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IS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留置线拴;脑缺血模型(MO)组缺血前吸入纯氧30 min后行大脑中动脉阻闭(MCAO),2 h后抽出线栓恢复再灌注;吸入ISO组缺血前吸入0.9%ISO 30 min;乳化ISO组缺血前给予17 ml.kg?.1h?18%乳化ISO;异丙酚(PRO)组缺血前给予15 mg.kg?1PRO;30%脂肪乳(INT)组缺血前给予30%INT17 ml.kg?.1h?1,各组于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DNS)并计算24 h时脑梗死体积。结果术后,乳化ISO组、吸入ISO组和PRO组的DNS评分明显低于MO组(P<0.05);再灌注24 h后MO组的脑梗死体积为227.5±18.15 mm3,乳化ISO组、吸入ISO组的梗死面积缩小(P<0.05),但乳化ISO组和吸入ISO组的梗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前给予乳化IS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系列分子量较低的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olycaprolactone-Poly(ethylene glycol),PEG-PCL—PEG)三嵌段共聚物。分别采用FTIR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PEG-PCL-PEG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当水溶液浓度高于临界凝胶浓度(Critical gel concentration,CGC)时,随着温度的变化聚合物水溶液会呈现特有的凝胶-溶胶转变。研究了共聚物亲水疏水链段的比例和长度,以及热历史等对凝胶-溶胶转变行为的影响。通过调节上述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凝胶-溶胶转变温度范围,有助于PEG—PCL-PEG水凝胶在可注射药物控制释放系统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和幽门螺杆菌尿素膜通道蛋白(UreⅠ)融合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tB/ure Ⅰ,并初步研究融合蛋白Ct B/Ure Ⅰ的表达特性和免疫特性.方法:PCR从pUC18 ctB中克隆ctB基因,定向在pET32a(+)/ureⅠ的ureⅠ基因5'端插入ctB基因,构建ctB和ure Ⅰ双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tB/ure Ⅰ,转该质粒于E.coli BL-21(DE3),经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工程菌.IPTG诱导表达,HP-His亲和层析纯化,SDS-PAGE和Gel-Pro Analizer4分析,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用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特性.结果:工程菌含完整的ctB和ure Ⅰ基因,与相对应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在22℃,1 mmol/L IPTG诱导4 h后,重组蛋白的表达占菌体总蛋白12%,亲和层析纯化后蛋白纯度为94.3%.Western blot表明重组蛋白分别能与相应的抗体反应,该蛋白免疫小鼠后能产生相应的IgG抗体.结论:成功构建了能表达CtB/Ure Ⅰ蛋白的大肠杆菌表达菌株.对融合蛋白表达和纯化后,初步证明了该重组蛋白有CtB和Ure Ⅰ的双特异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为研究新型幽门螺杆菌疫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因重组机制的存在使得B细胞抗原受体呈现高度的多态性,这其中包括大量的自身反应性抗原受体;而免疫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对自身抗原耐受状态的形成正是为了避免对机体自身的攻击。传统认为这主要缘于自身反应性细胞或克隆的死亡性清除,即细胞选择;近年来随基因操作技术特别是转基因及基因靶导技术的成熟运用,发现这些被“清除”的细胞并非全部死亡,其中大部分是通过重新启动基因重组机制以一种“受体选择”(Receptor selection)的方式,以重组的新的非自身反应性受体替代了原自身反应性受体;同时受体选择尚参与成熟B特异性的调整,以使正参与免疫反应B细胞受体更加多样化从而适应当前免疫应答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对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产ESBLs菌株进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研究,并同时对钝化酶基因DNA测序,进行网上基因相似性检索。结果20株耐氨基糖苷类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分别有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2”)-Ⅰ和aph(3’)-Ⅵ,以aac(3)-Ⅰ、aac(3)-Ⅱ和aac(6’)-Ⅰ为主。部分菌株同时可含有多种钝化酶基因。DNA测序分析结果与国外报道已知相应氨基糖苷钝化酶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普遍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得到的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钝化酶基因型主要是aac(6')-Ⅰ,aac(3)-Ⅱ,aac(3)-Ⅰ和ant(2″)-Ⅰ。  相似文献   
6.
甘露聚糖修饰的靶向纳米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甘露聚糖修饰的靶向纳米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胆固醇氯甲酸醋和N,N-二甲基乙二胺反应生成313[N-(N’,N’-二甲基氨基乙烷)-氨基甲酰]胆固醇(DC—chol),以DC—chol、二棕榈磷脂酰基乙醇胺(DoPE)和N-[2-(胆固醇氧羰基氨基)乙基]用氨酰甲基化革露聚糖(chol—AECM—mannan)为原料合成甘露聚糖修饰的靶向纳米脂质体,检测脂质体粒径大小。应用C57小鼠制备移植性肺癌模型,静脉给予各种纳米脂质体(实验纳米脂质体,无革露聚糖修饰的包裹有EGFR的纳米脂质体、空纳米脂质体)及对照EGFR,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及肿瘤生长情况;行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漓度差别。结果脂质体粒径大小为132.6nm。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均显示实验组小鼠血清有抗体产生而且抗体漓度远大于其他对照组。实验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EGFR及空白脂质体组,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抑制,甘露聚糖修饰的靶向纳米脂质体对小鼠肺癌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分布和耐药性。结果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3.89%)、畏寒或寒战(59.18%)、右上腹痛(58.05%)。外周血液白细胞增多占58.80%,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占60.04%,碱性磷酸酶升高占35.96%。所获116株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1.03%、27.59%和8.62%。阿米卡星、头孢菌素类和泰能对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好,喹诺酮类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敏感性较好。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优势菌,对当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分析间充质干细胞(MSCs)制剂临床试验注册现状。方法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临床试验登记注册网站上检索2014年12月15日前登记的MSCs临床试验项目,使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项目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全球共开展430项MSCs临床试验,中国101项,数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主要的研究疾病为移植物抗宿主病、骨关节炎、肝硬化和多发性硬化等。MSCs临床试验的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脐带和脂肪组织,分别占44.4%、20.0%和12.8%。MSCs临床试验以Ⅰ、Ⅰ/Ⅱ和Ⅱ期临床试验为主,共计351项,占81.6%,处于早期临床试验阶段,且试验设计参差不齐。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制剂临床试验适应证广,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前期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的疗效。方法 2013年4月-7月随机选取心血管内科拟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45例,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地佐辛组(D组)、吗啡组(M组)。常规术前探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以及术前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两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30 min静脉分别给予地佐辛5 mg或吗啡5 mg镇痛,术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和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分次静脉给予对应组别用药2~3 mg,术毕记录手术时间,术后2、6、24 h随访患者,评估患者疼痛状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疼痛评级指数、术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镇痛效果优于吗啡,但仍然存在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鉴于目前全身麻醉尚未能完全推行的情况下,地佐辛用于心房颤动消融术中镇痛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生物医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单一学科知识背景将无法满足前沿技术研发的需求。如何在本科生教育中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科研创新人才是高校面临的难题。国家级的科研创新基地,例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等,具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和科研教学资源,对本科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16年创立的“华西生物国重创新班”为例,对以国家级科研机构为主导的、多学科交叉的本科生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