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1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06篇
内科学   346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733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955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13篇
  5篇
中国医学   192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呼和浩特市2011—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呼和浩特市2011—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数据进行监测分析,描述其分布及趋势。 呼和浩特市2011—2020年共报告流腮病例6 176例,年均发病率20.60/10万,其中2012年发病率最高为40.17/10万,2020年发病率最低为7.08/10万,2012年和2020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641,P<0.001),10年间流腮发病呈波动下降趋势。流腮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11月至次年1月和4—7月出现2个发病高峰。年龄分布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60.83%。流腮病例最多人群是学生,占总病例数的61.08%。 流腮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应加强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流腮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必要时开展6~15岁学生为目标人群的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以系统化、标准化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合于眼科医院新冠疫情精准防控切实可行的防控体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自2020年2月24日至3月2日期间,以标准化病毒核酸检测联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检测作为所有眼科手术患者术前筛查常规检测项目,同时也为返岗员工提供病毒核酸检测。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受检者对鼻咽拭子采样的接受度以及核酸检测结果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99例患者血液学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异常比例,其中SAA检测结果增高1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低12例、增高5例,白细胞计数增高11例、减低1例,CRP增高2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33例本院职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12%的受访者对鼻咽拭子采样接受度评分较低。受检者在核酸检测前后思想压力评分较高的比例分别为46.7%和6.7%。结论:该项举措一方面为术前新冠病毒肺炎筛查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很大程度上排除了隐性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可能,有利于减少二次传播的风险,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另一方面,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有利于调整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并缓解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认识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刚  金劲松 《天津中医药》2020,37(3):247-25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属"寒湿疫"范畴,以湿邪为病机核心,以肺为病位中心,以脾胃盛衰为疾病进退的关键。治疗与预防调护方面,急性期,卫气同调,宜宣清和化;恢复期,肺脾同治,宜清补轻宣,注重饮食、情志调摄;谨慎使用抗病毒、抗生素、激素及液体疗法。  相似文献   
4.
结合验案分析,基于"祛邪为第一要义"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清热化湿论治的思路与方法。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是属于"湿热"性质的疫病,治疗应强调清热化湿,以"祛邪为第一要义",辅以扶正。在中医祛邪与扶正理论指导下,通过宣肺平喘、通腑泻热、芳香化湿等治法,祛邪为主,肺肠合治,可以使发热减轻或消退,使大便通畅,从而截断病情进展,避免或减少危重症的发生及死亡的风险;通过清热化湿、疏肝健脾、凉血化瘀等治法,祛邪兼以扶正,肺与肝、脾合调,可以改善肝功能损伤,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通过补气健脾等扶正治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和体力,促使病毒更快转阴,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公开发表在网络和数据库的有关中医药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文献进行方、药、证的可视化分析,客观全面的对COVID-19的中医药治疗进行探讨,为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选用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对纳入文献中的用药情况进行数据拆分、整理和分析。结果 本研究高质量数据的主要期刊来源是核心期刊《中医杂志》;新冠临床用方以解表清热剂、开窍补益剂、辟秽祛湿剂为主;临床用药以解表药、清热解毒药、化湿祛痰药以及补益药为主;临床治病思路以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为指导;临床常见证型为湿、热、寒、毒相关证型;重视新冠前期预防以及后期恢复调养;治疗过程用药考究,注重养阴与祛邪并进。结论 新冠的中医临床诊治考病全面,并注重养阴与祛邪并进,可为官方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To provid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managing Coronavirus 19 (COVID-19) in skilled nursing facilities, a group of certified medical directors from several facilities in New York state with experience managing the disease used e-mail, phone, and video conferencing to develop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The resulting document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on screening, protection of staff, screening of residents, management of Coronavirus 19 positive and presumed positive cases, communication during an outbreak, management of admissions and readmissions, and providing emotional support for staff. These consensus guidelines have been endorsed by the Executive Board of the New York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and the Board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Geriatrics Society.  相似文献   
7.
基于温病学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诊治思路。温病学说源于明清之前的历代中医理论积累,经过长期的温热病防治实践而形成,其对于外感热病(包括烈性传染病)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有着较为系统的论述,近年来在我国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温瘟相通,瘟疫病因多为热毒疫邪,表现为热证阳证,可按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分期论治,或治以吴又可、庞安时等的经方验方,这些因、机、证、治理论可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诊疗。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胃肠道也是新型冠状病毒侵袭或繁殖的部位,采用中医清热通下之法,使邪从肠道而出,可能是减轻体内病毒感染与肺脏炎症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省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坚持中西医结合原则,陆续制定了各省市的中医药防治方案,三因制宜,分期分型辨证并不断完善。笔者全面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基于病因病机分析了各省市中医药防治方案,认为此次疫病是外感疫气,病位主要在肺卫,病邪主要表现为“毒、湿、热、虚、寒”。此“毒”即为疫气,武汉遇暖冬,非其时而有其气而发疫,一气一病,播散流行,治疫必先治毒;“湿”邪之地在南北方各占一半,东西部均有,在南方源于季节和地域,在北方可由寒挟杂,治疗均应祛湿;“热”主要见于南方,为南方常见的病邪,亦可因湿毒入里,湿郁化热,而在北方热与湿同现,主要是因湿毒入里,湿郁化热,治热均以清为主;“虚”则主要在北方,北方冬季多寒,易伤正致虚,或邪正交争激烈,伤阳伤阴致虚,宜祛邪为标,扶正为本;“寒”见于北方和南方山区,寒气过甚,易伤阳伤正,故尤其要注重预防,且以补正气为主。中医防疫治疫应三因制宜,重视预防,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近段时间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卫事件,我国是肺癌大国,为了加强肺癌患者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在疫情期间,使广大肺癌患者做好自身疾病的管理,做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本文结合肺癌患者自身特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性、鉴别诊断、防护、治疗,以及肺癌患者的随访、抗肿瘤用药、营养、手术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两者的关系综合归纳,可以为广大肺癌患者更好地应对疫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