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1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组蛋白乙酰化与DNA甲基化的交互调控在肝脏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组蛋白乙酰化与DNA甲基化在肝脏炎症反应中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肝脏炎症反应的控制寻找新的潜在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龚作炯  王鲁文  陈瑞  张频 《肝脏》2006,11(3):167-169
目的检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内质网分子伴侣糖调节蛋白94的表达情况,探讨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24只SD雌性大鼠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给予乙醇加鱼油灌胃配合高脂饮食8周,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内质网分子伴侣糖调节蛋白94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糖调节蛋白9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存在糖调节蛋白94高表达,这可能是该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湖北省直机关干部中脂肪肝的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4—2006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全面健康体检的661例湖北省直机关干部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资料包括腹部B超、血脂、血糖、转氨酶、HBsAg、血压、心电图、体重。结果:661例受检者共检出脂肪肝146例,检出率为22.09%。其中男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7、62%和5.45%(P〈0.01)。50—59岁组脂肪肝检出率最高,为28.78%。脂肪肝组的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异常心电图、超体重、转氨酶升高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脂肪肝组HBsAg的检出率与非脂肪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湖北省直机关干部中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且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关系密切,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小鼠NCM460细胞线粒体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NCM460细胞分为正常组、脂多糖组、谷氨酰胺组,脂多糖组予以加5μg/ml的脂多糖,谷氨酰胺组予以加5μg/ml的脂多糖和12 mmol/L的谷氨酰胺。CO_2培养箱培养24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Bcl2、Bax及Cyt-c蛋白的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多糖组细胞中Bax、Cyt-c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5),Bcl-2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低,Bcl-2/Bax值较正常组下降;而谷氨酰胺组肠组织中Bax、Cyt-c蛋白的表达均弱于脂多糖组(P均0.05),Bcl-2蛋白的表达较脂多糖组高(P0.05),Bcl-2/Bax值较脂多糖组升高。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细胞的凋亡率,显示脂多糖组细胞出现大量凋亡,其早期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氨酰胺组细胞的凋亡较脂多糖组减轻,其早期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率均低于脂多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能体外抑制脂多糖诱导的NCM460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NCM460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来实现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甜菜碱对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eysteinemia,HHcy)和肝脏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甜菜碱低、高剂量组,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给予酒精、鱼油灌胃配合高脂饮食构建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药物治疗于造模4周后开始,第8周处死全部大鼠,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plasma homoeysteine,tHcy)浓度、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白/球蛋白比值(A/G)、肝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Hcy、ALT、AST、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SOD、GSH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对比,甜菜碱低、高剂量组大鼠tHcy、ALT、AST、MDA均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SOD含量明显上升(P〈0.01),GSH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甜菜碱低、高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SAM组能显著增加肝组织GSH贮量(P〈0.01),但对血浆tHcy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余治疗作用均与甜菜碱治疗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甜菜碱可防治酒精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为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改善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本文结果显示,甜菜碱的作用优于腺苷蛋氨酸。  相似文献   
7.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TGFβ1主要存在于炎症和纤维化部位,在不同肝病患者肝脏中的表达均显著增高^[1]。由于肝活检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不利于动态观察和疗效考核,陈峰等^[2]曾应用RT-PCR和dot blot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GF β1 mRNA,并认为PBMC中TGF β1 mRNA水平与肝纤维化的  相似文献   
8.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且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RNA分子,参与基因转录调控,包括染色质修饰和直接的转录调控表达,同时也调控转录后事件。组蛋白乙酰化是表观遗传修饰形式,lncRNAs参与组蛋白乙酰化的调节过程,促进或抑制多种肿瘤的进展。本文就lncRNAs与组蛋白乙酰化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患者血清标志物及病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患者HBV载量与其血清标志物及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乙型肝炎患者81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肝炎75例,慢性肝炎558例,重型肝炎181例,HBV载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检测。血清HBV标志物的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在HBeAg阳性模式中,HBV DNA载量为阳性者占95.9%(372/388),其中〉10^7 Copies/ml者占67.3%(261/388),显著高于其他各种模式(P〈0.01)。在抗-HBe阳性模式中,HBV DNA载量为阳性者占43.2%(126/292),其中〉10^7Copies/ml者占11.3%(33/292)。在HBsAg阴性模式中,15例HBV DNA载量阳性,占22.7%(15/66)。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3组患者间HBV DNA载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HBVDNA载量〉10^7Copies/ml者占20.4%(37/181),明显低于慢性肝炎患者(48.1%,268/558)(P〈0.01)。结论:部分HBeAg发生血清转换的患者可能是HBV基因变异所致,其HBV DNA仍可呈现高水平复制,因此血清标志物指标需结合病毒载量一起分析才能得出更可靠的结论。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时,HBsAg消失后,HBV DNA仍可持续存在一段时间,因此需进一步随访监测。HBV复制活跃不一定是导致重型肝炎发生的原因,HBV DNA载量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并不呈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预测指标,分析乙型肝炎肝衰竭适用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并分析我科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入院的100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发症、生存率、治疗措施以及不良事件。结果:100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和HBV相关慢性肝衰竭(HBV-CLF)分别为86例和14例,无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病例。HBV-ACLF和HBV-CLF在性别比例、TBil、Alb、PT、HBV DNA、HBe Ag阳性率、自发性腹膜炎(SBP)发生率、4周死亡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是与HBV-ACLF相比,HBV-CLF发病年龄高(P0.05),PLT水平低(P0.05),腹水(Asitice)、肝性脑病(HE)、消化道出血(Bleeding)的发生率较高(P0.05)。而与HBV-CLF比较,HBV-ACLF在诊断时具有更高的ALT水平(P0.05)。另外,血清Na+水平越低,生存率越低。发生HE、Bleeding、SBP患者4周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发生并发症者。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患者与未使用此药物患者比较,短期(4周)实验室检查指标除HBV DNA外,其余各项及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ACLF和CLF为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主要临床亚型。血清Na+、HE、SBP、Bleeding是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安全有效,持续的病毒抑制可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