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292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湖北农村女性打麻将和看手机行为与抑郁状况的关系, 为改善农村女性身心健康提供建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湖北7个县/市8个行政村1 367例成年妇女, 抑郁状况的测量采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10, CESD-10), 并进行百分数转化。分值越高, 抑郁程度越低, 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结果   15~44岁的妇女的CESD-10得分(77.63±13.95)高于45-64岁(73.17±17.01)和≥65岁(69.25±18.16)的得分(P < 0.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 每天看手机时间与农村妇女抑郁状况之间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 尤其对45-64岁女性抑郁状况的影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 看手机时间越长, 抑郁程度越高; 打麻将对各年龄段妇女抑郁状况影响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   结论   看手机行为与湖北农村女性抑郁状况之间存在相关性, 减少农村女性特别是中年妇女的手机使用是今后健康教育与妇联工作中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提高国家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项目效果,第2个周期(2012-2014年)筛查模式调整为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本研究通过对2014年度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模式的质量和效果,为完善筛查流程、提高筛查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模式为全国35~64岁农村户籍女性进行群体性乳腺癌筛查:先为符合条件的农村女性进行乳腺临床检查联合乳腺超声检查,超声BI-RADS 0、4、5级者进行乳腺X射线检查(mammography,MG),X射线BI-RADS 0、4、5级者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乳腺超声、X射线BI-RADS 1、2、3级者进行1年随访。检查数据以统计报表和个案表(筛出乳腺癌患者)形式录入《国家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信息直报系统》。分东、中、西部地区计算乳腺癌召回率、活检率、活检阳性预测值、检出率、早诊率、原位癌比例、早期癌比例、漏检率、假阳性率等主要评估指标;使用χ^2检验对地区间指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14年为30个省(市、区)697个项目县共1373524名35~64岁农村女性进行了乳腺癌筛查。检出乳腺癌1190例,检出率为0.87‰;东、中、西部地区检出乳腺癌例数分别为404、375和411例,检出率分别为0.90‰、0.86‰和0.84‰,地区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5,P>0.05。共检出早期乳腺癌1014例,早诊率为85.21%;东、中、西部地区检出早期乳腺癌例数分别为353、323和338例,早诊率分别为87.38%、86.13%和82.24%,地区间早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38,P>0.05。检出原位癌82例,原位癌比例为6.89%;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检出原位癌39、23和20例,原位癌比例分别为9.65%、6.13%和4.87%,原位癌比例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7,P<0.05。检出早期癌(0+Ⅰ期)387例,早期癌比例为32.52%;东、中、西部地区早期癌例数分别为159、115和113例,早期癌比例分别为39.36%、30.67%和27.49%,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22,P<0.01。MG复筛人数为33129人,召回率为2.41%;东、中、西部地区MG复筛人数分别为12827、11616和8686人,召回率分别为2.87%、2.67%和1.77%,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P<0.01。3088人接受活检,活检率为0.22%;东、中、西部地区接受活检人数分别为1106、1006和976人,活检率分别为0.25%、0.23%和0.20%,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10,P<0.01。超声初筛漏检率为7.23%,其中BI-RADS 3级漏检率为6.89%;MG复筛BI-RADS 3级漏检率3.99%;仅超声检出乳腺癌比例为5.58%。结论2014年中国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检出和早诊情况符合相关质控要求,说明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在中国农村地区可行且有效。但本筛查流程的漏检率仍较高,需进行流程优化。应加强MG和活检设备配置及技术培训,以提高乳腺癌筛查服务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检出率和早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漯河市农村妇女对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3月至4月在漯河市随机抽取6007名年龄为21~65岁已婚农村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007例农村妇女对宫颈癌防治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23.4%,其知晓率与年龄和文化程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漯河市农村妇女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应采用适合农村妇女的宣教方式对其进行宫颈癌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江西省2016-2017年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数据,了解项目实施及全省农村妇女宫颈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依据国家统一制定的项目技术方案,对项目县符合条件且自愿参加的农村妇女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妇科临床检查、醋酸/碘染色检查(VIA/VILI)或宫颈细胞学[采用伯塞斯达系统(TBS)分类或者巴氏分级报告进行评价]初筛、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学诊断。收集2016-2017年全省项目县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的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2016年和2017年宫颈癌初筛使用方法及其阳性检出率差异,以及进一步检查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等检出情况。结果 2016-2017年全省共检查66. 82万名农村妇女,使用VIA/VILI和宫颈细胞学进行初筛的比例各约占50%;初筛阳性检出率VIA/VILI高于巴氏报告,高于TBS报告(P<0. 05); 2016-2017年共检出阳性个案1 975例,2016年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检出率为197. 08/10万和33. 83/10万,2017年两者分别为120. 23/10万和21. 10/10万,两年间宫颈疾病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65);阳性个案中以35~44岁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女性居多。结论宫颈癌检查初筛方法逐步改进,但检查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政府应加大投入,保障农村妇女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8年1至3月按经济富裕和落后分别随机抽取一个县,其中宜川县随机抽取9个乡镇295名农村妇女,吴起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200名农村妇女;自编宫颈癌相关知识认知量表,共33个条目,包括:基本情况、宫颈癌认知、HPV的认知、妇科筛查及认知等,由经过培训的医学专业人员入户一对一进行调查。结果 延安市农村妇女对宫颈癌的认知得分较低,对宫颈癌相关认知的知晓率为19.6%~82.4%,对HPV的知晓率为6.1%~32.5%,13%的女性认为妇科检查不重要,14%以上的女性未做过妇科检查,不同经济状况、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认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4、10.797、25.135、39.976、54.849、5.613、15.619、19.997、103.617,均P<0.05)。结论 延安市农村女性宫颈癌的认知度很低,健康教育和定期筛查是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引导农村妇女合理有序就医,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探索其就医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二元Probit回归、Bootstrap抽样方法对农村妇女就医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农村妇女的就医选择行为受到其主观态度、结构性因素和知觉行为控制因素的正向影响(β = 0.403,0.388,0.096,P<0.05),医疗自付费用支出在农村妇女主观态度及其就医选择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 = 0.135,95%CI: 0.026~0.054)。 结论 农村妇女就医选择行为受到主观态度、结构性因素和知觉行为控制因素的影响,应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合理统筹医联体医保政策;夯实农村基层首诊制度,推进基层医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效率,对农村妇女就医选择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目前国际上较常用的"三阶梯"筛查方法,即对目标人群进行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同时采集宫颈脱落细胞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2001年国际癌症协会推荐的TBS分类系统的诊断标准,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细胞学异常或妇科检查可疑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在阴道镜直视下活检,进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金标准。结果:调查覆盖贵州省全部市州和54.54%的县,且调查样本量达49万余例。由于样本量大、覆盖范围广,调查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农村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病情况,检出细胞学阳性(ASC-US及以上病变)病例17094例,阳性率为3.48%;检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898例,检出率18.29/万。9个市州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细胞学阳性检出率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贵州省农村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病率为18.29/10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与分析本县农村妇女“两癌筛查”情况。方法:2018至2019两年本县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对本县35~65岁的农村贫困妇女进行了两癌筛查,共13058人。筛查内容有乳腺触诊检查、B超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常见妇女病检查等。结果:2018年至2019年共筛查了13058人,检出宫颈癌6例(45.95/10万),乳腺癌8例(61.27/10万)。结论:本县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较高,为进一步提高两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率,需要进一步加大筛查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妇女疾病的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以及经济因素等的影响,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村妇女很少参与到常规的体检中去,而据相关调查报道[1],农村妇女在接受妇科检查后,妇科疾病的检出率高达65%,且仅有50%的农村妇女在检出妇科疾病后会选择赴医院接受治疗。由此可见,在农村、社区等处加大对妇女疾病普查普治的力度对改善妇女的生存质量,防止某些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基层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普查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万安县517例农村已婚妇女进行了生殖道感染防治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生殖健康检查,并对授课前、后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在健康教育前目标人群对生殖道感染及生殖健康知识缺乏,自愿接受生殖健康检查行为差;通过健康教育授课后,生殖道感染及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对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欲增强,增强了自觉参加普查的意识。结论:加强对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教育是改变人们性知识和生殖保健态度,预防生殖道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