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46篇
  免费   1774篇
  国内免费   1244篇
耳鼻咽喉   200篇
儿科学   283篇
妇产科学   243篇
基础医学   2413篇
口腔科学   359篇
临床医学   2108篇
内科学   2515篇
皮肤病学   165篇
神经病学   448篇
特种医学   5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篇
外科学   1379篇
综合类   5416篇
预防医学   915篇
眼科学   271篇
药学   1726篇
  13篇
中国医学   1813篇
肿瘤学   145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833篇
  2022年   722篇
  2021年   660篇
  2020年   764篇
  2019年   753篇
  2018年   382篇
  2017年   600篇
  2016年   601篇
  2015年   639篇
  2014年   848篇
  2013年   843篇
  2012年   1126篇
  2011年   1217篇
  2010年   1176篇
  2009年   1170篇
  2008年   1477篇
  2007年   1235篇
  2006年   1031篇
  2005年   1328篇
  2004年   1049篇
  2003年   875篇
  2002年   740篇
  2001年   550篇
  2000年   411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内定植着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微生物群,微生物群之间、微生物群及宿主细胞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互作转录组测序技术(dual RNA sequencing, Dual RNA-seq)可同时分析两个(或多个)互作物种间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并通过互作模型图获得物种间基因的调控关系,得到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就近年来Dual RNA-seq技术在肠道、呼吸道、皮肤及口腔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自Dual RNA-seq的概念被引入以来,该技术已被应用于一系列感染模型。在分子水平上直接研究物种间动态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感染过程中病原体和宿主的生理变化,从而揭示潜在的新靶点或生物标志物。但是,Dual RNA-seq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验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由于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是动态变化的,最佳实验条件以及采样点的选择以及如何实现实时观测是亟需解决的难题;此外,由于Dual RNA-seq的生物信息学数据量大,如何快速灵活地处理互作信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初步探索芫根调控肠道免疫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雄性SPF级BALB/c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SC1组小鼠每只每次灌胃芫根提取液150 μL,SC2组小鼠每只每次灌胃绞碎芫根原浆悬液150 μL,NC组小鼠每只每次灌胃生理盐水150 μL,连续7 d每日灌胃一次。分别取每组小鼠小肠组织样品提取RNA,总RNA的质检合格后,进行转录组测序。按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对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揭示差异表达高度富集的免疫相关通路。从免疫角度分析芫根灌胃小鼠小肠组织的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到27733条 mRNA的表达,SC1组与NC组比较,显著差异表达基因1635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1236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399个;SC2组与NC组比较,显著差异表达基因2872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2233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639个(P<0.05)。按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聚类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白介素分泌、干扰素反应、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维生素和脂肪消化吸收等途径的富集度在两个芫根组中均居于前20位(P<0.01),肠黏膜趋化因子CCL20和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CD274等免疫蛋白编码基因差异表达显著且同属于上述多个免疫通路。结论 芫根灌胃小鼠小肠的差异表达基因在白介素分泌、干扰素反应、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等途径高度富集,提示芫根对肠道免疫系统及肠黏膜功能的调节,其中CD274的表达上调和CCL20的表达下调提示诱导M1型巨噬细胞极化和T细胞活化可能是芫根调控免疫和维护肠道正常结构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为探索精神分裂症的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于2021年7月在GEO数据库下载精神分裂症外周血miRNA(GSE54578)和死后大脑扣带回mRNA(GSE145554)微阵列数据集,利用GEO2R获取差异表达的miRNA和mRNA,筛选具有靶向mRNA的差异表达miRNA并预测其上游潜在的转录因子;然后,将差异表达miRNA所靶向mRNA与GSE145554数据集所获取的差异表达mRNA取交集基因;最后,对交集基因实施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揭示它们的生物学功能,构建交集基因PPI网络和miRNA-mRNA调控网络。结果 GSE54578共识别出8个上调且具有靶向mRNA的差异表达miRNA,差异表达miRNA共预测出转录因子10个;GSE145554识别出247个下调的差异表达mRNA,取交集基因后筛选出17个目标mRNA;GO分析显示,目标mRNA主要参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与发育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目标mRNA主要参与Rap1和Ras信号传导通路等,PPI网络分析显示,mRNA(KRAS和CD28)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关键基因。结论 基于GEO数据库并整合生物信息学不仅能识别精神分裂症的潜在易感基因,并有助于构建精神分裂症miRNA-mRNA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临床疗效、妊娠结局、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IL-17)及Toll样受体4(TLR4)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2月于该院收治的ICP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行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瘙痒评分、肝功能指标、妊娠结局、NF-κB、IL-17及TLR4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ibalta评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Ribalta评分、AST、TBIL、D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胎儿窘迫(2.17%vs.15.22%)、早产(4.35%vs.17.39%)及剖宫产(6.52%vs.21.74%)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F-κB、IL-17及TLR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ICP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其肝功能、瘙痒症状及妊娠结局,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及IL-17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慢性疼痛是一种复杂的身心疾病,包括躯体痛觉异常、认知障碍、负性情绪等多个方面的改变,同时伴随着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结构的改变。本文将对慢性疼痛与下行疼痛调节通路、疼痛情感-认知调控网络以及中脑边缘奖赏网络的相关性,以及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探讨下行疼痛调节通路、疼痛情感-认知调控网络以及中脑边缘奖赏网络在慢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慢性疼痛类疾病提供更优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河弧菌VfqI-VfqR密度感应系统对VflT6SS2附属基因簇hcp-vgrG中vgrG操纵子的调控。   方法  使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野生株和VfqI-VfqR系统缺失株中vgrG的mRNA水平。 利用启动子-lux报告质粒系统检测冷光值,确定vgrG启动子在河弧菌野生株、缺失株、回补株中的活性差异。 在大肠埃希菌中,导入VfqR过表达质粒,检测vgrG启动子-lux报告质粒冷光值,确定VfqR可否激活vgrG启动子。  结果  ?vfqI、?vfqR和?vfqI-vfqR缺失株中vgrG mRNA水平和启动子活性均显著低于野生株;在?vfqR中回补VfqR表达质粒pSRvfqR和在?vfqI中分别添加3-oxo-C10-HSL、C10-HSL和3-oxo-C12-HSL AHLs分子均能恢复vgrG启动子活性,并且3种AHLs分子效果大体一致。 在大肠埃希菌中过表达VfqR并添加上述3种外源AHLs,对vgrG启动子活性没有影响。  结论  VfqI-VfqR密度感应系统在启动子水平正性调控vgrG操纵子,并且该调控作用是间接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通过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通路抑制骨细胞的凋亡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SPF级健康雌性C57BL/6小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1只及造模组64只。造模组采用去势法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正常对照组仅暴露双侧卵巢而不切除。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各12只。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5 mL·kg-1,1次/d;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1.79、3.57、7.14 g·mL-1补肾活血方药液5 mL·kg-1,1次/d;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0.14 mg·mL-1尼尔雌醇混悬液5 mL·kg-1,1次/d。各组小鼠均治疗12周。检测比较各组骨形态参数,骨细胞凋亡指数(AI),以及骨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Janus激酶2(JAK2)、STAT3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小鼠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及骨密度(BMD)值较高,骨组织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高,且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中剂量组<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小鼠骨组织AI较低,骨组织Bax蛋白表达水平较低,骨组织JAK2、STAT3表达水平较低,且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中剂量组>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剂量依赖性的增加骨质疏松小鼠骨密度,增加骨小梁厚度和数量,抑制骨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过程中,p53和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信号分子是否参与了抗结核的先天免疫调控。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蛋白芯片技术,通过过表达和抑制AECⅡ细胞中的p53和NF-κB基因,分析在牛结核分枝杆菌弱毒株卡介苗(BCG)感染过程中p53和NF-κB信号通路的信号分子和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并探讨p53与NF-κB信号通路在AECⅡ细胞抗MTB感染免疫应答中的“cross-talk”关系。结果:在A549细胞中,p53信号通路通过p53协同CBP来负调控NF-κB、TLR-4及TRAF6的表达,从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并上调IL-6、IL-8、TNF-α、IFN-γ的表达;而NF-κB信号通路通过NF-κB协同TLR-4、TRAF6与CBP来负调控p53与MDM2的表达,从而抑制p53信号通路的激活,同时上调了IL-6、IL-8、TNF-α、IFN-γ的表达。当BCG感染A549细胞时,p53信号通路中p53协同MDM2负调控CBP,进而上调NF-κB信号通路的TLR-4和TRAF6...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在二氧化硅(SiO2)所致大鼠矽肺模型肺泡巨噬细胞的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抑制剂组采用一次性气管内缓慢滴注1 mL SiO2悬浮液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抑制剂组大鼠每天定时耳缘静脉注射TAK-242(TLR4/NF-κB信号特异性抑制剂),剂量为0.5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4周后处死大鼠收集支气管灌洗液(bronchial lavage fluid,BALF),ELISA测定各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提取BALF中的肺泡巨噬细胞进行培养,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脂滴形成;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肺泡巨噬细胞中TLR4、MyD88、NF-κB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抑制剂组大鼠BALF中IL-6和TNF-α的含量,巨噬细胞中油红O阳性比例,巨噬细胞中TLR4、MyD88、NF-κB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抑制剂组大鼠上述指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在SiO2所致大鼠矽肺模型中,TLR4/NF-κB信号参与肺泡巨噬细胞的脂质代谢的调控,抑制该信号的表达,能明显抑制矽肺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