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67篇
  免费   8768篇
  国内免费   5916篇
耳鼻咽喉   680篇
儿科学   1298篇
妇产科学   766篇
基础医学   6796篇
口腔科学   1610篇
临床医学   10235篇
内科学   9097篇
皮肤病学   592篇
神经病学   3102篇
特种医学   30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7683篇
综合类   18691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7222篇
眼科学   1584篇
药学   9812篇
  106篇
中国医学   6962篇
肿瘤学   5443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1319篇
  2022年   2585篇
  2021年   3837篇
  2020年   3415篇
  2019年   2258篇
  2018年   2235篇
  2017年   2721篇
  2016年   2100篇
  2015年   3656篇
  2014年   4600篇
  2013年   4882篇
  2012年   7142篇
  2011年   7469篇
  2010年   5836篇
  2009年   5132篇
  2008年   5484篇
  2007年   5113篇
  2006年   4806篇
  2005年   3897篇
  2004年   2856篇
  2003年   2567篇
  2002年   2060篇
  2001年   1842篇
  2000年   1540篇
  1999年   1123篇
  1998年   603篇
  1997年   546篇
  1996年   457篇
  1995年   472篇
  1994年   374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35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156篇
  1987年   121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9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4篇
  196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多样的环境因素使得不同产地栽培滇重楼的化学成分也丰富多样,不同居群栽培滇重楼的甾体皂苷类成分具有很大的差异,多源数据融合分析能更全面的表征药材化学信息,建立一个高效而准确的产地鉴别模型,为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来自云南和四川的8个产地(保山、楚雄、大理、红河、丽江、成都、文山、玉溪)共366份栽培滇重楼根茎为实验材料,采集其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ATR-FTMIR)数据。采用Kennard-Stone算法将不同产地的样品分为2/3的训练集和1/3的预测集,基于4种特征变量提取方法(CARS、VIP、SPA、SO-Covsel)结合2种数据融合策略(低级数据融合和中级数据融合),建立偏最小二乘产地判别分析模型。根据模型参数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评估模型的稳定性,模型训练集和预测集准确率(ACC)评估模型分类性能。结果 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均能反应不同产地栽培滇重楼的化学成分差异,在中级数据融合中,基于VIP和SPA提取的特征变量建立的模型正确率均大于94%。相较于中级数据融合,低级数据融合模型得到了最为满意的结果,其预测集分类正确率达到100%。结论 根据近红外和中红外数据建立的低级数据融合PLS-DA模型,能够用于栽培滇重楼的产地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溶血磷脂酸(LP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创伤性骨折下肢静脉栓塞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创伤性骨折者(观察组),根据有无DVT:有DVT组33例,无DVT组71例;根据创伤严重程度:轻度组61例,重度组43例。另选取本院同期9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人群、不同病情程度以及有无DVT者血浆Hcy、LPA及血清TGF-β1水平,分析Hcy、LPA及TGF-β1对DVT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Hcy、LPA及TGF-β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Hcy、LPA及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DVT组者Hcy、LPA及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ROC曲线分析可知,Hcy+LPA+TGF-β1三者联合预测创伤性骨折后发生DVT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0%、8130%,明显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Hcy、LPA及TGF-β1在创伤性骨折发生下肢静脉栓塞时水平均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下肢静脉栓塞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长径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评估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否有明显益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8例,开腹手术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病理特征、围手术期结果、住院总费用。对比术后使用和不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生存率。结果 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9/28),开腹组为52.3%(23/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5±3.2) d比(15.0±3.5) d,P=0.004];术后中位住院天数明显缩短(7.5 d 比 9.0 d,P=0.006);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03)。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13~129个月),期间未出现与肿瘤相关的死亡病例。开腹组有2例死亡,分别因乳腺癌和心脏病;腹腔镜组有1例死亡,死亡原因与胃间质瘤无关。72例患者中,40例术后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开腹组22例(50.0%),腹腔镜组18例(64.3%),两组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患者例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4,P=0.234)。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总体生存率与未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实现R0切除的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未增加生存率,且未使用伊马替尼者未出现与肿瘤相关的死亡、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5.
宫腔积液指宫腔内液体积存(积水、积血或积脓),是绝经后女性常见体征之一,常于超声检查时发现。持续宫腔积液患者,需宫腔镜检查寻找病因。本文报道1例以宫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胃型宫颈腺癌的患者。通过病例回顾并文献复习,以期为更多绝经后宫腔积液及宫颈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避免漏诊及误诊。1病例资料患者67岁,女,主因"绝经18年,不规则阴道出血2月"于2020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  相似文献   
6.
Recent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suggested that 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 use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biliary tract cancer (BTC), however, confounders were not adequately controlled. Our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PPI use and subsequent risk of BTC and its subtypes in three well-established cohorts. We conducted a pooled analysis of the subjects free of cancers in UK Biobank (n = 463 643), Nurses' Health Study (NHS, n = 80 235) and NHS II (n = 95 869). Propensity score weighted Cox models were used to estimate marginal HRs of PPIs use on BTC risk, accounting for potential confounders. We documented 284 BTC cases in UK Biobank (median follow-up: 7.6 years), and 91 cases in NHS and NHS II cohorts (median follow-up: 15.8 years). In UK biobank, PPI users had a 96% higher risk of BTC compared to nonusers in crude model (HR 1.96, 95% CI 1.44-2.66), but the effect was attenuated to null after adjusting for potential confounders (HR 0.95, 95% CI 0.60-1.49). PPI use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BTC in the pooled analysis of three cohorts (HR 0.93, 95% CI 0.60-1.43). We also observed no associations between PPI use with risk of intrahepatic (HR 1.00, 95% CI 0.49-2.04), extrahepatic bile duct (HR 1.09, 95% CI 0.52-2.27) and gallbladder cancers (HR 0.66, 95% CI 0.26-1.66) in UK Biobank. In summary, regular use of PPIs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BTC and its subtypes.  相似文献   
7.
地鳖中的纤溶活性蛋白是从地鳖中提取的具有抗栓及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其口服易被上消化道酶分解从而限制了应用。采用恒流泵滴制法开发地鳖纤溶活性蛋白时间/pH依赖口服结肠靶向微囊(EnpolypHaga fibrinolytic protein oral colon targeting microcapsules, CTM-EFP)。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寻找到包封率为60.17 % ± 2.72 %、载药量为15.50 % ± 0.44 % 的最佳配方。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微囊呈球形、表面光滑,在人工肠液中24 h的累积释放度为99.53 % ± 0.69 %,在人工胃液中24 h累积释放度为7.43 ± 1.04 %,通过时间/pH依赖达到结肠靶向作用。CTM-EFP在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放曲线符合Korsmeyer方程,提示地鳖纤溶活性蛋白(EnpolypHaga fibrinolytic protein, EFP)是通过扩散和侵蚀机制结合释放的。CTM-EFP为EFP的口服给药提供了一种新的剂型,为EFP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并分析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 f.,BIH)治疗肝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并通过大鼠体内实验验证相关预测靶点及筒鞘蛇菰提取物-蛇菰多糖(Polysaccharides of 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 f.,BPS)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化学专业数据库、TCMID和TCMSP平台检索筒鞘蛇菰组成的化合物及可能靶点,以肝损伤为关键词检索GeneCards和网站,获得相关靶点,绘制Venn图,选交集靶点,将“化合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关系导入Cytoscape V3.7.2软件,获得化合物-靶点-疾病的三重网络,对化合物及相关靶点蛋白行分子对接,并用交集靶点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图及进行GO生物功能和KEGG信号途径富集分析。结果 筒鞘蛇菰主要成分有11个化合物,其中与肝损伤有37个交集靶点,高度关联靶点包括NOS3、ESR1、TNF、MAOA、PTGS2、IL10等,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筒鞘蛇菰治疗肝损伤的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肾上腺素能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交互通路等有关,而且ADRA1B、ADRA2A、ADRA2C、ADRB1/2等基因高度富集于这些通路中。动物体内实验发现BPS灌胃处理可减轻肝组织损伤、调控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提高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并增强肝组织内氧化应激相关蛋白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和醌NADH脱氢酶1(NQO1)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鼠体内氧化应激损伤、减轻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达到保护实验性肝损伤的作用。结论 本研究初步确定筒鞘蛇菰治疗肝损伤的有效成分、“化合物-蛋白-靶点”关联网络及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并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证实蛇菰多糖保护肝损伤的机制与上调NRF2/NQO1通路来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性损伤、减轻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13a)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检测方法。方法提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4例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总DNA后,使用HindⅢ内切酶和质粒安全性ATP依赖DNA酶(PSAD)分别进行酶切;根据松弛环状DNA(rcDNA)和cccDNA的结构差异,设计特异性扩增HBV cccDNA的引物,对酶切后的产物进行滚环扩增(RCA)和PCR扩增;并筛选crRNA,建立基于CRISPR/Cas13a技术的HBV cccDNA检测新方法。结果利用α-1-抗胰蛋白酶(A1AT)和HBV表面抗原(HBsAg)引物对双重酶切后的产物进行扩增,验证产物中HBV基因组的存在;利用HBV cccDNA和HBV rcDNA引物对PSDA酶切后的产物扩增,验证了产物中只存在HBV cccDNA;利用RCA后的阳性样本作为模板梯度稀释,然后进行PCR扩增转录后使用CRISPR/Cas13a检测,计算出检测下限为10拷贝/μl。结论本研究建立了RCA-PCR-CRISPR-Cas13a的新型检测方法,可对HBV cccDNA进行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检测,为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评估、治疗终点的确定以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