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80例,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0.1±3.1) mL vs (34.6±5.1)mL,t=15.232, P0.05],下床活动时间[(4.3±0.8)h vs (9.3±1.3)h]、平均住院天数[(5.5±0.8)d vs (7.6±1.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vs 32.5%, t=6.050, P 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程度,促进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合并臂丛损伤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27例锁骨骨折合并臂丛损伤患者。男18例,女9例;年龄18~42岁,平均25.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3例,机器绞伤2例。锁骨骨折根据Robinson分型标准:Ⅰ型2例,Ⅱ型20例,Ⅲ型5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12例,束支部损伤10例,血肿形成并局部神经压迫或损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 h~14 d,平均4 d。患者均急诊或早期行臂丛探查修复(包括血肿清除外膜松解术、神经直接吻合及多组神经移位术)及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患侧正中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恢复采用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感觉分级标准(S0~S4)评定;以相关神经支配的靶肌肉肌力为指标,并参照1999年修正的MRC肌力分级标准(M0~M5)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6.3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12~17周,平均15周。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肩关节外展活动时无疼痛。术后18个月,患者肩外展≥60°8例,30~60°8例,<30°11例。肱二头肌肌力≥M3 18例,相似文献   
4.
5.
1病例资料男,44岁。因腹痛2 h入院。患者2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痛位于上腹部,逐渐向胸背部放射,无心悸,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头晕,无发热。发病以来精神差,未进食,未排便,小便正常。有高血压病史6年,血压最高达160/110 mmHg,间断口服硝苯地平控  相似文献   
6.
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可减少呼吸道无效腔,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痰液排出,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工气道湿化是以液态水的形式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膜纤毛正常运动的一种物理疗法,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标准过程。我们给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其护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8.
背景:国内外最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穿支血管的诊断学技术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MRI等影像技术。血管显影清楚、精准性高,但有一定的创伤,且不易普及。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探测胸背动脉及其穿支血管,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术前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5例拟行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患者,术前用高频超声探测穿支血管,重点探测各穿支血管走形、直径、穿支的位置,并进行体表标记。选取直径粗、位置表浅、血管走行平直的穿支血管为主干血管,设计并切取皮瓣。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胸背动脉全部发自肩胛下动脉,胸背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以及13例大于1 mm的主干穿支显示清晰,并与术中测量结果基本吻合。小于1 mm的穿支血管仅能显示点条状血流信号或基本无血流及频谱信号,且与周围组织分辨不清。1例经术前探测发现血管扭曲、变异,改行其他手术。2例穿支血管术前非探及,经术中解剖发现并证实。结果表明高频超声在穿支血管术前体表定位方面作用显著,结合计算机辅助断层增强扫描或核磁辅助增强扫描等影像技术,可发挥更全面、可靠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使用奥西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19外显子缺失突变耐药后T790M突变肺腺癌晚期患者。患者,女,7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闷、气喘5 d于当地医院治疗,查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右肺中叶占位,并纵隔淋巴结肿大。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完善相关检查,PET-CT示右肺中叶软组织肿块代谢较活跃,考虑肺癌,建议结合病理诊断;双侧锁骨上区、纵隔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代谢活跃,考虑转移。不符合手术指征,未进行手术治疗,第1次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肺腺癌,基因检测示EGFR基因第19外显子缺失突变,于2017年11月29日开始服用吉非替尼,至2018年12月4日停止服用。期间复查CT发现右上肺结节较前增大,第2次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示肺腺癌,基因检测示EGFR基因18外显子缺失突变,合并EGFR基因第20外显子T790M突变,于2018年12月4日开始服用奥希替尼至今,复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0.
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在不稳定心绞痛中的治疗作用及护理。方法选择不同类型的不稳定心绞痛病人12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应用扩血管药物和抑制血小板药物的同时,治疗组加用倍他乐克,缓慢增加剂量,4w后通过症状改善、心电图和血压的监测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达95%,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症状和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7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可有效控制和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