,秋季采茎,取出髓部,切片。  相似文献   
3.
莪术、郁金、姜黄、片姜黄4种药材功效相近,基原有交叉,药材名与植物名又有所重叠,因此关系比较混乱。现从释名、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对以上4味药材进行本草考证,为含这类药材的不同历史时期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经考证可知姜黄、郁金、莪术均从唐代开始入药,唐宋时期同时以原植物性状和药材颜色两种标准划分姜黄属药材,以致明末以前一直以Curcuma longa的根茎为郁金,C.wenyujin或C.aromatica的根茎夹杂老姜Zingiber officinale为药材姜黄,药材莪术主流基原则为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温郁金C.wenyujin的根茎。明清两代转用药材产地及性状来鉴别药材,又因战乱等因素导致交通不便,姜黄和郁金的基原及药用部位发生改变。药材郁金自清起基原转为蓬莪术C.phaeocaulis、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温郁金C.wenyujin和姜黄C.longa的块根。药材姜黄清代以后基原转为姜黄C.longa根茎。片姜黄或称片子姜黄,始载于《本草纲目》,基原为温郁金C.wenyujin等的根茎纵切片。药材郁金历代以川产为道地,清代扩大药源更改后逐步发展成川、广(桂)、温三大道地产区;姜黄主生江南,广南诸州及西番亦有,清代基原改变后,也以川产为佳;莪术在两广、江南、蜀川均有分布,历代温州为主流,后发展成著名的道地药材温莪术。经考证得知,民国以前本草郁金、姜黄两味药材未提及过需要蒸煮至透心,仅药材莪术需蒸熟使呈色黑而入血分。但解放后的著作及文献却明确指出3种姜黄属药材均需蒸煮,可能是为了便于干燥,以及经过高温蒸煮后不易蛀虫出发,然与古代有所出入。四味药材多生用,郁金、莪术可醋制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4.
升麻为临床常用药材,然历代所用品种复杂、屡有变迁,有必要通过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正本清源,为含有升麻药材的不同历史时期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以历代本草、医籍方书为基础,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及著作,对经典名方中所用升麻类药材的名称、基原、道地产地、品质、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变迁进行系统梳理,考证结果表明古代药用升麻的来源主要为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次为兴安升麻C.dahurica(Turcz.) Maxim.、大三叶升麻C.heracleifolia Kom.及其他非正品植物,建议在开发升麻类药材经典名方时优先采用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为主要药用基原。然目前升麻野生资源较少,尚未实现人工栽培,需尽快开展升麻的人工驯化。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找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文献资料,并结合现代文献对天冬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及采收加工炮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本草考证,为经典名方中天冬的应用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天冬历代的主流基原清晰,即为《中国植物志》收载的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 Merr.。历代产地记载较多,从最早记载的山东泰山一带逐步扩展到长江流域。近代则推崇西南地区所产,呈现由东向西南迁移的趋势。古代天冬药材产地加工时多强调去心,原因可能为食用方便,近代以来已不再去心。因此,建议经典名方开发时天冬药材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要求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海龙是我国重要的动物药材,用药历史悠久,基原众多。该研究的目的是澄清海龙尤其是尖海龙的物种基原,为海龙类药材的鉴定和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历代海龙本草文字记载、图片和照片进行考证,结合形态和DNA序列分析,对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标本馆馆藏动物标本、中药标本及我国主要中药市场市售样本进行药源调查,推断本草及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海龙的物种基原。结果:从我国7个省份的药店或药材经销商处收集到标为"尖海龙"的36批药材,以及中药标本馆中历年来存留的8批"尖海龙"样品的形态与DNA均符合舒氏海龙Syngnathus schlegeli (Kaup,1856)。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海龙性状描述也为舒氏海龙鉴别特征。中国的尖海龙S.acus可能是舒氏海龙S.schlegeli的错误鉴定。结论: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海龙的基原应修订为刁海龙Solegnathus hardwickii(Gray,1830),拟海龙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 (Bloch,1785)或舒氏海龙S.schlegeli (Kaup,1856)的干燥品。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尖海龙S.acus应修订为舒氏海龙S.schlegeli。并建议增加鉴别方法,完善海龙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毒传播性极强,迅速蔓延中国乃至全球,对人类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易重症化,对患者抗病毒诊疗过程中,易增加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本文通过制定《新冠患者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落实新冠肺炎合并多重耐药菌患者集束化防控措施,明确防控流程及评价标准,以期为疫情期间降低新冠肺炎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报告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沉默性低氧血症的早期识别及救治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探讨对策。提出患者对不适的行为反应差异较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沉默性低氧血症应引起高度重视,尽早识别、及早干预,以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表达情况,分析CDC6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3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CDC6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DC6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及细胞核中,阳性表达率:乳腺癌中65.8%;CDC6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结论 CDC6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关系密切,检测其表达对进一步了解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