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人鼻咽癌6-10B裸鼠移植瘤模型,给予该模型鼠加减八珍汤处理,通过HE染色、RT-RCR及Western blot,探讨该方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只建模成功的鼻咽癌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加减八珍汤(浓度150 mg/mL)和0.9%生理盐水各0.2 mL灌胃,每天两次,共14 d。观察裸鼠瘤体积的变化至第21天,显微镜观察移植瘤组织病理变化特点,RT-RCR及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结果:HE染色证实人鼻咽癌6-10B裸鼠移植瘤建模成功。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加减八珍汤可显著下调cyclinD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5),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延缓肿瘤的生长。结论:在裸鼠体内,加减八珍汤能抑制人鼻咽癌细胞6-10B的增殖,从而达到抑制鼻咽癌组织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位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之后,排名第四,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5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9.89万例,死亡3.05万例。由于筛查项目的普及,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下降了约69%。但是,由于我国宫颈癌筛查的覆盖率不足,2010年全国城市平均宫颈癌筛查率仅29.1%,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约31.3%,农村地区约16.9%。因此,我国宫颈癌的预防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针对宫颈癌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进行综述,希望更多的女性能够通过定期筛查、积极接种疫苗,进一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钟宇萧 《中国临床新医学》2021,14(10):1049-1053
[摘要] 鼻咽癌是起源于鼻咽上皮的恶性肿瘤,且鼻咽癌微环境是影响其生长与转移的关键因素。微环境中外泌体携带的大量功能性蛋白质、mRNA、miRNA、DNA片段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调控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及血管的形成,还可以影响肿瘤的缺氧环境。因此,探究微环境中重要的外泌体和其信号通路机制,对了解鼻咽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该文就鼻咽癌微环境的相关外泌体及其通过不同作用方式调控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大鼠肝癌(HCC)发生发展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A组(AFB_1组28只)、B组(AFB_1+EGb761组29只)和C组(对照组14只)3组大鼠,定期肝活检并于第64周全部处死,观察实验肝癌发生过程中大鼠肝组织病理学、肝癌发生率、丙二醛(MDA)及8-羟基鸟嘌呤核苷(8-OHdG)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B组大鼠诱癌各时期肝脏损害均较A组轻,增生性病变发生亦较迟,肝癌诱发率(26.92%)明显低于A组(76.00%)(P<0.01),对照组无肿瘤发生.在各检测点(实验第14、28、42、64周),B组大鼠肝组织MDA含量(nmoL/mg蛋白)分别为0.14±0.01、0.24±0.01、0.36±0.01、0.60±0.01,均显著低于A组的0.27±0.01、0.66±0.01、0.56±0.01、0.93±0.02(P<0.05),在第64周时还明显低于C组的0.84±0.03(P<0.05);B组在第28、42和64周时8-OHdG蛋白的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EGb761能够明显抑制AFB_1诱发大鼠肝癌的发生,这可能与其降低了自由基所致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AFB_1诱导的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黄曲酶毒素B1(AFB1)因其强有力的致肝毒性和遗传毒性被列为人类的致癌物,但它的致癌性与其在体内代谢形成“活性中间体”密切相关,由于这种“活性中间体”极不稳定,分子生物标记成为AFB1暴露评估的指标。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代谢酶基因遗传多态性对AFB1的致癌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胶片与二维电离室矩阵应用于调强放射治疗个体化患者剂量分布的验证结果,研究使用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调强放疗验证的可行性.方法:用IBA OmniPro IMRT 1.5软件对胶片与二维电离室矩阵MATRIXX采集的射野剂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通过比较胶片与二维电离室矩阵对射野剂量分布的验证结果,分析得知二维电离室矩阵应用于调强放疗计划进行验证确实可行.结论:使用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调强放疗个体化患者剂量验证,方法切实有效,简单可行,建立了便捷可靠的调强放疗剂量验证体系.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提取物对黄曲霉毒素B1诱发Wistar大鼠肝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黄凿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发Wistar大鼠肝细胞癌(HCC)模型,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f,EGb761)进行干预,观察EGb761对AFB1致大鼠HCC作用的影响. [方法]实验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3组:A组(AFB1组)、B组(AFBI+EGb761组)和C组(空白对照组).于实验第14、28、42及55周给予肝活检并于第64周全部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γ-GY灶及HCC发生情况. [结果]在出癌前期,第42及第55周时,A组每个γ-GT阳性灶的面积分别为(7.95±0.30)mm2及(17.87±0.71)mm2,单位面积(cm2)灶的个数分别为0.35±0.006及0.26±0.004,灶总面积分别为(2.54±0.05)mm2/cm2及(4.68±0.12)mm2/cm2;B组在相同时段的相应指标,分别为(4.65±0.16)mm3及(9.03 4±0.35)mm2, (0.21 4±0.006)及(0.20±0.005),(0.97±0.03)mm2/cm2及(1.62±0.06)mm2/cm2.除了55周A、B两组的单位面积γ-GY阳性灶的个数无统计学差异外,各时段B组各项指标都显著小于A组(P=0.000).两个实验组共有28只大鼠发生恶性肿瘤,对照组无肿瘤发生.B组HCC诱发率(7/26,26.92%)明显低于A组(19/25,76%) (P=0.000).另外,HCC及其他肿瘤的发生时间,B组明显推迟.[结论]EGb761能明显抑制AFB1诱发大鼠肝的癌前病变及延迟癌前病变向癌发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肿瘤、不同治疗方法下,胸部肿瘤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对动态心电图(AECG)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临床肿瘤中心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26例,按照肿瘤类型分为左肺癌组43例,左乳癌组39例,食管癌组4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单纯放疗组36例,同步放化组46例,序贯放化组44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半年后进行24 h Holter监测,比较这3个时间段的AECG异常发生率,以及在2种分类方法下各组治疗后新增AECG异常发生率.结果 偶发房(室)性心律失常、ST-T改变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半年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不同类型胸部肿瘤、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各3组患者治疗后新增AECG异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放射治疗后胸部肿瘤患者的AECG改变多在治疗早期出现,是可逆性的.由于调强放射治疗的精确性,不同类型胸部肿瘤放疗后的AECG改变无显著性差异.紫杉醇+铂类化疗方案对AECG影响较小,其心脏毒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4例,女6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6岁,以胸背痛为首发症状7例,以腰腿痛为首发症状4例,以病理性骨折为首发症状4例,以双下肢麻木、无力为首发症状2例,以截瘫为首发症状2例,以上肢麻木、肩臂痛为首发症状1例。1.2误诊情况:以胸背痛为首发症状的分别误诊为风湿病3例,颈椎骨质增生1例,脊椎结核1例,神经痛2例;以腰背痛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分别误诊为腰椎骨质增生2例,坐骨神经痛1例,腰肌劳损1例,腰椎退行性变1例;以病理性骨折为首发症状的误诊为外伤3例,骨结核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