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1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蒙  王晓燕 《天津中医药》2020,37(5):575-577
文章总结王晓燕教授分时间论治失眠、头痛、发热的临床经验,从理论总结到典型病案举例,充分阐明王晓燕教授对分时间论治内伤杂病的认识,说明分时间论治疾病的有效性,扩展临床辨证思维,以进一步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玉林教授以经络学说为指导,运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疗效显著,该文对王老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基于“肾络癥瘕”理论探讨王耀献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及其学术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王耀献教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诊治慢性肾衰竭患者共270例,选取其首诊处方共270首。通过关联规则及复杂熵聚类等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处方270首,涉及药物184种;通过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将支持度设置为“81”,置信度为“0.8”,共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14个。选择相关系数为8,惩罚系数为2,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通过演化及进一步聚类,获得10个新处方。寒性药、温性药、平性药应用最多,热性药最少。应用味甘者次数最多,味苦、味辛、味咸、味酸者次之,味涩者最少。归肝经者最多,归脾经、肾经次之,其次分别为归胃、肺、心、胆、大肠、小肠、膀胱、心包、三焦等经者。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客观总结了王耀献教授以“肾络癥瘕理论”为核心,治疗多样化、个体化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4.
慢性疼痛涉及临床各科的多种疾病,包括一些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中医体质学是中医学的新兴学科,其体质分类、体病相关思想以及“辨体论治”的诊疗方法已广泛应用到临床各科疾病的诊疗中。文章探讨了以中医体质学思想指导疼痛性疾病诊疗的若干理论问题,认为疼痛性疾病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类型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临床辨治疼痛性疾病时要考虑患者体质因素。所施方药不仅要符合病证特点,也要针对患者体质类型。并列举国医大师王琦教授辨体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偏头痛、过敏性头痛等疼痛性疾病的案例加以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心系疾病,是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心肌损伤,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尚无特效药物,王有鹏教授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运用辨病、辨证与辨体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注重心脾两脏辨证关系来治疗本病,获得较好疗效。王有鹏教授借鉴古方当归六黄汤的病因病机,寒温并用,补清兼施,做到异病同治,疗效显著,值得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明代温补学派痈疽诊疗思路与特色。[方法]从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明代温补学派代表医家汪机、薛己、孙一奎的著作《外科理例》《外科枢要》《赤水玄珠》中以温补治疗痈疽的论述、医案、具体药方、针刺手法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其痈疽论治思路和特色。[结果]三位医家以温补论治,可使痈疽消之,不至寒凉太过耗损人体正气;扶正固本以助恢复,不致病情反复。汪机在内外兼治的基础上,强调经络辨证结合刺灸外治;薛己善辨痈疽脉象,以清补兼施为用药特色;孙一奎把握病程发展及病情转归,注重温补脾肾,用香药行气血以治痈疽。[结论]明代温补学派从温补角度论治痈疽,不对痈疽单纯以“火毒”论治,不使寒凉之剂攻伐太过,以补益脾胃、扶正固本为祛邪外出之法。而今日医家多治以寒凉,故进一步挖掘温补学派治法,于临床启发良多。  相似文献   
7.
总结王耀光教授运用黄芪系列方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临床经验。首先概述了黄芪及古代医家运用黄芪的临证经验,然后介绍王耀光教授在运用黄芪系列方如玉屏风散、防己黄芪汤、补中益气汤、参芪地黄汤等加减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重点阐述了各方中黄芪的运用体会,并分享了相关医案。  相似文献   
8.
中风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中风患者经治疗后往往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这些后遗症轻者影响其日常生活,重者使其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痛苦和负担。王平教授是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中医元气理论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颇有建树。文章总结了中风后遗症的病因病机,介绍了王平教授以培补元气为主,兼理气化痰、祛瘀通络来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验,并将结合相应的病案加以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把社会心理因素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疾病称为"心身消化病",王庆其将由精神情志因素导致的脾胃病,或由脾胃病引起的情志病症称为"情志相关性脾胃病",文章介绍王庆其教授对情志相关性脾胃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辨治经验。  相似文献   
10.
阳性善动,阴性则静,静则沉,动则浮。由静而动谓之升,由动而静谓之降,升降浮沉一周,则中气升。中气者,生物之生命也。由是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因脏腑之气升降相因,协调平衡为用,五行之气更迭有序,交节和平为顺,故五脏特性外象于五行之性,五行之气内应于五脏之气。气的运动生成变化或节气交替,均会导致人体机能变化,若协调相应失常,从而可致"交节病"。王道坤教授善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倡导"平阴阳,调六气",重视天人一气论,在临床上解决"交节病"疑难杂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