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9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皮损中PrxI和CLASP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对称性肢端角化病(SAK)皮损中过氧化物还原酶I(Prx I)和胞质链接相关蛋白1(CLASP1)的表达水平。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例SAK患者腕部皮损及其周围皮肤和9名正常人腕部皮肤中的Prx I和CLASP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SAK皮损中Prx I和CLASP1 mRNA水平为(0.94±0.66)和(0.95±0.76),明显高于皮损周围(0.51±0.20,0.56±0.31)和正常皮肤(0.45±0.26,0.47±0.33)。SAK皮损中Prx I阳性细胞弥漫分布于表皮基底层和棘层,而CLASP1阳性染色主要位于棘层,二者的阳性染色范围及程度明显高于皮损周围和正常人皮肤。结论:SAK皮损中Prx I和CLASP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  相似文献   
2.
白念珠菌是目前最常见的局部及系统真菌感染,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其耐药性明显增强。研究表明,耐药性形成主要原因为耐药相关基因如ATP结合盒转运蛋白超家族和主要易化扩散载体超家族等表达异常,生物膜形成。而联用抗真菌药物、中药、植物提取物及抗真菌新药的使用,可抑制耐药菌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术中褥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术中褥疮指患者在术后几小时至6 d内发生的褥疮,其发病率为4.7%~66%。典型的术中褥疮先有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损伤,随后累及真皮和表皮层。术中褥疮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内源性、外源性和手术室特异性危险因素。术中褥疮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的重点是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压力和切应力。  相似文献   
4.
1 生殖器疣的定义 生殖器疣,亦名尖锐湿疣、性病疣、肛门生殖器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生殖器上皮增生性损害。随着对HPV感染的进一步了解,肛门生殖器疣包括下述含义[1]:①典型的隆凸型肛门生殖器疣;②HPV感染所致的肛门生殖器部位的全部临床病变,包括外生殖器扁平疣和宫颈扁平状尖锐湿疣(flat condylomas);③常伴有生殖器疣的HPV感染所致的全部临床病变,包括生殖器以外部位(如口腔)的病变。尖锐湿疣这一术语最初用于强调常呈隆起的肛门生殖器疣与梅毒性扁平湿疣的差别,但许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P)的临床病理及家系特点。方法:先证者的皮肤活检行组织病理和透射电镜检查,并对其家系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家系1中8例患病,其中6例主要在小腿出现丘疹、结节,1例仅有甲营养不良,1例儿童在小腿发生水疱、糜烂、瘢痕。家系2中除先证者发生头皮毛囊炎、躯干白色丘疹样损害和小腿丘疹、结节外,3个姐姐仅有躯干白色丘疹样损害。小腿结节的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下裂隙形成,真皮浅层纤维组织增生、血管扩张,血管周围少数单个核细胞浸润。透射电镜检查发现水疱位于致密板下层,锚原纤维数量减少。结论:不同家族或家族内不同DEBP病例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免疫荧光、透射电镜检查和突变分析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在P物质诱导BALB/c小鼠搔抓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P物质诱导小鼠搔抓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颈背部皮内注射不同剂量P物质(20~160 nmol/部位)建立BALB/c小鼠急性瘙痒模型.另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颈背部皮内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L-精氨酸、spantide、L-NAME、氨基胍,10 min后皮内注射P物质(80 nmol/部位),观察这些试剂对P物质诱导小鼠搔抓反应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注射部位皮肤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NO表达.结果 皮内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和20、40、80、160 nmol/部位P物质引起小鼠1 h内搔抓次数分别为14.38±4.07、5.38±3.78、12.75±6.52、23.50±7.84、42.38±15.84;与生理氯化钠溶液组相比,40~160 nmol/部位P物质可使小鼠出现剂量依赖性搔抓反应(P<0.01~0.05). P物质组、L-精氨酸组、spantide组、L-NAME组和氨基胍组小鼠1 h内搔抓次数分别为67.13±32.79、70.75±34.80、10.75±8.14、29.00±21.19、35.38±22.83;与P物质组相比,spantide、L-NAME、氨基胍可明显减少P物质诱导的小鼠搔抓次数(P<0.01~0.05),但L-精氨酸无明显影响(P>0.05).与P物质组比较,spantide、L-NAME、氨基胍可下调皮肤中iNOS表达和NO水平(P<0.01~0.05),而L-精氨酸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 P物质可能通过激活皮肤中神经激肽1受体来促进NO合成,从而引起BALB/c小鼠搔抓反应.  相似文献   
7.
改良包皮环切术治疗67例包皮炎症性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最有效方法。约80 %美国新生儿作包皮环切术 ,而成人包皮环切术的主要指征是包皮炎性疾病〔1〕。 1999年 1月~ 1999年 11月 ,笔者用改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或包茎 6 7例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 男性患者 6 7例 ,年龄 5~ 6 7岁 ,其中包茎 9例。有尖锐湿疣病史或合并尖锐湿疣者 2 9例 ,有念珠菌感染、生殖器疱疹及包皮龟头炎病史者分别为 18例、 4例、 6例。生殖器疱疹、包皮龟头炎或念珠菌感染者先用药物治疗 ,待病情控制后 2~ 3周即可手术。1 2 手术方法 手术当天剃除阴毛。…  相似文献   
8.
外阴痛与外阴痛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痛是以灼痛、刺痛、触痛或刺激为特征的慢性外阴不适。外阴痛综合征指无明显感染和器质性病变的外阴痛,包括外阴前庭炎和感觉异常外阴痛。现详细介绍外阴痛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0岁。背部肿物6年余。组织病理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巨大肿物,其内大量梭形细胞呈席纹状排列,其间见轻微核异型,并可见大量黑素细胞及黑素颗粒。诊断:色素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治疗:手术沿肿物扩大2 cm切除,随访3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小儿葡萄示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2001年3月间18例9d-3岁小儿SSSS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其疗效。结果:全部均有泛发性红斑及皮肤触痛;除3例无表皮剥脱及尼氏征阴性之外,余者的剥脱面积为5%-69.5%(平均26.8%)。7例作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仅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及时联用新青霉素Ⅱ与头孢菌素,适当的局部处理使裸露创面在7-10d完全愈合,全部痊愈出院。结论:SSSS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母乳喂养似对发病无保护作用。早期诊断,及时应用耐β-内酰胺酶抗生素及适当的局部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