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便秘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不同类型的便秘患者40例,其中13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及3例混合型便秘患者行全结肠切除术;1例耻骨直肠肌痉挛行耻骨直肠肌部分离断术;4例直肠黏膜脱垂、3例直肠黏膜脱垂伴混合痔及3例混合痔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3例直肠前膨出合并直肠黏膜脱垂患者行STARR手术;9例直肠前膨出患者行经阴道修补术;6例乙状结肠脱垂患者行部分直乙状结肠切除术,其中3例合并盆底疝者加行盆底重建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便秘症状完全消失,8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1例患者诉排气障碍(患者术后证实有抑郁症),1例诉便秘症状无好转(考虑粘连性肠梗阻)。结论对于各种不同病因的便秘要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ces in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verity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rohn disease (CD). Methods Between March 1985 and September 2004, 68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D in Cleveland Clinic Florida (America)and 85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D in the 301 Hospital (China)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Data of two groups,including demographic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presenting symptoms, location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were compared. Results 60.3% of American patients and 36.5% of Chinese patients were female (P=0.003). 11.8% of American patients and 1.2% of Chinese patients had a family history of CD(P=0.016). American patient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 of extraintestinal disease (39.7% vs 20.0%), abscess(19.0% vs 0), and anorectal fistulas(51.5% vs 0). American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more extensive disease than Chinese patients (pancolitis:44.1% vs 4.7% ,P<0.01). American patient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 of disease involving the ascending colon, transverse colon, descending colon, sigmoid colon, anorectal area compared with Chinese patients (all P<0.05). Conclusions America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rohn disease seem to have a female predominance, a higher rate of CD family history, to involve the distal intestinal tract more often,and have more sever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 as compared with Chin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核糖体结合蛋白1(RRBP1)与RABEX-5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集外科手术治疗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RRBP1、RABEX-5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RRBP1、RABEX-5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癌组织中RRBP1、RABEX-5蛋白阳性表达率(65.12%和62.79%)明显高于结肠癌癌旁组织RRBP1、RABEX-5蛋白阳性表达率(38.37%和3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NM Ⅲ~Ⅳ期、肿瘤低分化、出现淋巴转移时结直肠癌患者PRRBP1、RABEX-5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0.05);RRBP1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30个月和20个月,RABEX-5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31个月和19个月;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 Ⅲ~Ⅳ期、肿瘤低分化、淋巴转移、RRBP1阳性表达、RABEX-5阳性表达均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 RRBP1蛋白与RABEX-5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升高,且与结直肠癌患者的TNM分期、淋巴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RBP1蛋白阳性表达与RABEX-5蛋白阳性表达均是结直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二者可能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本研究应用无创胃肠电图仪观察食管癌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患者胸腔胃电活动的变化。方法食管癌患者3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38岁-69岁,平均63.2岁。分别在术后不同时间段进行胃电图检查。结果食管癌术后胃电图节律紊乱,波幅下降,频率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胃电活动逐渐恢复,术后1年基本恢复到正常。结论食管癌术后胃电活动的改变可以判断食管癌术后胸胃运动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和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两种不同混合痔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普通外科行混合痔切除手术住院患者68例,分为Ligasure手术治疗34例(观察组)和Milligan‐Morgan治疗34例(对照组),手术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术后随访6~36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2.35±10.24)、(20.29±7.8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9.71±14.67)、(4.97±2.89)mL,平均术后疼痛(最剧烈)分数分别为(5.88±1.12)、(3.47±0.83)分,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97±2.55)、(2.29±1.17)d,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541.32±205.91)、(2872.32±652.30)元,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期间及随访中,除对照组肛门渗液率和术后疼痛评分较观察组高外(P<0.01);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gasure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慢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施行42例慢性阑尾炎手术的临床资料,25例行开腹手术,17例行腹腔镜手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合并处理其他疾病、总费用、切口感染率,并随访术后慢性腹痛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开腹组显著长于腹腔镜组(P<0.05):术中出血量开腹组多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开腹组显著长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手术25例中同时处理其他疾病2例,腹腔镜手术17例中同时处理其他疾病8例(P<0.05):开腹手术者平均费用明显小于腹腔镜手术者平均费用(P<0.05).2组切口感染率及术后慢性腹痛比率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虽然平均费用较高,腹腔镜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治仍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膜后肿瘤术后发生尿瘘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尿瘘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4-2014-0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膜后肿瘤手术的530例患者,术后随访2~6个月,期间发生尿瘘29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进而总结预防和处理尿瘘并发症的经验。结果530例患者中有29例发生尿瘘,其中输尿管瘘25例,膀胱瘘4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生尿瘘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中术区放疗史是最大的危险因素(OR=80.973),其次是肿瘤最大直径(OR=58.258);术前血白蛋白水平(OR=0.021)是最大的保护因素,其次是输尿管支架置入术(OR=0.054)。25例输尿管瘘患者均先行超声引导下肾盂造瘘术,充分转流尿液。有5例经肾盂造瘘引流术后自愈,2例引流随访期间肿瘤复发死亡,8例输尿管瘘再行经皮下隧道肾盂膀胱导管引流术后治愈,其余10例输尿管瘘患者接受再次开腹部手术治疗后愈合。4例膀胱瘘患者行留置尿管及膀胱冲洗治疗,其中3例自行愈合,1例再行膀胱造瘘术后自行愈合。结论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因术区放疗史、肿瘤较大、术前血白蛋白水平低和未放置输尿管支架者,易发生尿瘘;发生尿瘘患者经肾盂造瘘、膀胱造瘘、留置尿管以及皮下隧道肾盂膀胱导管引流术和开腹手术,均可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外科处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既往腹膜后肿瘤的手术经验,综合文献资料,分析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治疗要点。结果肿瘤来源于下腔静脉中段的3例,上段和下段各1例。4例按术前计划切除了肿瘤,其中2例达RO切除,分别随访20个月和22个月无复发,1例R1切除术后6个月复发而再次手术,后随访24个月未复发,1例有肝转移行R2切除,术后存活8个月,1例在术中发现肿瘤延及右心房且浸润血管而仅行活检,术后生存仅2个月。3例下腔静脉切除以后未重建,术后无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CT/MRI联合检查,主要进行肿瘤定位,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能性;造影检查可以明确下腔静脉的走行、通畅程度以及侧支循环情况,可减少术中盲目探查引起的静脉性失血,同时指导下腔静脉切除以后是否需要重建;RO根治性切除是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时间的主要手段;术后有短暂的肾功能不全者可以通过血滤很快恢复;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可以再次手术,可明显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4岁。主因"颈部肿胀进行性加重8 d"于2008-09-22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8 d无诱因出现颈部肿胀,于当地医院给予抗炎治疗(具体药物不详),肿胀无明显改善,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伴进食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