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介绍重用黄芪之经方联用治疗四则疑难重症的体会。[方法] 通过整理、分析临床治疗心包积液、不明原因单侧上肢肿胀疼痛、湿疹重症、黄汗重症四则验案,总结联合运用经方且重用黄芪,发挥其利水之功效治疗疑难重症的经验。[结果]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临床上黄芪用量达80~100 g可发挥其利水之功。结合患者整体临床表现,验案一选用防己黄芪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以温振心阳、化气利水;验案二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地黄汤等以活血通阳、利水燥湿;验案三选用桂枝加黄芪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等以祛风散邪、清利湿热;验案四选用芪芍桂酒汤、防己茯苓汤等以通调气血、行水利湿,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结论] 临床上遵循“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联合应用经方,以疾病症状体征为导向,谨守病因病机遣方用药,能治疗多种疑难重症。  相似文献   
2.
黄汗病名,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多因汗出入水,壅遏营卫惑湿热内盛,风,水,湿,热交蒸溢渗所致,证见头面及四肢肿,身热不恶风,汗出黏衣,身黄如柏汁腰髋驰痛,两经冷,身痛重,小便不利,脉沉迟等.本人近年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黄汗病2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黄汗证治     
黄汗是以汗出黄柏汗,染衣着色或见(?)重乏力,纳呆口干以及发热为主证的病证。黄汗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由于湿热蕴蒸所致。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有关于黄汗的论述。该书张仲暈在水气病脉证并治篇详细讨论了黄汗的病因,主证和治疗方药。他指出:“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也就是说水湿内浸是黄汗的主要病因,同时认为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是黄汗的主要临床特征,在治疗上提出了芪芍桂酒汤和桂枝加黄芪汤对  相似文献   
4.
5.
黄汗是指汗色发黄,染衣着色,是多种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一种症状,常见于患黄疽病的病人,但也见于无黄疸的患者。笔者曾收治32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经治病人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者2周,最长达引年。1.2辨证分型按中医辨证分为4型,其中湿热蕴结型11例,肝经郁热型6例,脾肺气虚型12例,阴虚夹湿型3例。1.3临床表现32例均有汗出色黄,染衣着色,出汗的部位多见于背部及两腋下,少数病例出现于阴部、臀部。汗量一般不多,有的平时并无其他不适,仅在换洗内衣时发现衣服上…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所谓之“汗出”,即现今之“汗证”。根据汗出的表现,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临证以自汗、盗汗为多见。《伤寒论》中有关汗出一证的条共77条,以自汗为多,盗汗、战汗、脱汗论述较少,而黄汗一词未提及,在《金匮要略》中有专门论述。自汗在症状表现上又可分为大汗出、微汗出、汗出、手足濈汗出、头汗出剂颈而还、额上微汗出、额上生汗等。现将《伤寒论》中有关汗出一证的证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田某,女,16岁,学生。1990年9月5日来诊。9月1日始患感冒,经治未愈,于9月4日开始身出黄汗,次日全身出现黄色斑点,伴口干不饮,纳呆,胸闷腹胀两胁痛,小便不利。KT38C,烦躁不安,全身汗出黄色如柏汁,其色染衣、手指缝中可见黄色粉末,全身散在大小不等的桔黄色斑点,最大直径约1.0cm,四肢较多,下肢轻度浮肿,舌绛苔黄腻,脉弦滑。诊为黄汗合并黄斑,证属阳明湿热,毒邪熏蒸肝胆,侵入营血为患。予以清胃利湿,凉血解毒化斑。以《千金》犀角散加味治之,犀角5g(先煎),黄连10g,栀子10g,大黄10g,板蓝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历节”,“黄汗”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青 《国医论坛》1997,12(1):43-44
《金匮要略》为中医现存最早诊治来病的专书,被公认为辩证论治的典范。书中的“历节”、“黄汗”后世讨论颇多。笔者查阅古今文献,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历书”实属今之“痛风”;“黄汗”有似今之“痛风性肾病”,试分述之。1“历节”即是法风“历节”病名始见于《金E要略·中风历节病》篇,对其症状描述云:“疼痛如掣”、“历节痛.不可屈伸”、“脚肿如脱”、”独足肿大,黄汗出”、“头眩”、“短气”等,并已认识到“饮酒汗出当风”是最常见的诱因,肝肾不足之体,风寒湿邪侵入累及关节为主要病因病机。因疼痛遍历关节故称“历书”…  相似文献   
9.
张树本  张前梅 《中医杂志》2006,47(8):574-574
黄汗多由汗出入水,壅遏荣卫,或湿热蕴蒸,内不能运化分利,外不能宣发透达,溢渗于皮肤而成。我们取薏苡仁甘淡、凉之属性,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之功效。治疗黄汗偏于湿热内盛者,疗效颇佳。兹举例如下。廖某某,男,19岁。2002年6月26日初诊。患者素体健壮,南下务工,风餐露宿,辛苦劳作。半月前突感汗出黏腻,色黄如柏汁,染黄衣被,颇感烦恼。曾检查肝功能,未见异常,二便饮食尚可,惟觉头身重困,舌质红、苔黄微腻,脉沉滑。诊为黄汗。证属湿热蕴蒸,肺失宣发,壅遏肌肤。治以健脾除湿清热为主,佐以宣肺透表。处方:薏苡仁60g,麻黄3g,连翘24g,木贼24g,车…  相似文献   
10.
由两晋南北朝兴盛起来的服石风,联想《金匮》中的黄汗病,赞成用铅汞砷中毒的观点来看这一病证。这样似乎可以比较全面地解释原文中提到的黄汗病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同时联系《金匮》中其他的相关病证,认为多少或许也和当时的服石风气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