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增加了心室复极离散度(TDR),本研究旨在评价心肌跨壁复极离散度指标中的QTc间期,T波顶点(T p)T波终点(Te)之间的时限(TpTe)和TpTe /QTc是否与CRT-D患者需治疗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方法:2011-01至2013-01连续选取160例于我院行CRT-D植入的患者,所选资料为术后即刻心电图,分析其V5导联的QTc间期,TpTe,TpTe/QTc值以评估其TDR,所有植入CRT-D患者均于我中心常规随访,随访时间为(20±10)个月。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均采自程控仪调取的CRT-D记录。结果:其中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接受CRT-D治疗的患者为30例(治疗组,18.7%),未治疗的患者为未治疗组(130例,81.3%)。治疗组的TpTe/QTc (0.24±0.05 vs 0.20±0.04,P<0.001)和 TpTe [(119±30) ms vs (95±20) ms,P<0.001]较未治疗组明显增加,但两组间QTc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60)ms vs (470±70) ms,P=0.6]。QTc间期与CRT-D治疗的风险无相关性。TpTe/QTc ≥0.25预测CRT-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7%和91%,而TpTe≥120 ms预测CRT-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0%和95%。CRT-D术后患者生存曲线分析表明,TpTe/QTc和TpTe均能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P<0.001)。结论:TpTe和TpTe/QTc 的增加显著增加再同步治疗除颤器患者术后需CRT-D治疗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其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研究试图讨论肺动脉收缩压(SPAP)对CRT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CRT起搏器植入的156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通过超声检测患者的SPAP,根据SPAP的高低,将患者分为SPAP正常组、轻度肺动脉高压(PH)组、中度PH组和重度PH组.随访1年,观察患者心衰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终点事件.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随着SPAP的增高,且左房内径(LAD)逐步增加.不同SPAP水平的患者,其CRT疗效各异(P<0.05),中重度PH的患者,CRT疗效显著下降.进一步分析显示,对CRT有反应患者的SPAP在术后1个月即有下降的趋势,在术后6个月时显著下降,而无反应患者的SPAP在术后6个月显著升高.为期1年的随访显示,SPAP越高,预后越差.结论 SPAP显著影响患者对CRT的反应性,随着SPAP的增加,CRT的疗效和预后均变差.CRT在改善患者心功能的同时,间接降低了SPAP.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用针灸联合中药内服辨治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经中医临床辨证为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于睡前半小时给予艾司唑仑片1 d 1 mg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联合中药汤剂内服进行辨治,4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的改善情况,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比较睡眠各项积分的变化情况及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3%,观察组有效率为90.4%,对照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以观察组的改变程度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7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汤剂内服辨治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睡眠深度,调畅患者的情志,是中医内外治法的有效结合,副作用少,突显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广西北回归线两侧的南宁地区和桂林地区人群肝组织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暴露水平,探讨AFB1暴露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南宁和桂林地区共165例HCC患者和95例正常肝组织中AFB1-DNA加合物的表达水平。结果:AFB1-DNA加合物阳性率分别为:南宁和桂林地区HCC组分别为59.5%(47/79)与17.4%(15/86)(χ2=31.042,P〈0.001);南宁与桂林地区对照组分别为15.5%(9/58)和10.8%(4/37)(χ2=1.632,P=0.121);南宁地区HCC组59.5%(47/79)与对照组15.5%(9/58)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84,P〈0.001),桂林地区HCC组17.4%(15/86)与对照组10.8%(4/37)间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318,P=0.573)。结论:广西AFB1暴露水平存在区域性差异,南宁地区AFB1暴露水平要远高于桂林地区。AFB1暴露是南宁地区HCC高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苏浩 《中外健康文摘》2012,(34):197-198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2年5月7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氨基葡萄糖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范西真  苏浩  韦德宇 《安徽医药》2012,16(11):1664-1666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在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参松养心胶囊单药治疗组46例(单药组),一组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组(联合组)40例,治疗前后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间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疗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各组间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具有稳定心肌细胞膜电位作用,能降低冠脉阻力及改善心肌细胞供氧。提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疗程的延长,呈现出更好的疗效。在治疗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晚期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接受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对其年龄、左房内径、术后48h内心房颤动复发及术中电复律等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心房颤动晚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患者接受82次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期内,共有25例患者心房颤动晚期复发。组间比较显示年龄、左房内径及术后48h内心房颤动复发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48h内心房颤动复发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晚期复发的临床预测指标(OR=3.861,95%CI=1.142~13.056,P=0.03)。结论术后48h内心房颤动复发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晚期复发的临床预测指标,术后48h内心房颤动复发患者晚期复发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房间阻滞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方法 69例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体表心电图Ⅰ导联或aVL导联或V1导联P波时限及形态,分为:房间阻滞组(17例)、房间传导正常组(52例).术后1、3、6、12个月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UCG)及24 h动态心电图(DCG),并根据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决定是否接受超声指导下起搏器优化.结果 与房间传导正常组相比,房间阻滞组新发房颤率(41.1%对11.5%,P=0.012)明显增高,而且大多数患者在术后早期(术后1周)即出现新发房颤.此外,房间阻滞组超声指导下起搏器优化率(41.1%对11.5%,P=0.012)也明显增高,并且需要更长的AV/PV间期.结论 房间阻滞增加CRT-D术后新发房颤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下腔静脉异位引流发病率低,是罕见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需要选择特殊路径建立轨道,增加了介入封堵术的难度及风险。我院2000年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总计发现3例并发下腔静脉异位引流的患者,其中2例成功行介入封堵术,1例放弃介入手术。我们总结经验及体会,探讨经特殊途径行介入封堵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正>体力活动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增加体力活动量对于降低各种疾病的风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静坐少动、体力活动不足的生活方式会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1]。研究表明体力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因素。这些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癌症(结肠癌和乳腺癌)、肥胖、高血压、骨和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