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9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936篇
内科学   219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273篇
综合类   1080篇
预防医学   427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388篇
  2篇
中国医学   396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5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姚博炜  高斌  楼能 《浙江医学》2022,44(1):64-67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以及麻醉清醒前是否拔除导尿管的影响。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胸科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150例患者,根据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躁动分为躁动组与无躁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是否在麻醉清醒前拔除导尿管将患者分为麻醉清醒前拔除导尿管(观察组)和麻醉清醒前未拔除导尿管(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尿道刺激发生率、躁动发生率、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的差异。结果150例胸科手术患者中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23例,躁动发生率为15.3%。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120min、术中出血量≥200ml、术后无镇痛、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管、肌松药物残留、麻醉清醒后拔除导尿管是导致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150例患者中观察组93例,对照组57例,观察组尿道刺激发生率、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3d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指令恢复时间均明显更短(均P<0.05)。结论手术时间≥120min、术中出血量≥200ml、术后无镇痛、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管、肌松药物残留、麻醉清醒后拔除导尿管是导致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麻醉清醒前拔除导尿管可减少术后躁动、减轻尿道刺激,提升患者躯体舒适度,有利于加快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2.
刘玲 《新中医》2021,53(1):158-161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采用前列地尔结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价值和护理效果。方法: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4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实施手术后,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周。对比2组DVT发生率和48 h伤口引流量、治疗前后髌下10 cm周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的差异。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较对照组低,48 h伤口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髌下10 cm周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髌下10 cm周径、VAS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髌下10 cm周径较对照组短,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小板、APTT、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小板、APTT、D-D较前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少,APTT较对照组短,D-D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下肢DVT采用前列地尔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能明显降低下肢DVT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构建面神经夹挫伤大鼠动物模型,应用溴莫尼定对面神经损伤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研究溴莫尼定对损伤面神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面神经夹挫伤大鼠动物模型,对动物模型进行持续21天的溴莫尼定治疗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给药后各个时间点的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对取下的面神经损伤部位行HE染色形态学观察,通过免疫组化检测面神经损伤组织S100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面神经核团S100蛋白及FGF成纤维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自然恢复组及溴莫尼定治疗组在药物干预的第14、21天后,溴莫尼定组的面瘫评分较自然恢复组显著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生理学评估:药物干预第21天后,溴莫尼定组其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明显升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结果:溴莫尼定干预21天,其面神经新生髓鞘数量及厚度较自然恢复组显著增加,且神经横截面积及数量均显著增多,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术后自然恢复组及溴莫尼定组其S100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自然恢复组与溴莫尼定组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以及S100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溴莫尼定干预第21天,溴莫尼定组S100蛋白、FGF的表达均较自然恢复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溴莫尼定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上调FGF以及S100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神经恢复,缩短了CMAPs潜伏期,升高其波幅,维持新生轴突数量及其髓鞘结构的稳定,最终起到保护面神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儿童由于其认知力的特殊性,在临床属于特殊的患者群体,在就医疗过程中,此类患者的安全管理较为重要。小儿外科属医院特殊科室之一,为了确保该科室的患者安全,完善各项护理管理制度,防范各项护理风险,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性。从患儿入院开始,到手术前和手术后以及出院等必须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更好地完善小儿外科的管理制度,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6.
从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概述,骨科支具引起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3方面进行综述,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临床实践和护理科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家庭参与式查房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12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重症患者家属93名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6)。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参与式查房。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无焦虑、无抑郁的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IES-R中的侵犯、唤醒、逃避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参与式查房有利于缓解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正>细胞减灭术联合足疗程紫杉类和铂类联合化疗的标准方式,以减少肿瘤体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1,2])。肿瘤减灭术中切除范围较广、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围手术期输血是纠正失血贫血的有效方式,可增强患者手术耐受力、保障手术安全、促使术后刀口愈合和身体恢复,肿瘤减灭术围手术期患者常需要输血治疗~([3])。异体输血对卵巢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探讨同种异体输血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对改善围手术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肿瘤减灭术的晚期卵巢癌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同种异体输血和自体输血,探讨2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2,(6):361-365
目的分析肺结核并发肺栓塞的相关独立诊断指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21年9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肺结核并发肺栓塞34例;按年龄、性别匹配的原则以1∶4的比例收集同期住院的单纯肺结核患者13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合并症和实验室指标, 两组患者的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肺结核患者并发肺栓塞的相关诊断指标, 通过模型方程进行转换构建联合因子, 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确定最佳临界值, 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肺结核并发肺栓塞组患者胸闷[67.6%(23/34)比22.1%(30/136)]、晕厥[23.5%(8/34)比0.7%(1/136)]、发热[55.9%(19/34)比36.0%(49/136)]的发生率, 有使用止血药[100.0%(34/34)比13.2%(18/136)]、静脉血栓史[8.8%(3/34)比0.7%(1/136)]、心房颤动[11.8%(4/34)比2.2%(3/136)]的比例, 以及D-二聚体水平[4.090 0(1.035 0, 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手工推注法与自然垂降生理盐水柱法经三向瓣膜式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单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手工推注法打开三向瓣膜,观察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自然垂降法打开三向瓣膜,比较2种方法引导腔内心电图的导管尖端位置准确性、P波中断率、特征性P波出现率、0.9%氯化钠注射液用量及操作便捷性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位置正常比例为94%,对照组导管尖端位置正常比例为8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尖端位置最佳比例为90%,对照组导管尖端位置最佳的比例为7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波中断比例为24%,对照组P波中断的比例为9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特征性P波的比例为92%,对照组出现特征性P波的比例为7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0.9%氯化钠注射液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操作便捷性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应用自然垂降0.9%氯化钠注射液柱法经三向瓣膜式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的效果理想,且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