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8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51篇
临床医学   329篇
内科学   64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89篇
综合类   535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5篇
  3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2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切除术是公认的胆囊良性疾病的治愈手段,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已有明确共识。近年来,“保胆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颇受热议,一些医生将“保护胆囊”的学术观点等同于“保留胆囊”的手术技术,这种误解可能导致病人出现差异性的预后。因此,临床医师应明晰“保护胆囊”理念与“保胆手术”的差别,对胆囊良性疾病的诊疗原则有正确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观察沉默黏结蛋白聚糖1(syndecan-1,SDC1)对胆囊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敲低胆囊癌细胞系GBC-SD中SDC1的表达,Western blot和qRT-PCR验证转染效果;Transwell侵袭实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分析ERK1/2、p-ERK1/2、Snail、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SDC1低表达的胆囊癌细胞系;转染后各组细胞SDC1 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hNC组(P<0.05);与BC组和NC组相比,shSDC1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提高(P<0.01);与BC组和NC组相比,shSDC1组细胞p-ERK1/2、Snail、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沉默SDC1可能通过ERK信号通路促进胆囊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残余胆囊结石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例残余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分析其发生原因,探讨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 6例残余胆囊结石患者中,2例行腹部B超检查,其中1例证实为残余胆囊结石;所有患者行腹部增强CT检查,均证实为残余胆囊结石;3例患者行MRCP检查,其中2例确诊,1例未发现明显异常。6例残余胆囊结石患者中,2例行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中转开腹残余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行腹腔镜中转开腹残余胆囊切除术,1例拒绝手术治疗。5例手术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4~43个月,平均(19.8±14.7)个月,无结石复发情况。结论 增强CT在残余胆囊结石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腹腔镜手术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残余胆囊结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合理的手术方案,必要的手术技巧,良好的手术心态,及时中转开腹的意识对预防残余胆囊结石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管T型切除端端吻合在胆囊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2—2021年以来收治的胆囊癌行胆管T型切除端端吻合的13例病人资料,通过分析病人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及分期、术后并发症及复查随访情况探讨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 13例病人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50~83岁,平均年龄66岁,合并胆囊结石10例,结石合并息肉1列,2例无结石或息肉,肿瘤位于胆囊管4例,胆囊颈部4例,胆囊体部3例,胆囊底部2例,CA19-9升高3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77(100~60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6~16)d,均未出现胆瘘。其中1例失访,其余12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8年,生存时间为1~9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目前生存病人为6例,生存时间为1~9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8个月,除去1例近期手术者,术后生存时间均在2年以上,最长8年。术后随访未见明确胆管复发狭窄证据,所有生存病人至随访终点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保证胆管切缘阴性,R0切除的前提下,对于部分病人可把胆管T型切除端端吻合作为胆囊癌根治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术后发生继发性脓肿(Secondary abscess,SA)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410例经超声引导下PTG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2例(2.93%,12/410)患者PTGD术后出现SA,再次针对SA穿刺引流的成功率100%。对良性疾病梗阻、基础疾病、胆囊大小、腹水、凝血功能、血小板、糖化血红蛋白(HbA1C)、短期内引流管脱落/自行拔出等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短期内引流管脱落/自行拔出(OR=6.64,95%Cl:3.34~13.81,P=0.03)和HbA1C>9.0%(OR=3.38,95%Cl:1.22~7.95,P=0.04)是引起术后S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A是超声引导下PTGD术后罕见的并发症,再次穿刺引流是治疗SA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临床可通过加强对穿刺引流管的保护和应用降血糖药物,降低PTGD术后S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囊腺瘤癌变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OC曲线,计算胆囊腺瘤癌变的肿瘤大小临界值。应用χ2独立性检验,计算胆囊腺瘤癌变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临床表现与肿瘤位置的相关性。结果:肿瘤良恶性临界值为2.27 cm。胆囊腺瘤癌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结石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形态、超声下是否有血流(P<0.05)等临床病理特征有明显相关性。临床症状与肿瘤是否位于胆囊颈部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胆囊腺瘤在超声扫描下表现为单发、无蒂、有血流、直径大于2.27 cm,应高度怀疑已有恶变。肿瘤位于胆囊颈部可引起右上腹胀痛、疼痛向右背部放射、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