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外感湿热病的传变体系与治则治法,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称新冠肺炎)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研究薛雪《湿热条辨》的内容,总结湿热病的传变规律,结合湿热疫的相关研究文献和指南,以及临床上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提出其可能的传变途径、分期证型和治则治法。[结果]新冠肺炎具有湿热病的性质,而湿热病的传变以三焦为主线,可以三焦为主体进行分期分治。邪始在上焦,则有犯太阴阳明之分,犯太阴之经则当辛温宣透、芳香化湿,犯阳明之经则当辛温宣透、渗湿泄热。进而在中焦,则有湿重于热、热重于湿之别,湿重于热则法当芳香开郁、苦温燥湿,热重于湿则主以甘寒清热、苦温燥湿。邪踞下焦,则又可见湿阻下焦、热邪下陷等证型,湿阻下焦则当清热淡渗利水,热邪下陷则当清热开窍、活血散瘀。又可以六经、卫气营血变证为支线,产生多种坏病。[结论]新冠肺炎的传变具有湿热病特点,故研究分析湿热三焦传变可以为诊疗新冠肺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张杰教授运用全真一气汤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侍诊学习,选取张师运用全真一气汤治疗腋窝淋巴结炎术后、畏寒泄泻、早泄之验案3则,从方剂源流与方剂应用特色角度对《冯氏锦囊秘录·杂证大小合参》所载全真一气汤进行解读,并结合张师“虚、毒、瘀”理论、“脾阳为本”理论和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对验案进行研讨,以便进一步探析张杰教授运用全真一气汤的经验。[结果] 全真一气汤由人参、制附子、熟地、麦冬、白术、牛膝、五味子组成,药少效宏。张杰教授继承并发展了冯氏重视“补气”“滋阴”“敛纳”三法的思想,强调人体阳气的主导作用,讲究药物剂量和炮制。并与时俱进,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将全真一气汤古方今用,善抓“阳虚阴损”所致的临床指征与“虚、毒、瘀”“久病多虚,久必及肾”这些核心病机,因证施治。案一患者行腋窝肿物切除术后,呈气阴两虚、浊毒内蕴、痰瘀互结证,治以益阴和阳、解毒散瘀、清化痰结;案二患者极度怕冷伴泄泻,为中阳极亏、营卫不足证,治以补脾助阳、温养营卫;案三患者早泄日久,属肾元不固证,治以固本培元。[结论] 张师临床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通利上焦”“健运中焦”“缓资下焦”三法,灵活化裁全真一气汤,治疗三焦之疾等各种疑难杂症,更加扩大了全真一气汤的应用范围,对当今临床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症状,特别是心理、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进行评分,并统计分析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的变化,评价背俞指针疗法对以上症状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结束后半年胸骨后烧辣烧心感频率、胸骨后烧辣烧心感程度、胸口痛频率、胸口痛程度、口中酸/苦味频率、口中酸/苦味程度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通过刺激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改善任督二脉经气之交会,调节脾胃之枢升降,肝肺之枢疏泄,心肾之枢交泰,达到"以俞调枢"之作用。研究发现:该疗法对GERD症状及心理、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源于温补三焦相火,提示三焦相火虚衰是GERD的根本脏腑病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气机升降角度探讨叶天士治疗便秘的特色。[方法] 通过学习《临证指南医案》中便秘的相关论述及医案,总结叶天士医案中便秘的病因病机特点,阐述叶天士辨治便秘的遣方用药独特之处,并附以验案一例以示临床应用。[结果] 《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中,叶天士将便秘的重要病因病机归于脏腑气机失常:即肺失宣降、肝失疏泄、三焦不畅、气血结痹、阴虚阳亢及胃失和降,与此相对应的治疗方法为开降肺气、疏泄肝气、宣通三焦、双通气血、潜阳固阴及和降胃气六法。所附验案以叶天士脏腑气机升降学说为指导,采用疏利肝胆、宣肺通腑、活血通络之法治疗便秘,临床疗效确切。[结论] 通过调畅全身脏腑气机治疗便秘是叶天士治疗便秘的特色,值得深入学习及挖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伏气学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进行中医理论探讨,为其防治拓宽思路。[方法] 以“伏气学说”理论为基石,结合古今文献,从病因病机、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进行分析论述。[结果] “伏气学说”是阐述机体感邪内伏,过时而发的学说,包含治未病和整体观的中医理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是由疫疠邪气、药石之毒伏匿体内,郁久而发的杂病,其潜伏性、易复发性与伏气致病特点具有共通性。其主要病机为湿毒之邪从口鼻入,内陷膜原,流连三焦,散漫不收,郁久化热,耗伤气阴;发病机制主要与胰岛β细胞损伤、炎症因子释放、类固醇药物诱导等有关,皆与“伏气学说”有内在联系。治疗上感染期以扶正祛邪为要,透达膜原,清化三焦,阻止伏邪内生;恢复期则应清热益气养阴与化痰祛瘀并重,及早祛除伏邪,防止病情进展。[结论] 伏气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发病关系密切,基于“伏气学说”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为其临床防治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中医防治方法,从“三焦分治湿热疫毒”的角度为治疗COVID-19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COVID-19的病因病机特点及难治原因,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查阅,归纳总结中医防治COVID-19思路,阐述三焦分治法治疗COVID-19的理论依据和临证应用,并举典型医案佐证。[结果]中医学将COVID-19归属于“疫病”范畴,病机为疫毒袭肺,肺失宣降,邪热夹湿,耗伤人体正气。病位主要在肺,或兼在胃肠,治疗上可从三焦分治论治,以宣畅气机、清解上焦疫毒,益气健脾、分解中焦湿毒,通腑存阴、降解下焦浊邪为基本治疗方法。所举案例辨证属湿热毒疫,治以清热解毒祛湿之法,用药以透、清为特点,宣畅三焦气机,透达郁热,解毒泄浊,取得良好疗效。[结论]“三焦分治湿热疫毒”理论可为中医治疗COVID-19提供新的思路,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方用药,但因病例和地域的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水气"有不同的含义。水有形,气无形;水随气走,气附于水。《金匮要略》中水气即为水肿病,《伤寒论》中的水气为可流于身体各部的"水邪"、"湿邪",是有形的变动不居的实邪,类似于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古典医籍中多有提及水气,意义亦有不同。近现代医家认为既有水饮,也有寒气。水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气包含单纯的水饮和水饮与寒、热气的结合;狭义的水气即为阴寒之水气。成因有素体虚弱、外感邪气、太阳病误治、少阴寒化、久病伤阳和病后体虚六个方面。水气致病繁多,特征为"循津液而流也","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以及温药和之、三焦分治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病因病机和诊治思路。[方法]基于古代医籍对伏气温病理论的阐述和HNL的现代研究,分析该病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传变规律,总结其治疗原则,并报道医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 HNL的病机以正虚邪伏为主,表现为在正虚基础上,外感邪气伏于膜原,阳郁化热,外发少阳三焦,内生痰瘀浊毒为病。治疗以扶正祛邪为法,重在祛邪,针对伏邪、郁热和病理产物内生三个病机环节,制定疏利透达、祛邪清热和清理夹邪、解毒散结的治疗原则;扶正重在顾护气阴和愈后调养,预防余邪复遗。所举医案为应用伏气温病理论治疗HNL一例,证属湿热毒蕴、痰瘀互结,先后方选升降散合三仁汤、甘露消毒丹治疗,随证加减,效果显著。[结论]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HNL的诊治思路具有临床实用意义,可为诊治HNL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水气"有不同的含义。水有形,气无形;水随气走,气附于水。《金匮要略》中水气即为水肿病,《伤寒论》中的水气为可流于身体各部的"水邪"、"湿邪",是有形的变动不居的实邪,类似于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古典医籍中多有提及水气,意义亦有不同。近现代医家认为既有水饮,也有寒气。水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气包含单纯的水饮和水饮与寒、热气的结合;狭义的水气即为阴寒之水气。成因有素体虚弱、外感邪气、太阳病误治、少阴寒化、久病伤阳和病后体虚六个方面。水气致病繁多,特征为"循津液而流也","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以及温药和之、三焦分治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曹式丽教授从浊毒论治肾病综合征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待诊,收集临床验案,分析曹教授从浊毒致病角度对肾病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因病机演变及辨治思路的认识,总结常用药物,并附一验案予以佐证.[结果]曹教授认为,浊毒是肾病综合征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病以脏虚为本,常起于外感,致使三焦失司,湿留体内,湿渐化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