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2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29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40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264篇
皮肤病学   13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629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15篇
  1篇
中国医学   226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戈伊芹  李莉 《现代免疫学》2022,(3):231-235+242
肥大细胞是重要的区域免疫细胞,参与免疫调节、抗感染和组织损伤修复以及止凝血等病理生理过程,也与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础研究受限于肥大细胞仅存在于局部组织,胞内颗粒易溶于水以及标记困难等问题,寻找合适的模式生物成为肥大细胞体内研究的亟需。基于斑马鱼系统固有的发育模式和便于成像的优势,其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该文主要介绍斑马鱼肥大细胞的特征及其作为重要的动物模型工具在肥大细胞生物学和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9,(3)
目的探索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的组织学机制。方法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分别皮内注射C48/80、吐温-80、碘海醇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喜炎平注射液后,立即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溶液,15 min后麻醉处死,剪取背部皮肤,测量蓝斑直径,取蓝斑皮肤观察肥大细胞形态,计算脱颗粒率。再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皮内注射C48/80、吐温-80、碘海醇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后,蓝斑直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药物质量浓度(体积分数)均呈正相关,两者之间亦然,但肥大细胞数均无明显变化[除0.8、1.6 mg/mL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外];皮内注射喜炎平注射液后,蓝斑直径、肥大细胞数、脱颗粒率均无明显变化(除质量浓度5 mg/mL时蓝斑直径外)。结论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组织学机制是类过敏阳性物质致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其脱颗粒率与阳性物质浓度、皮肤蓝斑直径呈高度正相关,可作为药物类过敏性及其反应强度评判的一项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3.
4.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皮肤过敏性疾病,以风团和剧烈瘙痒为主要症状,病情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其发病与各种诱发因素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分泌组胺,引起血浆外渗、血管扩张,发生局部炎症水肿有关[2]。现代医学临床多采用地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治疗,起效较快,但单一使用该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情反复发作问题,,故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以自拟中药益气养血润燥祛风汤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固本防喘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方法将86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服中药固本防喘胶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痰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采用酶标仪检测痰中类糜蛋白酶活性;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重、中度患者痰中类糜蛋白酶活性被抑制、IL8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痰中中性粒细胞(NEU)和EOS计数亦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有显著性(P均<0.05)。2痰类糜蛋白酶活性与IL8、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和临床症状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1);IL8水平与痰NEU、EOS计数也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固本防喘胶囊对COPD患者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肥大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该方治疗COP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1.简述肥大细胞与肺动脉高压的可能关系。2.试述钙调磷酸酶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7.
皮肤中的肥大细胞与神经肽P物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肥大细胞与神经肽P物质广泛存在于人类皮肤中,参与皮肤的正常生理和免疫炎症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证明神经肽P物质的活性与肥大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密切相关。皮肤中肥大细胞与神经肽P物质的相互作用贯穿于皮肤免疫反应和瘙痒炎症作用的整个过程,与许多皮肤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白癜风、银屑病、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二者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条件,有利于揭示许多皮肤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应用神经肽P物质及神经肽P物质受体拮抗剂阻断其对肥大细胞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皮肤性疾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彻底根治,而且部分患者会对当前的治疗产生耐受,影响治疗效果。鉴于当前对AR治疗的局限性,寻求更加完善的可替代治疗方案值得深入探讨。所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发病机制,可以有助提高AR的诊疗措施。本文重点综述与AR免疫发病机制相关的5种重要细胞。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动态观察了吡喹酮(PQT)治疗对日本血吸虫与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家兔肝癌发生过程中肥大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用PQT治疗的家兔,早、中、晚期,肝内的肥大细胞(MC)数量明显高于仅用日本血吸虫感染与DEN毒性作用后各期肝内的MC数量。提示用PQT治疗能促进家兔肝内MC的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