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3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实热证与类风湿关节炎热痹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病"范畴。辨证大体分为寒热两类,而类风湿关节炎热痹证临床上较为多见。现代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脾气虚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试以探讨脾实热证时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亢进,经研究中医古典医籍,发现脾实热证具有某些热痹证候,而类风湿关节炎热痹证在急性活动期常可见体液免疫亢进,现就脾实热证与类风湿关节炎热痹的关系加以探讨,为清热泻脾法治疗免疫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探讨汪悦教授运用风药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方法]从痹证病因病机、风药功效、选药思路、配伍原则等方面介绍汪师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佐证。[结果]针对风邪、湿邪在痹证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汪师临证常根据邪气偏盛、病位证候等不同,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选用不同的风药进行治疗,以达到散风邪、燥湿邪、行气血、止痹痛的效果。遣方用药时常将风药与祛湿药、化瘀药、补血药、养阴药、温阳药等配伍使用,每获良效。所举验案患者患有脊柱关节炎,属于中医"骨痹"范畴,辨证属正虚邪实、肾阳不足、风湿痹阻,治拟温阳益肾、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以阳和汤加减治疗,其中包括麻黄、独活等多味风药,收效甚佳。[结论]汪师灵活运用风药配伍组方以治疗痹证,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残留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22例,A组予热敏灸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B组予身痛逐瘀汤治疗,C组予热敏灸治疗。14d治疗结束后,合格病例计66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健康量表评分(36-Item Short Form Survey,SF-36)评估疗效,同时以安全性指标评价治疗安全性。[结果]A组、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77-3%、81-8%,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A组显著优于B组与C组(P=0-023,P=0-015)。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的JOA评分均明显升高、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A组JOA评分显著高于B组与C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情感功能和社会职能两项,A组SF-36评分均优于B组、C组(P<0-05),B组与C组间比较各有优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过程中无任何明显不良事件的报告。[结论]热敏灸配合身痛逐瘀汤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残留症状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热敏灸或身痛逐瘀汤,并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从太阴中风病传血痹论治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的诊疗思路。[方法] 通过整理搜集文献、跟师临证,搜集临证验案及观察疗效,总结从太阴中风病传血痹论治ET的辨证思路、治则治法,并附验案佐证疗效。[结果] ET属中医“颤病”范畴,其病因不外“风”与“虚”。周天梅主任认为,血痹病的病机与ET病机高度重合,为太阴中风,津亏血弱,虚邪内中,水饮内停,临证以解表散寒、养血和营为法,以桂枝汤为主方,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灵活应用药物加减治疗。对营血亏虚者,常用濡养津血之药补养气血;对阳明里热者,投以清热生津、顾护津液之药;对水饮内停者,用淡渗除饮、泄越水气等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周师从太阴中风病传血痹治疗ET,其方药精简,疗效确切,加深了对ET病因病机与治法的认识,为临床治疗ET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Limitations of plain radiographs may contribute to poor sensitivity in the detection of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poor correlation with pain and physical function. Three-dimensional (3D) joint space width (JSW), measured from weight-bearin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mages, may yield a more accurate correlation with patients’ symptoms. We assessed the cross-sectional association between 3D JSW and self-reported pain and physical function. Five hundred twenty eight knees (57% women) were analyzed from Multicenter Osteoarthritis Study participants. An upright weight-bearing CT scanner was used to acquire bilateral, weight-bearing, fixed-flexion images of the knees. A 3D dataset was reconstructed from cone beam projections and JSW was calculated across the joint surface. The percentages of the apposed medial tibiofemoral joint surface with JSW less than 2.0 and 2.5 mm, respectively, were calculated. Pain and physical function were measured using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Participants who reported greater pain severity tended to have a greater joint area with JSW less than 2.0 mm (P = .07 for the highest vs the lowest tertile). Participants who reported greater functional limitations had a greater joint area with JSW less than 2.0 mm (P = .02 for the highest vs the lowest tertile). There appears to be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medial tibiofemoral area with JSW less than 2.0 mm and pain and physical function.  相似文献   
6.
介绍湖南省名老中医旷惠桃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属中医学"燥痹"范畴。旷教授认为燥痹之标为燥热,病机则在于气血阴津亏虚,燥、热内生,脏腑诸窍失养,临床多见肺胃阴虚、肝肾阴虚证,故而临床治疗重在滋补肺胃肝肾,脏腑兼顾,随证加减。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先安未受邪之地"思想在顽痹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安未受邪之地"思想在顽痹临床论治同样具有深远意义.顾护常人之脾胃,并于患者肝肾、脾胃脏腑亏损相关症状出现早期,予辛温苦燥之品祛风、散寒、除湿调补脾胃,益肝肾有早晚之别,早期重"补阳",稳定期及后期则以"滋阴"为主.治疗中利湿活血防痰瘀互结,减缓关节损伤,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三联序贯通痹法治疗不同证型膝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联序贯通痹法综合治疗不同证型膝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膝痹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肝肾阴虚型10例,痰瘀互结型12例,风寒湿痹型18例),和对照组40例(肝肾阴虚型9例,痰瘀互结型11例,风寒湿痹型20例),治疗组予中医特色三联序贯通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口服,治疗4周后,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31例,显效6例,进步2例,无效1例,显效率92.50%;对照组临床控制21例,显效7例,进步9例,无效3例,显效率70.00%;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肝肾阴虚证型两组患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瘀互结证型及风寒湿痹证型两组患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治疗组患者按照中医分型治疗后风寒湿痹证型疗效最佳,其次为痰瘀互结证型,肝肾阴虚证型疗效最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挖掘整理含丹参-当归的方剂,利用统计软件系统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利用Excel软件分析中药使用频次、频率及丹参-当归配伍特征和主治中医病证频次,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通过统计共筛选出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390首,频次统计分析发现涉及中药504味,使用频次≥60的中药共22味,除丹参、当归外,核心高频药物为川芎、甘草、白芍、肉桂、地黄、牛膝6味。通过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中药组合有丹参-当归-川芎、丹参-当归-甘草、丹参-当归-白芍。主治病证涉及105种,频次≥10的中医病证10种,以瘀血疼痛病症、妇科病症为主。通过网络可视化得到治疗月经病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白芍-香附,治疗痹证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肉桂,治疗虚劳病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牛膝-肉桂-防风。结论 与丹参-当归配伍的高频中药为白芍、川芎、肉桂等,优势病证为月经病、痹证和虚劳病,揭示了丹参-当归药对的用药规律,为该药对在临床合理用药及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复杂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 治疗困难, 国内常以传统中医药手段将其辨证分型, 遵循“同病异治”的原则对其进行治疗。中医药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历史悠久, 效果显著, 同时中药方剂多靶点、多成分的特点使其更有效的缓解各自适应证患者的炎症症状。近年来传统中医药与西医的关联日渐加深, 西医技术与手段在中药治疗 RA 上的广泛应用, 不仅使 RA 不同证型的差异更加清晰, 中医辨病更加准确, 更在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适应证的中药方剂在临床、药效、生物学与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基于中医“同病异治” “辨证分型”的原则, 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代表方剂与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