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29篇 |
国内免费 | 163篇 |
完全免费 | 1371篇 |
专业分类
肿瘤学 | 1186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66篇 |
2021年 | 225篇 |
2020年 | 65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400篇 |
2016年 | 414篇 |
2015年 | 204篇 |
2014年 | 357篇 |
2013年 | 421篇 |
2012年 | 516篇 |
2011年 | 651篇 |
2010年 | 579篇 |
2009年 | 660篇 |
2008年 | 622篇 |
2007年 | 574篇 |
2006年 | 638篇 |
2005年 | 593篇 |
2004年 | 633篇 |
2003年 | 619篇 |
2002年 | 637篇 |
2001年 | 637篇 |
2000年 | 514篇 |
1999年 | 374篇 |
1998年 | 280篇 |
1997年 | 189篇 |
1996年 | 196篇 |
1995年 | 163篇 |
1994年 | 104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6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去甲长春花碱加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2例 总被引:470,自引:5,他引:465
目的观察抗肿瘤新药去甲长春花碱(Navelbine,NVB)加顺铂(Cisplatin,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cellungcancer,NSCLC)的疗效。方法治疗NSCLC42例。男性33例,女性9例。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27例),ⅢB期17例,Ⅳ期25例。24例初治,18例复治。结果部分缓解(PR)20例,稳定(S)18例,进展(P)4例,总有效率47.6%。每周NVB≥25mg/m2的有效率为54.2%,<25mg/m2的有效率38.9%。中位缓解期3.3个月,中位生存期8.5个月。NVB的剂量限制毒性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占100.0%,其中Ⅲ、Ⅳ度为66.6%。注射局部静脉毒性发生率40.5%。结论以NVB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有效率高,毒性可以耐受,是一个有前途的抗肿瘤新药。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80,自引:5,他引:175
王金万 孙燕 刘永煜 于起涛 张沂平 李凯 朱允中 周清华 侯梅 管忠震 李维廉 庄武 王东林 梁后杰 秦凤展 卢辉山 刘晓晴 孙红 张燕军 王杰军 罗素霞 杨瑞合 涂远荣 王秀问 宋恕平 周静敏 游丽芬 王竞 姚晨 《中国肺癌杂志》2005,8(4):283-290
背景与目的Endostar^TM(YH-16)是中国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该药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Ⅰ、Ⅱ期临床结果证明该药单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YH-16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N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4月~2004年6月,493例一般状况评分为0~2,经病理和细胞学确诊的Ⅲ/Ⅳ期NSCLC患者进入NP联合YH-16与NP联合安慰剂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的终点目标是有效率(RR)、临床受益率(CBR)、肿瘤进展时间(TTP)、生活质量(QOL)以及安全性。结果486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RR分别为35.4%和19,5%(P=0.0003),总CBR分别为73.3%和64.0%(P=0.035),总的中位TTP分别为6.3个月和3.6个月(P=0.0000)。对初治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40.0%和23.9%(P=0.003),CBR分别为76.5%和65.0%(P=0.023),中位TTP分别为6.6个月和3.7个月(P=0.0000);对复治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23.9%和8.5%(P=0.034),CBR分别为65.2%和61.7%(P=0.68),中位TTP分别为5.7个月和3.2个月(P=0.0002)。试验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较对照组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疗后QOL评分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5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性方面,中、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YH-16与NP方案联合,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的RR及中位TTP,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Gemcitabine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3,自引:1,他引:162
目的:评价Gemcitabine(中文译名:健择)单药及其与顺氯铵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材料与方法:1.健择单药研究:从1997年9月至1998年5月入选Ⅲ,Ⅳ天各注一次,每28天为一疗程,2.健择与顺氯铂铵联合化疗研究,从1997年10月至1998年7月入选Ⅲ,Ⅳ期各注一次,顺氯铂铵100mg/m^2第一天用,每28天为一疗程,结果:1.健择 相似文献
4.
肺切除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治疗局部晚期肺癌 总被引:98,自引:13,他引:85
目的 总结349例肺切除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3年2月-2000年12月,对349例肺癌患者施行肺切除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肺切除合并肺动脉切除重建术205例;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75例;合并上腔静脉切除重建术65例,其中3例同时合并隆凸切除重建术;合并胸主动脉切除重建术4例。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0.6%。发生手术并发症53例次,发生率为15.2%。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9.36%、59.93%、33.14%和23.56%。结论 肺切除合并受肺癌侵犯的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6.
Navelbine治疗晚期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报告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7
1992年7月至1993年2月,用NAVELBINE治疗35例Ⅲ—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包括鳞癌12例,腺癌18例、肺泡癌3例、腺样囊腺瘤和大细胞癌各1例。实际可评价的病人34例,其中Navelbine单药治疗16例(25mg/m~2/周×4),5例PR,有效率为31.3%。联合治疗(Navelbine+CDDP)18例,CR1例(5.6%)PR8例(44.4%),总有效率为50%。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Ⅲ—Ⅳ级发生率为32.4%,其中一例高龄者白细胞严重减少,合并败血症而死亡。该研究提示,Navelbine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价值是肯定的,主要剂量限制毒性为骨髓抑制,应在肿瘤学专家的指导下使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97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分期和生存研究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58
目的 基于国际抗癌联盟的肺癌TNM97分期,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和生存的因素。方法 采集1969年4月-1993年12月的1757例连续手术病例(包括完全性切除病例,减量切除病例和单纯剖胸探查病例)随访至1998年11月30日,用SPSS统计软件包的Kaplan-Meier和CoxIB期53.9%,Ⅱ期33.5%,ⅢA期14.7%,ⅢB期5.5%,Ⅳ期7.0%,总5年生存率28.2%,5,10 相似文献
8.
大鼠肺癌侵袭转移中明胶酶A及其抑制剂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5
目的探讨明胶酶A(MMP-2)及其抑制剂(TIMP-2)和DNA指数(DNA index,DI)在大鼠肺癌的发生和侵袭转移中的动态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3-甲基胆蒽(MCA)及二乙基亚硝胺(DEN)碘油溶液在80只大鼠左肺叶支气管灌注诱发大鼠肺癌.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鼠肺癌侵袭转移中MMP-2、TIMP-2的蛋白及mRNA表达,在Feulgen染色切片上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DI值.结果随大鼠肺癌的发生发展,MMP-2和TIMP-2的阳性表达均逐渐增加,阳性率范围分别为8.5%~85.7%和6.4%~35.7%,DNA指数(DI值)亦逐渐增高[(1.47±0.54)~(2.87±0.55)].MMP-2的表达在原位癌与早期癌、早期癌与转移癌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肺癌与对照组和非癌性病变相比,MMP-2和TIMP-2表达的升高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DI值的升高在原位癌与不典型增生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大鼠肺癌癌变中TIMP-2的表达与MMP-2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MMP-2的表达与DNA异倍体呈正相关(P<0.01),并且MMP-2与大鼠肺癌晚期发生转移呈正相关.结论激活的MMP-2对基底膜(BM)等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降解破坏,可能是诱发性肺癌侵袭转移的关键步骤.MMPs与TIMPs平衡状态的失衡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的生物学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现状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吉西他滨是近年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新药。国外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实其单一用药有效率稳定在20%以上,中位生存34周,可明显改善肿瘤相关症状,毒性易耐受,本文综述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0.
奈达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报告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Xu RH Guan ZZ Jiang WQ Huang H Hu XH Xie WM Li XG Liu YL Pan LX Dai AD Zhuang W Zhang C Ma ZY Wang JH 《癌症》2002,21(12):1354-1358
背景与目的:观察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复治NSCLC病人进入奈达铂单单治疗组,奈达铂100mg/m^2静滴,每3周重复。将初治病人(未接受过化疗)随机分组,试验组化疗方案为奈达铂联合VDS,对照组为DDP联合VDS。结果:共138你病人,其中化疗方案单药组复发病例16例,联合治疗试验组60例,联合治疗对照组62例。单药组病人,既往均接受了DDP或卡铂的治疗,仍然有12.5%的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基本接近,分别为26.7%与25.8%。在不良反应方面,贫血及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奈达铂组与DDP组基本一致,而血小板的抑制率,奈达铂组则明显高于顺铂组,且严重的血小板下降在奈达铂组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奈达铂可致轻度恶心、呕吐。结论:奈达铂对晚期的NSCLC有一定的疗效,对于顺铂或卡铂耐药的NSCLC病人,奈达铂仍有一定的有效率。奈达铂单药或联合治疗临床可耐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特别是血小板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